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妈每月都不畅?1000多年前《太平圣惠方》里用啥方治疗
导读:北大医学女博士美丽说原创美文第133期
#学问分亨官#昨天文章,我分享了唐代医学家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是如何解读月经不调以及如何治疗的。
#慢性病哪些事#从今天的文章开始,将逐步介绍宋朝、金元时期中国中医各派是如何解读月经不调,以及用什么方剂来治疗的。
今天,我们先来解读北宋太医院编撰的第一步经方大集成《太平圣惠方》里是怎么看待月经不调,又是怎么治疗的。
自古以来唯宋代重视医学
我国古代的医学,在宋代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这与宋代官方极其重视医学文献有着密切关系,中央政府对医学文献的重视和整理,对宋代医学的发展和社会思潮的转变,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形成了“自古以来,唯宋代重视医学”的局面。
而《太平圣惠方》就是在诸多宋代医学典籍中,是编撰最早、影响最深的一种。
宋太宗在为,曾组织儒臣编撰了四大类书,包括包括《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
而宋太宗本人也留意医书,太平兴国三年,下诏书命翰林医官使王怀仁、副官王佑、郑奇,医官陈昭遇编类历代所传以及私家所藏经验方万余首,编次为100卷,赐名《太平圣惠方》,并亲自做序,称编撰此书的目的,为“贵在救命,去除疾苦”。
在此后的三百年间,宋代官府、私家都遵此书为圭臬,遵循其医理和药治病,拯济百姓,并以《太平圣惠方》为准则,编撰了打两个的医药学著述,丰富了中国古代医学的宝库。
当然,《太平圣惠方》对以后各代乃至今天的影响也极其深远。
《太平圣惠方》对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的解读
鉴于《太平圣惠方》对每一个疾病都沿袭了隋代医家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的理论论述,后述方要的编写方式,因此在卷七十二“治妇人月水不调诸方”的论述中,也同样沿袭了《诸病源候论》里月水不调候的认识,认为月水不调因劳伤气血兼感风冷之邪,损伤冲任及手太阳少阴之经脉。寒温之邪,与血搏结,寒邪凝滞经血,温热则消灼经血,故经水时多时少而不调。
之后,又以 4 条原文论述了月水不调的病证表现及治疗方药,包括一月再来、或月前或月后、隔月不来、或多或少。
《太平圣惠方·卷第七十二·治妇人月水不调诸方》原文是这样的:“治妇人月水不调,或多或少,……牛膝散方。”
“治妇人月水不调,或月前,或月后,……大黄散方。”
“治妇人月水不调,或一月再来,或隔月不来,来又或多或少,淋沥不断,或赤或黄,或黑或如清水,……牡丹丸方。”
“治妇人月水不调,或一月再来,或满月不来,或多或少,……生干地黄丸方。”
通过上面的书中原文,可见宋初有关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理论仍沿袭《诸病源候论》,方药则大多沿袭《备急千金要方》。
应该说,《太平圣惠方》里,病因病机采纳的是巢元方的理论,但治疗的方药用的是孙思邈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月水不调外,在《太平圣惠方》里,还有“月信不调”“经候不调”“经水不调”“月候不调”“月经不匀”等名称,散见于其他各卷。
内容预告:明天内容解读北宋太医院官方编撰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是如何解读月经不调的,敬请期待。
本文参考(侵删):1.2019年三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马丹博士论文《基于中医古籍的月经不调核心概念与诊疗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