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礼军丨假装成文艺老年

最近,《假装是文艺青年》《如何假装一名文艺青年》之类的文章,在网上和微信朋友圈火了起来。这些文章以调侃的语气,试图给当今的文艺青年画像、正名,因为眼下“文艺青年”就像“诗人”“善良”一样,已经被社会糟蹋得不成样子。“文艺青年”本来是个地地道道的好词儿,文艺青年们曾经很风光、特吃香,就像有一篇文章所说,这些喜欢文化艺术的年轻人,追求生活格调,喜欢读书、音乐、电影、旅行,有浪漫的情怀和丰富的精神世界。他们在芸芸众生里很容易给人一种才华横溢、卓尔不凡的感觉,也很容易迷倒小女生。可是,现在要说谁是文艺青年,总会给人一种戏谑的感觉,似乎是在暗指此人爱烧包、耍清高、不合群、有些迂腐,总之是不太正常。

何以如此?上述文章的作者认为,是“因为这个世界正变得越来越现实,那些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不加节制的多愁善感,不合时宜的固执己见,不接地气的高冷矫情,加上伪文青的泛滥成灾,让这个称呼的含义变得越来越微妙”。

虽然这个称呼的含义变得有些尴尬,但作者还是鼓励人们去假装文艺青年,“因为总体来说,这还是个褒义词。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文艺青年逼格闪闪,仍然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据说要想成为真正的文艺青年很不容易,必须学富五车,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所建树,然后捎带着玩玩文艺,既有情怀又有气质,从里到外散发着迷人的气息。既然如此,那就先假装吧。

至于如何假装成一个文艺青年,高手们有如下“妙招”:

一定要会打扮:不要像没文化的暴发户那样戴大金链子、大金表,也不建议穿、戴、用LV、爱马仕、杰尼亚、范思哲子类的奢侈品。可穿朴素的纯棉或棉麻面料衣服。戴耳机,背登山包或帆布包,系围巾,留长发。

一定要喝咖啡:即使你不喜欢那味道,也一定要喝,而且不要喝速溶的,不要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不要喝茶,保温杯里泡绿茶加枸杞,就是传说中的油腻中年人。喝茶顶多只能叫文化,喝咖啡才叫文艺。一定要多光顾西餐厅,日料也可以。即使你没有很多钱,也一定要到西餐厅里点一份小小的甜点坐一会儿,朋友圈肯定是要发的,大排档、边摊是万万不能去的,那里太不上档次,太没有情调!

一定要看书:在某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去星巴克点一杯咖啡,在安静的角落坐下,翻看几页书,然后拿出手机拍照、修图,配上“岁月静好,安之若泰”,发朋友圈等着好友点赞。

一定要旅行:是旅行,不是旅游,千万不能跟团。说走就走,不走寻常路,只爱陌生人。无论乘坐什么交通工具,一定要在靠窗的位子,不跟别人说话,戴着耳机听音乐,静静地看着窗外的风景,思绪万千。一定要去西藏,把自己融化在青藏高原的蓝天白云里,在雪山神湖涤荡自己的灵魂。其次是云南,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或者四川的稻城亚丁之类的,总之,哪儿偏远去哪儿。

一定要有自己的艺术爱好:电影、摄影、音乐,都行。看电影首选法国和意大利的文艺片,不管看不看得懂,至少把电影名字记下来。捍卫电影品位,以豆瓣为准。豆瓣评分高,即使没看懂也要说好看,有内涵,好感人,好震撼。

一定要咬咬牙买个又沉又贵的单反相机。哪怕永远AUTO全自动,P档以外从来都不会用。取景通常选择安静的书屋、阳光里的咖啡馆、昏暗的酒吧、古老的街巷,老厂房旧车间或是被涂鸦覆盖的残垣断壁。

爱听歌,耳机不离身,专听小众音乐,对民谣乐队如数家珍,越冷门越推崇,越流行越不屑。

一定要装逼:这是提升文艺逼格的一种行为方式,比如发朋友圈,新年伊始,当别人用“2018,一定要努力”来鼓舞自己的时候,你发一条:“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就会鹤立鸡群,散发出文艺的光芒。

有人甚至认为:“世道变坏,就是从取笑文艺青年开始的。文艺青年就不应该受到嘲笑,就算是装逼也不许笑!”这是因为:“装不可耻,装得不像才可耻。”(王朔语)“许多正宗资深文艺青年,就是从伪文青一路走过来的。装着装着,就成真的了。 装,本身就代表了你对这种情况的认可和向往。也就是说,从内心里,你渴望成为那样的人。这是成为一个合格的文艺青年最重要最关键的第一步。”

同样道理,真正的文艺老年也很不好当,那我就依样画葫芦,也假装成文艺老年吧。不过上述“妙招”肯定不能照抄照搬,而要创造性地与时俱进,比如:

一定要有一两项文艺爱好,唱歌、跳舞、写作、画、摄影、旅行,均可。

一定要加入一个或两个组织,作协也好,学会也罢,研究会、合唱团、书画社、暴走队、摄影部落之类的都行。有了组织,你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就是一个“有身份的人”。

一定要有自己的作品,不管是回忆录还是摄影作品集,无论是诗词集还是书画作品,都要拿得出手,至少便于跟同道交换、交流。

一定要读书,而且要读那些文史哲,才显得深刻。咱不像文艺青年那样坐在咖啡馆角落里,读几页书就拍照发朋友圈,但也得写点儿读后感、书评,在朋友圈里刷存在感吧。

一定要超脱,对舆论场、社交网站、娱乐圈那些乌七八糟、鸡毛蒜皮的东西绝对要敬而远之,要以老庄的超然、易经的智慧,看淡人生,看透社会,但还要保持悲悯意识和人文情怀。

…………

其实吧,上述这些“一定要”的项目真做到家了,哪还需要假装啊,那就是一个高逼格的文艺老年了。只是,不怕你笑话,我在这些方面做得很欠火候,简直有点儿伪文艺老年的样子,所以我还得假装。说不定“装着装着,就成真的了”。

去年,我写过一篇《你装得很像,但我一看就知道是假的》,主要意思是“看透不说透,才是好朋友”。既然你装得很像,就说明你下了功夫,而且演技了得,这还不值得我高看吗?所以我不愿说出底细,我尊重你“渴望成为那样的人”的权利和选择。而且,我觉得这样的选择挺好,既积极向上、向善、向好,又不影响别人,还有利于改善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何乐而不为?!

因此,当你看到我在某个民间组织里露个老脸,或参与了座谈、采风、研讨之类的文艺活动,或在朋友圈展示了自己的拙作,我相信那么有涵养的你不会轻易取笑我。我若装得像,你可以捧个场、点个赞;我要是装得不像,你不妨善意提醒几句、指导几下,我一定虚心接受、尽力苦练,争取装得更像一些。

作 者 简 介

徐礼军,笔名淮南子,媒体人。生于信阳,娶妻安阳,落户洛阳,率性阳光。喜欢舞文弄墨,崇尚质朴自然。没有多大建树,偶有小文怡情。在《人民日报》《河南日报》《洛阳日报》《洛阳晚报》《牡丹》等报刊发表作品若干,著有作品集,主编、参编作品集数部。文学路上,仍是行者、学生。诚恳希望前辈和同仁赐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