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基本元素与道之本源(四)(单渔泉)

结构 -- 信息 -- 能量

据《说文解字》论述,汉字的形成有指事、象形、象声、会意、转注、假借六个途径。而现在人们往往只记住了象形,认为汉子是“象形”文字。这实际上偏差很大。

从甲骨文符号来看,象形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而指事、会意、转注、假借才是主流。特别是基本符号,指事和会意是最主要的方式。这些基本符号非常简单且抽象,具有很深的哲学含义,甚至就是在对“本源”进行“定义”。如果一味地用象形去解释,则可能最终无法自圆其说,形不成体系。

通过这些基本元素符号进行组合,通过会意、转注、假借等方式,去表达更加多样的事物,演绎“三”所生的宇宙万物,展现事物在宇宙空间(含第四维,即“阴”。按照本系列文章观点,“阴”属第四维空间)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道学”则以这些基本符号为基础,或是和这些符号同步并行,发展成为哲学理论体系。不难理解,甲骨文和道学不但同源,而且同“道”。而不论是甲骨文还是“道学”,最早都可以追溯到《伏羲易》的时代。

我在前面的文章里,讨论了这些甲骨文基本元素与道学的一些基本原理的关系,由于刚刚涉足这一领域,才疏学浅,不能深入,但也“初生牛犊不怕虎”,大胆引入了“分子生物”、“信息”和“信息维”。几篇文章下来,虽稍有凌乱之感,但感觉仍可自圆其说,不免有些意犹未尽。

请容我再次感叹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历史悠久,我甚至于怀疑,这一切是不是来自于“神”。

百度一下:

【神】自然宗教观念之一。是对一个宗教或者信仰最高层的统称。神一般被认为超自然体中的最高者,其不具物质躯体,但往往被赋予躯体形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自然现象的拟人化。神主宰物质世界,能对物质世界加以直接或间接影响。

文言版《説文解字》的解释: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从示申。

不得不说,《说文解字》所言“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是一种最佳解释。如图35-1,“神”由“示”和“申”组成。“示”和“申”都可以看作是甲骨文基本符号,都涉及到基本定义,都是“指事”和“会意”符号。

【示】符号(如图35-2)是要表达:宇宙内万物来源于宇宙创立者,并且通过这个基本符号展示出来。在前面的文章图5中,我描述和解释了宇宙的诞生。“曰”诞生“一”,“一”是混沌宇宙,是“道”所说的“无极”,“一”演化为“二”,宇宙出现天地两级,即“道”所说的“太极”。宇宙运行的法则则自从“一”开始,就已孕育其中。万物在宇宙内的演绎要遵循宇宙创立者给予的这个法则。在本节,即图35-2这三个符号最上面的那个“一”。

【申】符号(如图35-3),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两头有对称结构。这些符号似曾相识,对,就是我在前面文章里多次提到的“卩”或“人”,只是变成了两头对称。

“申”符号是要表达:在宇宙内和宇宙外都“一样”,在三维空间和四维空间都“存在”,或者说在“阳”和“阴”里都包含。实际上“申”符号已经代表“神”了,但为什么还要在旁边加一个“示”符号呢?有两层意思:一是强调本源,二是表示“神”符号更趋向于“向人们展示神”,把“神”可视化、形象化。这也是“示”符号作为偏旁部首的会意、转注和假借手段,代表展示,指形象化以后的“申”。

那么“神”或“申”符号的意思就是:可通达四维空间的“卩”或“又”,即可通达四维空间的事物。图35-3里,第3、6个符号也是一个“卩”,但不是实物,不属阳,而是代表信息或能量的基本单元,属于阴。这个本文后面还要提到。至于那串“糖葫芦”(如图35-3里的第5个符号),则完全可以理解为两个“宇宙”之间相通的意思,本意没变,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可喜可贺的是,几千年下来,现在的文字“申”,仍然是两端都“通”,而“由”则是一端“通”,我在前面的几篇文章里提到了 “由”符号代表四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注入”,为单向。

