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适不适合学古筝?
通常手的大小、节奏感、视谱、听力、乐感,常常作为评价是否具有音乐天赋的5个参考因素,这是真的吗?天赋不是决定是否学习古筝的绝对因素?能力除了与生俱来,更重要的是后天塑造。
许多人界定适不适合学习的这个问题时特别迷信“天赋”说。好像每一个学琴的都非得表现出像别样的天赋,才适合进入音乐的大门。有甚者,还会让爱好者伸出手来让老师看看适不适合学。对于什么样的适合学习古筝的界定太过茫然,把音乐过于特殊化。每一个学科门类都有它的特殊性。您是否怀疑过你上学时是否适合学习数学,语文,英语呢?事实上,一个健全的人,只要适合学习语文数学,就一定适合学习音乐,学习古筝,不是吗?
对于我们来说,通过学习古筝而进入音乐的世界是最好的切入点,除了音色动听之外,它也确实是诸多乐器中较容易入门的。
回到开始的问题。我适不适合?有没有什么直观的标准给我们这些外行妈参考一下呢?既如此,我们就逐项论述一下:
关于手
简单说:健康可以打电脑的手,就可以弹古筝!那手小怎么办?谁规定弹琴要一定要手大?看看著名古筝家王中山老师就是例子!手小在跨度上可能不如大手,但是在灵活度上确有着先天的优势。事无完美,扬长避短才是上策。大手不是弹琴的标准,小手也非弹琴的障碍,音乐好坏无关于手之大小。
节奏感
我们经常这样的,听到音乐就跟着跳,打拍子、抖腿。这是不是有音乐细胞?我们的答案是:说明你对节奏很敏感,而且个性外向活泼。
那我听到音乐没有反映的是不是说明没有音乐细胞?亲爱的们,别忘了我们的生命是如何开始的?是从一个微弱的胎心规律的跳动开启音乐生命的旅程。这样规律的节拍,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节奏感降生的。事实上,音乐入耳入心,人人皆能感受,每个人的表现形式不同罢了。内向的你真的没有一点感触?
视谱
弹琴离不开乐谱,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视谱快些,有的视谱慢些,这主要是因为方位逻辑能力不同而已。方位逻辑思维强的接受快,反之则慢些。这与音乐本身直接关系。由此我们还可以推断,视谱快的也就是方位逻辑思维强的有可能在数学方面接受起来也比较快。视谱慢的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也会慢慢好起来。
听力
我们在学习英文中常常会说到听力的问题,事实上,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应该是听在先。对于音乐,它的生命力就在于听。有少数的是天生就带有固定音感的。耳朵对音准把握非常精确。这是天赋的一部分,而且非决定性因素。没有固定音感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弹奏练习之后通常也会获得固定音感。对此过于兴奋是没有必要的。
乐感
到底什么样的是天赋呢?答案一定是:乐感。每每说起乐感的时候,也许你很茫然,不知所云。又或对乐感的兴趣远远不如对技巧的执着,对级别的痴迷。
乐感,简单的说是一种对音乐的感觉,更接近一种直觉,跟音乐的交流。我们常常听到有人听音乐会听的热泪盈眶,也许你觉得不可思议,但是有没有一首歌,一种旋律打动过你的内心,让你的眼泪在彼刻要夺眶而出?那就是乐感。我们也非常偶尔的听说到,某某听到一段旋律突然就非常专注的,有感的聆听,甚至流泪。乐感是音乐的灵魂。没有乐感的弹奏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或许飞快的速度会迷惑你的眼睛,一纸高级别证书会让你有了谈资,但苍白的演奏一定无法震撼心灵。
乐感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的。为什么?因为音乐就是表达人类的喜怒哀乐的感受。只待我们去开发它,享受它。
倘若没有对音乐的执着和后天的努力,天赋也不过是垃圾桶里的珠宝,不会被问津。天赋不应该是决定是否学习古筝的绝对因素。能力除了与生俱来,更重要的是后天塑造。
人生的路上,音乐从来都不一门选修课,而应该是人生的必修课,错过这道风景,便是终生的遗憾。决定你是否适合学习古筝的关键,在于你的见识,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