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么书?让孔子都翻烂了好几次

今天

本  期  导  读

书是思想的载体,而载体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敬爱的周恩来作有一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有心人不囿于固定的形式,总能通过各方各面获得思想的启发、智慧的启迪。
如果回到公元前500年前后,在北纬25度到35度区间,是人类文明非常重要的突破时期。
几乎在同一个时间点上,印度有释迦牟尼,古希腊有苏格拉底,而我们中国有孔子。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把它叫做「轴心时代」。三位哲人同时照亮文明的夜空。
释迦牟尼、苏格拉底、孔子这三个人都是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都是老师,通过培养学生而传播自己的思想;也都是全凭口传心授,他们的思想也全是靠弟子记录流传至今。
孔子翻烂的第一本书,是生活
朱熹的《朱子语类》中有一句话,「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对中国人的影响很大。
但在孔子三岁的时候爸爸过世,妈妈在他十七岁时也离开人间。五十岁以后,他最好的学生颜回死了,他最爱的学生子路死了,他的孩子死了,他的妻子死了。
可是孔子在遭受这么多的苦难,遭遇这么多的人生坎坷后,在晚年留下了他对自己一生的观察、了解以及对自己的自信。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要有志向,「」这个字,上面是一个士,在古代,我们把士叫做知识分子,他是一个能够自我学习的人,他对知识有一种热情,他心中的梦想和理想,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志向。
孔子第78代子孙、台湾孔子学院院长孔维勤教授讲,孔子小时很穷,他妈妈颜徵在可能就是不停地织布以此养家。在那个时候,织布是女生唯一能做的事情,她很辛苦地织布以后,把布卖了,赚一点生活费。
颜徵在不只是把他养大,更重要的是,给了他人生最重要的一个礼物,就是让孔子在任何痛苦困难的环境中,都要懂得学习。他的母亲不但给了他一个健康的身体,还给了他一颗爱学习的心灵。
很多人做了事、挣了钱就高兴了,但是孔子不一样,他做每一件事情,都把它当做一种学习,不管所做的事情是怎样的辛苦,那件事情就是一本教科书,他在这本书中学到了智慧。
所以第一本书,是生活之书,是我们最容易获得,也是最需要读透读懂的。
第二本书,是明师
古人说:「经师易求,人师难得」。能讲解经书、传授知识的教师容易找到,但能以人格品行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怎样做人,获得智慧启迪的老师却很难遇到和找到。
韩愈《师说》中有「孔子师郯子①、苌弘②、师襄③、老聃④」。

①郯(tán)子:春秋时郯国(今山东省郯城县境)的国君,相传孔子曾向他请教官职。
②苌(cháng)弘:东周敬王时候的大夫,相传孔子曾向他请教古乐。
③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名襄,相传孔子曾向他学琴。
④老聃(dān):即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时楚国人,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相传孔子曾向他学习周礼。聃是老子的字。
春秋末年,周室衰微,礼崩乐坏。孔子一生之大志可以说是围绕一个「」字而展开的。恢复上古之礼治,实行仁政之王道。
孔子三十多岁时,在社会上已经有些影响了,但是他很谦虚好学。当时老子名声很大,孔子决定去拜见老子,向他请教周礼的问题。今天在洛阳市东关大街北侧,还有一座「孔子入周问礼处」的古碑。
老子,姓老名聃(dān),耳长而大,旧说耳垂长者寿高。《史记老子列传》记载了他是「周守藏室之史」。
这是个什么职务呢?有人说相当于现代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其实「守藏室」不只是藏书,藏王室典籍,许多竹简;还藏有王室的礼器、祭祀的祭品,许多青铜器、漆器、丝织物等。所以老子还是当时的国家博物馆馆长。
既然是「守藏室之史」,必然是王室史官,记录周王起居,与臣子办公,出巡征战等诸多事迹,载入史册。
从孔子「适周问礼」(去周洛邑问周礼)和《礼记曾子问》记载的孔子「从老聃助丧于巷党」来看,老子还掌管着礼仪方面的事务,可称得上是司仪。
总之,老子身兼数职,是周朝王室的史官、图书馆馆长、博物馆馆长、司仪,还负责征集民间典籍、器物。
老子在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悟其可以纵横而行之无忌,道之极也」。
所以,「眀师」是孔子翻透的第二本书。
后来,孔子作为老师,他的语录又被其弟子收集编成《论语》,和《道德经》、《易经》一起,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第三本书,是《周易》
《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晚年很爱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断了好几次。所以有了「韦编三绝」这个典故。
伏羲画卦,文王演易,《周易》成书于周。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年,他喜欢《周易》的程度不仅仅停留在专心研读上,也不仅仅是为占卜问吉凶之用。
孔子为《周易》编纂了《彖》、《系》、《象》、《说卦》、《序卦》、《杂卦》、《文言》共十篇,统称《易传》(也叫《十翼》),成为解读《周易》的经典,后来逐渐被编入《周易》,成为《易经》不可或缺的部分。
「洁静精微」,出自礼记的《五经解》,据说这是孔子整理《易经》以后所作的评价。
南怀瑾老师曾在《易经杂说》中如此阐释,「洁静」包括了宗教的、哲学的含义,就是说学了《易经》这门学问,他心理的思想、情绪的变动,是非常清洁而宁静的。
「精微」两字则是科学的,所以学《易》的人,要头脑非常冷静,有非常精密的思想。
所以,要获得思想的启发、智慧的启迪,有三本书是离不开的。一本来自生活,这是源头;一本来自眀师,指点启迪;一本来自历经岁月淘洗却依旧焕发无限生命力的那些经典,例如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经》。
在微课堂「漫谈易经的学与用」中,【易道智慧】张琛平老师提到了《易经》的阴阳智慧在生活中的应用:
孩子处在学习阶段,要报培训班,中国古人的易经思想是阴阳和合,追求阴阳和合的状态,怎么应用呢?
比如孩子多动,没有一刻得闲,就可以让他学一些能让他静下来的课程,比如书法。西方人也一样是认为,一个孩子能够从动到静,是他的成长;一个孩子能够从先天的静,到后天的融入社会,动起来,是他的成长。东西方文化在教育方面,合流得非常好。
我们每天,静得多的人,尽量要动一动,比如早上和晚上散散步;动得多的人,就尽量选择静一静;脑力劳动多的人,肢体运动多的人,体育场馆的教练和运动员,可以选择脑部的运动,可以下下围棋、象棋,体力和脑力相得益彰。
这是阴阳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看起来简单,其实背后蕴含着大意。」
身为父母,如何让自己、让孩子读懂「书」,如何从古人的无极观、太极观、阴阳观、四象观,五行观、八卦观中汲取智慧,并在生活中真切感悟,培养出具有文化自信、面向未来的孩子?
希望我们都能从一本本智慧之书中得到启发,从智慧育儿之路走上人生智慧之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