《伏羲易》衍生出了中华易学与玄学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产生了巨大影响。《伏羲易》展示的原理及规律,让人们看到了“太极、阴、阳”,以及“三生万物”等“原始三维世界观”,看到了“精、气、神”支撑人体,看到了“实物和场、信息、能量”构成的四维宇宙世界万事万物。

“精”是结构,“气”是信息,“神”是能量。

《伏羲易》蕴含的“有无相生,显隐共存,阴阳互变,循环往复”等原理与规律,印证了“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量变到质变规律”等认识。可以说:《伏羲易》不仅是中华易学与三维世界观的第一源头、而且是马克思哲学中国化的最佳载体。

这里不得不说:不要一提“马克思主义”就以为已经很了解了,不要一说“共产主义”就认为太遥远而不可及。实际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道学”相通;实际上“共产主义”是四维世界的必然结果,是宇宙万物运行的终极目标,因为它符合“道”,而“道”早就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甚至是地球人的内心。这也一定程度地解释了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可以中国化,因为有“道”和“易”的基础。

试想,如果现在的“区块链”这个尚处在低智能状态的“婴儿”成熟到了“地球链”甚至于“星链”,如果货币完全“电子化”,如果生产和物流完全 “链”化,如果所有的制造都可以根据信息来“孵化”,如果高度智能化的生物机器人出现了,您能允许机器人“乱来”吗?机器人会允许您“胡搞”吗?“星链”会允许人类“胡乱搞”吗?以现在的进度,这些或许没有您想象的那么远,有些看似不可及的技术或许只是隔了一层纸。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切不会停下,不会倒退,只会前进,只会加速前进。

信息是宇宙之“公”的化身。人类越发达就会越接近信息维度,社会就会越彰显公平正义,而不是反之。这就是天下“姓”公的本解。从人类历史的运行过程看,也支持这样的判断。

信息化不是很发达了,而是才刚刚开始。第一步是要实现数据的“完整、及时、准确”,让数据真正成为信息,让虚拟不折不扣地反映现实,这一点人类还远远没有达到;第二步则是用“虚拟制造、创造现实”。“DNA”到“人”不就是这样的吗?实际上宇宙都是在信息这个“虚拟”的指导下诞生的,也是在信息这个“虚拟”下繁衍的。

【八】【分】【半】【公】

“八”如图36-1,代表分开。是基本符号,“会意”符号。“分”如图36-2,把一个“卩”即实物分开。“半”如图36-3,把一个完整的实物分开,“牛”符号代表完整的实物。“公”如图36-4,代表宇宙的本源是公平的。那些“圈”符号、“口”符号代表一个处于“混沌”状态的宇宙,即“无极”状态,而“二”符号,则是宇宙初开为天地,为“太极”状态。不论是哪一个状态,都表示了宇宙的本源是“平等的”。

如前面的几篇文章说述,在甲骨文里,有代表实物基本单元的符号,如“甲”、“ 屮”、“卩”、“肉”、“舟”。那有没有代表信息的基本单元呢?有,如“乙”、“乃”、“又”、“力”、“匕”、“爪”、“癸”。

不得不说“龙”了,百度一下:

龙图腾形成的时间,可以上溯到上古伏羲时代,伏羲氏以蛇为图腾。古书中记载,伏羲氏生于成纪,徒治陈仓,都于陈,在位一百五十年,传十五世。伏羲氏发源于成纪,发展壮大后,沿着渭河谷地进入关中,出潼关,傍崤山、王屋山、太行山东迁,而后折向东南,最后都于陈。这一活动区大体与仰韶文化古遗址的分布区相吻合。

龙图腾的形成源于伏羲。司马贞《补三皇本纪》前面虽说伏羲蛇身人首,但在最后却言伏羲氏“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这种记载暗示了伏羲氏在龙图腾形成中所起的主导作用。汉代纬书中讲,伏羲氏即是青龙,青帝。按照五行始终说,最先出现的是木,而非火、土。同理,青帝也应该是远古第一帝,青龙也是中华民族第一龙。伏羲氏自然也就是当之无愧的龙图腾的创始者,开创了华夏民族的文明。

