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画本:赵伯驹《江山秋色图》(内附高清细节图片45副)

《江山秋色图》

  北宋后期青绿重彩山水画复兴,流传至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应该是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卷。而不是据传为宋代“希孟”所画的《千里江山图》。

 《江山秋色图》是南宋画家赵伯驹创作的绢本设色中国画,该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南宋 赵伯驹 长卷 绢本设色

56.6X323.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伯驹(约1120年-约1182年),字千里,汴京(今河南开封)人。南宋著名画家。宋朝宗室,宋太祖七世孙。宋室南渡后流寓钱塘(今浙江杭州),后以画扇为宋高宗赵构赏识并予召见,曾官至浙东兵马钤辖。工画山水、花果、翎毛,笔致秀丽,尤长金碧山水。远师李思训父子,笔法纤细,直如牛毛,极细丽巧整的风致,建南宋画院的新帜。

  《江山秋色图》所绘是北方山水,群峰绵密,层峦叠嶂,仅在卷之前部有一条长河曲折蜿蜒而远逝,后卷但见崇山峻岭,错落连绵而如龙脉,起伏顾盼,开合揖让,虚实相生,盘桓而上。

  《江山秋色图》布局严谨,勾勒精细,设色绚烂,以石青石绿为主,兼用朱、赭、白等色,色调明快和谐。

艺术鉴赏

  画家在《江山秋色图》中重点表现了千岩竞秀的宏伟气势,以造成一种灵动而神秘的气氛,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可能想描绘出一种文人的理想境界,使画面具有受到文人推崇的'士气'。虽然这幅画上出现的是一片太平、悠闲的景象,但却能从中体味出作者对失去故土的思念之情。

  技巧:笔法刚劲秀润,且线条的轻重、缓急、虚实,充满灵动之气,使画面富有韵律感。画中山石以流畅多变的长线条勾廓,并根据山石的脉络加以钩皴(多用'小斧劈皴')。画笔尖细,但并不软弱轻浮。即使烘染重彩,却始终保持着线条的清晰度。

  构图:此图在布局上用传统的'散点透视'法,将高远、平远和深远适当地结合起来,造成容量大、布阵奇、开合有度的效果,在多变之中得到一种和谐的整体感。也就是说,作者想给人的突出印象就是,画面充满了体积感。画中几条河流曲折而蜿蜒,平静自然地流向远方,表现出一种纵深感。作者还从不同角度描绘出山体左右正侧的造型变化以及山脉的逶迤连绵的气势。

  色彩:在用墨方面,是以石青、石绿为主调,重视远景与近景明部与暗部的色彩区别,整个画面给人的感觉是'亮'。近处山石、土坡、竹树多用重石绿兼赭石,阴影处多用石青和墨青。远处的山与树则用淡墨、螺青勾染。天、水部分用花青打底,敷以淡石青。重彩与淡彩的结合使画面具有了一种精微雅致的特色。

故宫博物院

赵伯驹绘

《江山秋色图》

我们传播的是一种文化

请您动动手指

分享出去

让更多的朋友接受这种文化

让更多的朋友拥有文化自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