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红楼小人物系列】《红楼梦》中真正的顽石,并不是贾宝玉,而是他——

石呆子之呆

------漫话《红楼梦》小人物悲喜之四十六

托物言志是中国古典文学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寄意于物,运用象征等手法描摹客观事物来表达志向与意愿。石,本是山间普通一物,却经常作为物被诗人吟咏。石有坚固之意,随之衍生出坚固、顽强等义项,如“石心木肠”、“海枯石烂”等等。唐代诗人白居易写过《太湖石记》,宋代文学家苏轼写过《咏怪石》,宋代书法家米芾拜石,清代能臣赵尔丰称石为君子、良士等,都是在石的身上寄予着坚固、顽强、朴拙、苍劲等意象,表达一种不屈不饶的志向。《红楼梦》中,有一个人也具有石的品格,他就是石呆子。

石呆子在书中没有出场,他的故事是通过平儿之口转述的。在第四十八回,薛宝钗听说贾琏挨打了,就问平儿原因,平儿咬牙骂道:“今年春天,老爷不知在那个地方看见了几把旧扇子,回家看家里所有收着的这些好扇子都不中用了,立刻叫人各处搜求。谁知就有一个不知死的冤家,混号儿世人叫他作石呆子,穷的连饭也没的吃,偏他家就有二十把旧扇子,死也不肯拿出大门来。二爷好容易烦了多少情,见这个人,说之再三,把二爷请到他家里坐着,拿出这扇子略瞧了一瞧。据二爷说,原是不能再有的,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回来告诉了老爷。老爷便叫买他的,要多少银子给他多少。偏拿石呆子说:‘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老爷没法子,天天骂二爷没能为。已经许了他五百两,先兑银子后拿扇子。他只是不卖,只说:‘要扇子,先要我的命!’姑娘想想,这有什么法子?谁知贾雨村那没天理的听见了,便设了个法子,讹他拖欠了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了来,作了官价送了来。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是死是活。”

这无疑是个极其悲惨的故事,我想,石呆子只能是死路一条了。石呆子不是他的本名,只是一个混号儿。在众人眼里,他就是“呆”,头脑迟钝,顽固不化,把旧扇子作为自己的性命,宁可饿死冻死也不肯卖。可是,这也是石呆子的可贵之处,因为在他身上体现出“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大丈夫的“顽石”的精神。书中设计这样一个人物,象征着一种“不屈不饶”的志向追求。相形之下,贾赦的贪婪无耻、仗势欺人的卑劣,贾雨村的以权谋私、攀附权贵的恶行是如此低下,叫人唾骂。

从整部书的结构来看,石呆子的故事似乎也有深意。元妃省亲时,点过四部戏,其中第一出戏是《豪宴》。《豪宴》出自清代剧作家李渔的《一捧雪》,讲的是明代权臣严世蕃向莫怀古索取祖传玉杯一捧雪的故事,这个传奇故事与石呆子的故事何其相似。脂砚斋在评点《豪宴》这出戏时说:“《一捧雪》伏贾家之败。”这就明确点明了贾家获罪的源头就是贾赦抢夺石呆子的旧扇子一事,可见此事影响深远

其实,“石”对于整部书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意象。《红楼梦》原本叫作《石头记》,开篇就说明本书是写无材补天的顽石,幻化成人形入世,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这顽石的幻化成的人形,即是贾宝玉。贾宝玉视“木石前盟”为性命,珍爱林黛玉,就像是石呆子珍那些旧扇子一样。如此看,“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等旧扇子的意象,也应当是以湘妃自比、喜爱竹子的林黛玉的写照。

此外,石呆子这个形象与曹雪芹本人也极其相似。曹雪芹晚年饥寒交迫,靠朋友接济、卖画艰难度日,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生活。可是,他不减其傲,卖画也“非其人,千金不予”。他经常画山石以明其志。他的朋友敦敏写过一首《题芹圃画石》的诗:“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磈磊时。”诗中,很形象地写出曹雪芹那中愤世嫉俗、桀骜不驯的顽石一样的品格。

石呆子之呆,不是真呆,而是体现着一种不屈不饶的“顽石”的精神。这样的精神,永远不可丢弃。

这正是:

看似呆傻石呆子,

不屈不饶真顽强。

威逼利诱浑不惧,

高贵品质可颂扬。



作者了一,名李清,男,1968年3月生,山东济南市人,文学、艺术爱好者,著有《京剧与人生》一书。

贾芸的舅舅——卜世仁如何“不是人”的?

张道士的“谄媚”术

玉钏儿之

莺儿之直

秋纹之脸

倪二之侠

山东红迷学刊

图片版权归原图作者、投稿请联系微信号:330894227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