远晴聊家教(五十六)
我们
大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孩子的心灵世界更是奥秘无穷的。在成人眼中一堆只能垫地的黄沙,而孩子却用两只小手抓来抓去,似乎淘不出金来不罢休;在成人眼中,大树上有个小孔是多平常的事,而孩子却好奇地用小手抠来看去,似乎在窥探小孔有多深,里面是什么东西;在成人眼中一群小鸡是司空见惯的动物,而孩子却聚精会神瞧来看去,似乎在想与它们交流……在这些平常的事物面前,孩子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种童趣播下了发明创造的种子,开启了智慧的源泉,这种童趣永远值得去研究,但永远也研究不完,因为孩子是个奥秘,成人永远无法理解。放手让孩子在自己设计的环境中,自己选择的活动中,痛痛快快,乐不思家地去想,去做,去玩,去说,去看,心灵才能飞扬,脑洞才能大开。保护、培养、引导一个个孩子这种童真、童趣、童乐,就是保护培养引领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好人才。
正如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不能乱序一样,家庭教育的内容、方法、程序要适应孩子成长的阶段性需求,无论多善意的“反季节”教育,多么善良的“揠苗助长”,都将导致孩子成长轨道的错位,付出“希望”成“失望”的代价。
大棚中长不出参天大树,并非养料不足,而是空间有限。与当下家庭教育恰恰相似,物质营养过剩,精神营养不足,自主活动受限,把本应成为大树的幼苗扼制在家长善意的专制摇篮之中。家庭教育要有孩子心情放松的“课外活动”,要有想咋玩就咋玩(活跃思维)的自由空间,要有想种啥就种啥(兴趣爱好)的“自留地”,要有想用就用(特长展示)的“小私有”。科学已将人类裁入太空,而孩子常常被圈在屋中,父母的胸怀决定孩子活动的空间,孩子活动的空间决定孩子人生的舞台,孩子人生的舞台决定孩子的人生价值。因此,孩子精神空间的扩大比物质营养的需求更迫切,更重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