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的红色革命堡垒村——官地(一)
作者杨绍谦
官地早期党员杨国宾之子
官地村,地处浙江宁海县西南面,距县城三十华里。新中国成立前,是一个不足百户的小村庄。
新中国成立后首任宁海县委书记杨民奎是官地人,1944年年初,按照县工委的安排,他回村开展地下革命活动,培养发展党员,团结村里的青年,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活动,当年11月介绍杨国宾入党 ,并建立中共官地党支部。次年,又发展杨民昆、杨新科、杨小昌入党。至1949年10月1日(即新中国成立前)官地村共有17名共产党员,其中,抗日战争时期5人;解放战争时期12人。第一任党支部书记由杨民奎亲自担任,1945年7月调台工委工作;第二党支部书记是杨国宾(1945年7月—1948年6月);第三、第四任党支部书记是杨民昆和杨绍瑞。1947年下半年,还发展了严家村的严国金等人入党,此后,又帮助建立了该村党支部。
官地村党支部在长达六年多的地下革命斗争和武装游击斗争中,紧密团结全村青年,广泛发动全村广大群众,按照党在各时期的斗争方针、政策,在上级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各种革命斗争活动,努力完成中共台工委、中共宁海县工委安排的各项工作,在我党领导的宁海地区的革命斗争活动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杨国宾夫人葛菊女老人与杨毓舟老人(右)
抗日战争后期,即1944年,根据台工委的安排,杨民奎回到老家官地,开展党的地下工作。他通过抗日宣传活动,秘密发展党的组织。根据地主仗势盘剥贫苦农民的实际情况,他团结村里的青年骨干,组织发动全村农民群众,开展减租抗税等抗争活动,并取得斗争胜利。从此,官地这个小村庄,渐渐燃起了熊熊的革命烈火。
1944年年初,村里要在横坝新开一条四千多工时的水利渠道,大地主杨**提出要继续按劳动力多少,向农户摊派劳动力和费用。杨民奎立即组织杨国宾、杨民昆等人,在全村发动群众,揭露他们借机加重剥削农民的阴谋,并提出按每户实际拥有田亩多少合理负担的口号,得到群众的一致拥护。双方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和斗争,在全村农民群众的巨大压力下,迫使大地主杨**作出让步,取得斗争的胜利。从而,使党在官地村农民群众的心中,无形地树立起了威信。
▲官地杨氏宗祠外景
杨民奎带领杨国宾、杨民昆等青年骨干,在官地村先后举办农民文化夜校,建立青年同乐会,组织文艺演出宣传队。运用这些阵地和形式宣传党的革命理论,宣传党的“反对内战、一致抗日”的方针,把村里的青年团结在党的周围。当时,村里的大部分青年都积极参加夜校的文化学习,在学习中接受先进思想和我党政策主张的教育。以杨国宾、杨民昆、杨新科等人为骨干,通过学唱戏文、歌曲,组织文艺演出,把官地青年同乐会搞得有声有色。特别是春节前后,在祠堂的戏剧演出,吸引本村和附近各村的很多人来观看,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他们还受邀到其他村子去演出。
杨国宾在上述工作和斗争活动中,通过实际工作和斗争活动的考察,1944年11月,杨民奎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5年5月,杨国宾介绍杨民昆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又发展杨新科、杨小昌加入党组织。
1945年6月,杨民奎找杨国宾和杨民昆谈话,他代表党组织任命杨国宾为官地党支部书记,接任他工作。1945年7月,他自己被调台工委去工作。杨民奎走前又向杨国宾进一步交代了地下工作任务,今后如何与他单独联系的方法等等。
杨民奎同志在官地工作一年半左右,他在实际革命斗争活动中,培养发展了四名共产党员,成立了官地村第一个地下党支部,并兼任党支部书记。这个党支部和这四名共产党员,在此后的解放斗争时期,他们无论是在地下革命斗争中,还是在武装革命斗争中,都为宁海地区的解放事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官地杨氏宗祠“四知堂”