【龙】【龍】如图38-1。从5个符号看,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头部,像“辛”符号;二是“辛”符号下面产生了“卩”的结构;三是一条弯曲的线,是“已”或“了”。这个“已”是“已经”的已,不是“自己”的己,甲骨文里是不同的。“已”和“了”在古文里是一个字,代表:重生(如图38-3)。

在上一片文章中,我们发现了“般若”一词的秘密:“癸”符号在一个“卩”符号上出现,表示了重生。我斗胆猜测,“般若”的意思就是:能够用信息维的信息复现、制造一个新的实物,这就是最高智慧。

前几篇文章中,我们提到了事物的初始状态,“甲”和“乙”,其中“乙”是一条“S”型曲线,代表了实物在本生命周期中,信息维的起始状态。而在这里这个曲线上面画了一个“圈”,变成了“已”和“了”符号。古文中,“已”确实有“生”的意思,而且是“重生”的意思。

在前几篇文章中,我们提到了十天干,其中“辛”(如图38-2)之后是“壬”,“壬”代表实物急剧衰退,只剩下天地之间的一条“竖”线,竖线上还有一个黑点,代表“衰退”到了极点。

而在如图38-1的符号中,我们发现,“辛”的下面产生了一个“卩”,一个结构,表示“辛”居然并没有让“庚”衰竭成“壬”的样子,这代表了“不死”,代表了“永生”。图38-1的第5个符号多了一部分,那是“兄”符号,在这里则是再次强调“重生”。

所以,可以认为,龙(龍)符号的本意是“永生”或“重生”,而伏羲创造的龙图腾则代表“永生”。可以说“永生”也是最高智慧“般若”的另外一种理解。

“永生”不是不可能,只要信息永不灭失,只要信息维是永恒的,三维空间里的实物就是化为灰尽,化为分子、原子、粒子,化为“世界线”,最后也可以在信息维的作用下重新组合成新的三维实物。

在“辛”之后,实物几近消失,原来的结构不复存在。而这些结构来自于信息,这些结构也表达了信息,这些结构也承载了信息。结构消失,信息那里去了呢?结构是如何消失的呢?

【能】能量,“能”和“量”(如图39)。

能量(energy)简称“能”,质量的时空分布可能变化程度的度量,用来表征物理系统做功的本领。现代物理学已明确了质量与能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即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E=MC²。质量实际上就是有结构的实物。

能量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存在。按照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分类,能量可分为核能、机械能、化学能、热能、电能、辐射能、光能、生物能等。这些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通过物理效应或化学反应而相互转化。各种场也具有能量。

能量从那里来的呢?图39-1告诉我们,也就是8000年以前的“古人”告诉我们,能来自于结构。那些“匕”来自于“卩”。在“匕”和“卩”之上的“一”、“带尾巴的圈”、“S型线条”,都在诉说同一件事:转换。图39-1第3个符号中,两个“匕”符号上都有一个“黑点”,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在转换的同时,实物衰减化为灰烬,如同“壬”符号(如上一文中的图30)中间那一点。

注意:在“能”符号里,“卩”表示成了“肉”,是肉月偏旁,是一节实物的意思,不是肥肉的意思。之所以这样描述,是想用一个发育完善的“结构”来说明这种转换。

8000年以前的“古人”告诉我们,能来自于结构,然而事实确实如此。事物的本质是结构,而结构本身则蕴含着能量。原子能如此,生物能也是如此,煤炭石油更是如此。结构消失,“能”释放成为纯“信息”,即“量”,没有质量的“量子”,仅代表信息的量子。由于没有质量(静止质量),量子有可能可以“逃逸”到三维宇宙之外,回归它的家:第四维空间。

如图39-2,符号中间的结构的两端发出了 成对的“光”,光子就是量子,也叫光量子,而这个“古人”偏偏要在这个符号上标记一个原始“宇宙”。需要注意的是,量子都是成对出现的,这边出个“笑脸”,那边也会出个“笑脸”, 这边出个“哭脸”,那边也会出个“哭脸”,万一“那边”是第四维空间呢?

单渔泉 2020年12月6日 于青城山

(0)

相关推荐

  • 易经对于科学有没有指导意义

    作者:武微鸿(神农图的宇宙周易经) 神农图文导读:神农图是传世圣图伏羲图天生的姊妹篇,与伏羲图唯一镜像对称.从微鸿发现它至今已近30年了,随着微鸿对它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是<周易& ...

