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互联网思维摆地摊
流量思维
很多刚开始做新媒体的朋友问我:“我现在想不明白,后期的商业模式怎么办?”
我说:“那你就先别想,专心做增长。流量没起来,想通了也没有用;流量起来了,一堆人抢着给你送钱。”
很多不做新媒体的朋友问我:“你们这些做公众号的咋赚钱啊?”
我说:“新媒体你不懂,旧媒体你懂不?你知道报纸、电视台怎么赚钱吧?他们能赚的钱,基本我们都能赚;他们不能赚的钱,我们也能赚。手握用户和流量,哪里都是钱。”
流量,是一切生意的本质。这是摆地摊给我的启示。
并不是所有摆地摊的都很赚钱,哪里流量大你就得去哪里。所以,在学校摆摊我就去食堂门口,在整个北京选,我就去南锣鼓巷。
场景思维
啥叫场景?“场”就是场所,“景”就是触景生情。线上线下都能创造场,用户进了你这个场,就能生你想要用户生的情。
特定的交易必须建立特定的场景。
南锣鼓巷是什么地方?文艺、情调、怀旧……一个人来到南锣鼓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走进一家家美好的店,就会买一些自己从来没想过会买的东西。
淘宝和公众号卖货有什么不同?
淘宝,你是先有需求,然后才去逛。搜关键词,货比三家,然后购买,你买的是数据和参数。公众号,你是没什么需求。点进来看了篇文章,然后不知道为什么就买了人家推荐的一支口红或者别的什么玩意儿。
所以,公众号卖货,软文的最大目的是创造场景,刺激情绪,而不是在那堆参数。
数据思维
我在南锣鼓巷摆地摊时,回家不管多晚,睡前都要做一件事:盘点。
盘点什么?我有个本子,每天记录近20种明信片的销量,然后汇总数据。因此,每天、每周、每月,哪一种卖多少盒,我摸得门儿清。
熟悉这些数据有啥用?
第一,明信片这么重,不能瞎背,品种这么多,每一种背几盒肯定不能平均分配,否则就容易出现供需矛盾:这个背了5盒,一天就卖了一盒;那个也背了5盒,一上午就卖完了。这样肯定不行。
第二,这不是虚拟产品,所以必定有库存,你得想办法把库存成本降到最低,进货的时候哪个多进、哪个少进,你得计算。
第三,人流量不同,销量不同,不能平时跟周末背的一样多。你统计两个周期的数据,就知道平时该背多少,周末该背多少。
追热点思维
摆地摊还要追热点。
这个追热点简直跟做新媒体追热点一样。新媒体分突发热点和常规热点,比如明星出轨和高考。
我摆地摊卖明信片也是,突发热点,比如五月天来北京开演唱会,我就会多带五月天的;常规热点,比如4月1日和9月12日,我就得多带张国荣的;平时我就多带各种主题的,因为逛街的都是北京人;周末和假期我就多帶北京主题的,因为逛街的更多是游客。
用户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