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党组织的指示,在反对宁海县国民党李士珍、郭履洲竞选“国大”代表期间,要通过揭露国民党假民主的真面目来教育全村群众,同时,开展村政权的争夺斗争活动。官地党支部在与大地主杨**之间,为夺基层村政权,进行了长达两年多时间的激烈争斗。
1945年10月,当时国民党政府给官地村分派税收,约4—5千斤米的价值。年轻保长杨元亦(后为中共党员)向党支部汇报这一情况,分析了地主和农民的实际经济状况,据群众反应大地主杨**是出宁海城关南门的第一大户,有良田三千亩,按过去税收负担三分之一不合理,提出把原来地主的34%改为50%,另两户地主负担的33%改为25%,把全村农民负担的33%改25%。新的税收分配触动大地主的经济利益,大地主杨**对此极为不满,他仗着在县国民党政府有自己亲戚等关系,大告“恶状”,诬告保长有贪污,官地有“十八党”,但又无法找到党活动的依据,于是在1945年年底,他们在《宁海民报》上刊登“官地十八党”有赤派嫌疑的文章,进行威胁和恐吓,国民党县政府即借此理由,撤销了杨元亦的保长职务。
▲杨氏宗祠古戏台
进入1946年,国民党县政府决定把官地、严家两个村合为一个保,进行重新选举保长,其意图就是要抑制、削弱官地的进步力量。同时,大地主杨**自己想在这次重选保长中,能当上保长,他收买笼络一些人员,派他们四处奔波拉选票,到严家拉选票时说:如果选他当上保长,三年不来严家抓壮丁,租给你们的田地继续让你们种,年成不好租费少交、缓交可以商量,并叫嚣:要将官地村“十八党”抓他个鸡飞狗跳。根据这些情况,杨国宾召开党支部会议研究决定,坚决地与他斗争到底,并立即推荐杨民昆(中共党员)参加保长竞选。在做好本村群众的动员工作同时,杨国宾、杨民昆等人到严家做贫苦农民严国金、严增土等人的思想工作,并要求他们串联群众、发动群众,与大地主作斗争。在发动群众过程中,双方的斗争十分激烈,可以说是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经过大家的努力,杨民昆以多数选票压倒对方胜选。
然而,国民党县政府却不承认这次选举有效,不了了之。原因是,大地主杨**到县府四处活动和游说,通过他的亲戚县民政科长徐**、银行主任金**等人,向县府诬告杨民昆是个不识字的流氓,有赤派分子嫌疑等罪名,这次选举被赤派操控了。故国民党县政府对杨民昆的当选不予认可,还试图强行委任杨**为保长。官地党支部立即揭露国民党当局假民主的真面目,引起了群众的极大愤怒,大家怒火万丈,一方面向县府提出强烈抗议,另一方面,许多人要去把大地主杨**拖出来投粪坑。他们见势不妙,不敢委任杨**,但又不愿委任杨民昆,就这样不了了之。
官地党支部在这场斗争中,通过对积极分子的考察,将杨国谈、杨毓舟、杨国峰等同志发展入党 。
直到1947年下半年,国民党县政府又将官地村和柘湖杨村合为一保,再次进行保长重选。
杨国宾召开党支部会议,进行认真讨论研究,大家一致认为,要把保长选到手,必须做好两件事:一是推出合适的保长候选人,既要反对派不怎么反对,又要对我们工作有利,根据这个要求,大家商讨后认为杨庭师为好,并由杨国宾去做好杨庭师的工作,推荐他为保长候选人;二是柘湖杨是大村,比官地村大一倍,选民问题需要柘湖杨村党支部的全力支持,这个问题必须得到县工委和杨民奎同志的支持和帮助,即派杨小淡到三门把杨民奎请回来,杨国宾向他作了详细的汇报后,他马上去前童向县工委汇报,又到柘湖杨找地下党支部负责人,要求其配合做好这项工作。
1947年8月选举的那一天,会场设在柘湖杨上杨祠堂,塔林乡副乡长童连昌(中共党员)亲自主持会场,选民各站一方,大地主推选的竞选人杨新更一方见人少,就到另一方去拉人,引起会场动乱,有人还喊打,致使会场次序混乱,童连昌无法控制局面,宣布今天停止选举,明天到前童大祠堂重选。次日,官地选民到前童大祠堂等候,选举时间到后,柘湖杨村无一人前来,这样单方选举杨庭师为保长。官地党支部也就间接地掌握了村政权。从而,制服了大地主杨**,极大地鼓舞了村民群众,进一步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
▲官地杨氏宗祠内景一角
【 一集因故重发,全部链接如下】
□ 作者:杨绍谦
□ 摄排:水东居士
□ 宁海县乡土文化俱乐部出品
题词:林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