  • 周易捷径

    所谓捷径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无规则的变化有章可循.正如<大学>所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本书正是尊重易学的思维特点,使本源.规律与应用融为一体,把复杂的逻辑演变 ...

  • 与网友辩论周易对科学究竟有益无益,最后的总结是重点,您怎么看

    作者:武微鸿(神农图的宇宙周易经) 神农图文导读:神农图是传世圣图伏羲图天生的姊妹篇,与伏羲图唯一镜像对称.从微鸿发现它至今已近30年了,随着微鸿对它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是<周易& ...

  • 庄子《大宗师》——有情有信、无为无形的道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 道一定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是可信的.如果你非要证实,还要有什么证据,对不起!真没有.这可不是什么牛顿第几定律,可以用什么物理试验来证明.道本身不会有什么主观上的作为,更没有可以 ...

  • 一阴一阳是整个宇宙普遍存在的规律

    一阴一阳是整个宇宙普遍存在的规律 是<天道投资>中<一阴一阳之谓道> 章节的打磨抛光完善版. 必须先说明一下,书中对涉及<周易・大象>部分文字的解释,皆为文字在商. ...

  • 道无鬼神

    大家好.欢迎来到大道家园羲黄讲堂.能聆听真传道学,是您过往福德的总和!我是以朴,本章由我来领诵.在正式课里,大家能聆听到太易先生的原音. 本课程解读的,是<文始真经>.开课前太易先生为同学 ...

  • 《甲骨文基本元素与道之本源》单渔泉

    道立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网络上,这句话的访问量在与日俱增.现代人在吃饱了喝足了之后,终于关心起本源这类问题了.不少人回过神来,开始关注中华文明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文明.我们的文化到底是不是 ...

  • 甲骨文基本元素与道之本源(三) (单渔泉)

    物.场.量 --- 结构.特性.信息 在前面的两篇文章<甲骨文基本元素与道之本源>.<甲骨文基本元素与道之本源>(二)里,我对甲骨文一些基本符号进行了一些带有创新性的解读,并与 ...

  • 甲骨文基本元素与道之本源(二)(单渔泉)

    虚拟和现实,一个新的古老话题. 讲"道"不可能不提到"医",说到"医"不可能不提到<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与其他 ...

  • 甲骨文蕴藏的惊天秘密 -- 被低估的文字(第010字 道 德)(单渔泉)

    甲骨文蕴藏的惊天秘密 -- 被低估的文字(第010字 道 德)(单渔泉)

  • 甲骨文蕴藏的惊天秘密 气 第八条 单渔泉

    第八条 空间发展之本 前一条解读了甲骨文对空间诞生过程的描绘即"旦"(图左一).推动空间(即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气",按照目前科学发展的阶段水平," ...

  • 甲骨文蕴藏的惊天秘密 宇 第四条 单渔泉

    第四条 万物空间的总称 前一条我们解读了"宙"(下图左一)是某一空间内时间(周期)的总称."宇"(右边三个)则是按照法则运行的空间与事物总称. 甲骨文" ...

  • 甲骨文蕴藏的惊天秘密 易 第十四条 单渔泉

    第十四条 结构和信息(一) 前一条解读了空间是在信息指引下虚拟转化出来的,即"虚"(图左一).空间及其结构归根结底来自于信息的虚拟,就像是各种产品都来自于图纸一样.在具体空间里虚拟 ...

  • 甲骨文蕴藏的惊天秘密 土 第二十四条 单渔泉

    第二十四条 空间运动(四) 前一条解读了"火"(图左一)既是空间成长阶段吸收的能量,也是空间消亡时结构消散释放出的能量."土"是构成空间的基本元素(墓库).在人 ...

  • 甲骨文蕴藏的惊天秘密 乃 可 第三十四条 单渔泉

    第三十四条 空间结构雏形 前一条解读了甲骨文"屮"(图左一)从外部整体的角度会意了发育完善的空间(物质).空间起始于气.形.质三者浑然一体而未分离的"先天五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