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名方』名医名方张聿青 补气运湿(膏方)
名医名方 张聿青经典医案补气运湿(膏方)
张乃修(1844-1905),清末医家,字聿青,又字莲葆。祖籍江苏常熟,又迁居无锡。父张甫崖,兄仲甫,均业医。少自少年时从父习医,同治二年(1863年)曾随父为太平军治病。同治五年(1866年),于大市桥“信性堂”应诊行医。尝旅居沪上十余年救奇难大症无数,医名大振,从游者甚众。《张聿青医案》为清·张乃修原著,经其门人吴玉纯(文涵)整理编次而成。全书20卷,收录张幸青临床诊治医案1100条例,按外感、内伤、杂病编排,于每一病证后附以医案。选案严谨,记录翔实,辨识精细,论证精当,处方确切,记载了张乃修先生疗效卓著的临床经验与用药特点,尤其是每案后的批注,切中肯綮,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医案专著,在近代中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临床医生必读之书。
验案赏析
刘(左) 肺为华盖,位在上而其气主降,肾主封藏,位在下而其水宜升,所以升降相因,肺肾交通,而呼吸以匀也。胃为中枢,为十二经之长,主束筋骨,而利机关,脾弱湿困,胃为渊薮,中州湿盛,则肺降被阻,此稍一感触辄发咳嗽之微理也。胃湿蕴聚,则胃气不和,胃病则机关脉络不和,时为身痛。湿不自生,脾失运化而始生,脾不自运,气机鼓舞而始运,然则致病者湿也,生湿者脾也,脾之不运而生湿者气也。吴仪洛云、脾健运则湿自除。又云、气旺则痰行水消。洵哉斯言也。拟补气运湿为主。但调摄之方,自当顾及肝肾,择其不滞者投之,方为妥善。
炙绵(四两) 制首乌(四两切) 杭白芍(酒炒一两五钱)龟板胶(一两二钱)别直参(另煎冲二两)大生地(姜汁炒成炭四两)扁豆子(二两)枳实(一两) 奎党参(三两) 炒杞子(三两)炒山药(二两)浓杜仲(三两)云茯苓(四两) 于潜术(三两炒)生姜汁(三钱冲入)霞天曲(二两炒) 鹿角胶(一两五钱)川断肉(三两)海蛤粉(三两) 炙黑草(五钱)冬瓜子(二两)木猪苓(二两)生熟薏仁(各二两)怀牛膝(酒炒三两) 巴戟肉(一两) 左秦艽(一两五钱)制半夏(四两)泽泻(一两五钱)潼沙苑(一两五钱盐水炒)桑寄生(酒炒三两) 陈广皮(二两)
上药共煎浓汁,文火收膏,每晨服一调羹,开水冲挑。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