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战胜了炎帝,为什么我们自称炎黄子孙而不是黄炎子孙?

发布时间:12-1322:49优质创作者

要真正捋顺上古史,现在还做不到,在不把整个上古史还原出来的前提下论述炎黄关系,总会存在一些无法解答的问题,我这里仅是以现有的材料有选择性地推论一下炎黄之间的关系,以下的观点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基本都考据过,为了避免啰嗦,某些细节一带而过,见谅。

炎黄概念的形成其实是汉代中晚期的事情,而在《史记·五帝本纪》里,炎帝还是作为黄帝的对手出现的,相关内容请参加《史记·五帝本纪》,在此就不赘述了。顺便也要说一下,神农氏与炎帝合体是东汉时期才出现的,可查的最早的记载出现在班固的《后汉书·古今人表》中,所以在读《史记·五帝本纪》的时候不要把神农氏和炎帝看作同一人,这样逻辑上就能通了。

先秦时期,邹衍搞的五德学说才是把上古传说中的部落首领搞混乱的源头,但始作俑者应该不是邹衍,而是邹衍的继任者,因为五德对应五色,于是有青帝、赤帝、白帝、黑帝和黄帝的五方上帝之说。事实上,五方上帝与炎帝、黄帝、颛顼等上古部落首领并不在一个体系里,只是两者因为某些复杂的原因发生了融合而已。

我们今天所说的黄帝其实是文化上的黄帝,而他的原型来自于田齐,田齐搞的稷下学宫所推崇的黄老之学就是黄帝文化兴起的源头,其相关著作合称“黄帝书”,而在此之前,黄帝只是上古传说中的部落首领之一,是包括妫姓在内的多个族群的共同祖先。

田齐之所以推崇黄帝,是因为黄帝就是田齐的先祖,这个并非攀附,齐国田氏本是陈国后裔,而陈国是舜的后裔,妫姓,妫姓的发源地是古妫州的妫水河,其流域大致在现在的北京延庆一带,而其源头就在河北涿鹿境内,涿鹿又为黄帝之邑,尽管这不足以证明黄帝一定就是妫姓祖先,但这种地域重合,说黄帝同妫姓没有任何关系可能性反倒是很小的,例如满清的早期国号是金,说自己是数百年前的女真人的后裔,也许满人和女真人之间的血统差异很大,但要说满人血统中没有女真人的成分基本是不可能的。

田氏篡齐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统一天下的需要,抬高黄帝的地位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黄帝的影响力,准确地说是“黄帝书”的影响力,导致西汉早期,黄帝是作为唯一始祖而存在的,所以太史公才有“百家言黄帝”之感慨。

而炎帝的崛起其实同汉高祖有一定关系,炎帝在战国晚期被等同于赤帝,在五德学说中对应火,秦人崇尚的是白帝,在五德学说中对应金,火克金,所以刘邦在芒砀山起义的时候有斩白蛇一说,也就有了刘邦为赤帝子一说,作为赤帝子的后裔,汉朝抬高赤帝(炎帝)也就无可厚非了。

那么,真实的炎帝到底是谁呢?如果抛开汉代及之后的附会和曲解,历史上真实的炎帝其实有两个,一个是《山海经》炎帝,一个是《史记》炎帝,《山海经》炎帝是《史记》炎帝的先祖,关于这一点我在此就不过多论证了,建议大家阅读《山海经·海内经》部分。

《山海经》炎帝要比黄帝久远得多,其发源地应该是东部沿海地区,《精卫填海》里的那个淹死于东海的女娃就是《山海经》炎帝的女儿,而《山海经》炎帝的后裔祝融“降居江水”,这就是后土和共工族系,发展而来的就是以稻为主的农耕文化,而最早的“江水”指的是长江中游的流域,也就是今天流经江汉平原的那一段长江。他们是由江汉平原向北扩张的一股势力,打败了黄河流域的以神农氏为首的诸多族群,这才是《史记·五帝本纪》所载的“炎帝欲侵陵诸侯”事件,这里的“炎帝”对应的应该是共工氏,《国语》里称之为“共工氏之伯九有也”,考古学上体现的就是屈家岭文化北向挤压仰韶文化,这个“共工氏”是炎帝族系中最主要的一支,同黄帝族系的战争持续了千余年。

《史记》记载的炎帝其实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代炎帝的合称,其中与黄帝发生阪泉之战的那个末代炎帝与蚩尤组建部落联盟,这种早期联盟通常都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蚩尤应该也是《山海经》炎帝之后。

蚩尤和末代炎帝北渡黄河之后,在冀北的逐鹿败给了来自燕山的黄帝部落,末代炎帝的失败(阪泉之战)导致蚩尤和炎帝的分裂,蚩尤驱逐了末代炎帝成为了部落联盟首领,也就是《五帝本纪》所载的“不用帝命”,这个“帝”就是末代炎帝,但蚩尤最后也以失败告终,这就是涿鹿之战。

蚩尤和炎帝的失败标志着北方黄帝族群的崛起,《列子·汤问》有:“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颛顼(黄帝后裔)战胜共工氏之后,标志着黄帝族群的统治开始。黄帝族群对中原地区进行了长期统治,帝喾、尧、舜、鲧等上古首领皆是黄帝族系,属于统治者,而炎帝族系沦为被统治者,夏族是一个谜,他们可能同黄帝族系和炎帝族系都不构成直接关系,但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商族是高辛氏后裔,与尧舜联盟,也可以算是黄帝后裔,黄帝族群的衰落开始于周族入主中原。

崛起于渭水的姬姓周族的祖先来自于东方,姬姓周族其实是姜姓的分支,他们的始祖母为姜嫄,而姜姓是炎帝后裔之姓,也就是说,如果不考虑后来融入的外族血统,姬姓周族可追溯的最早祖先其实是来自东方的炎帝,而不是黄帝,他们也是农耕族群。

“炎帝姜姓,黄帝姬姓”的说法并不可信,真实的炎帝和黄帝都不太可能有姓氏,也许会有类似于姓的族群标志,并用于区别婚配关系。姜姓是炎帝后裔的姓,姬姓是姜姓的分支,出现的时间应该更晚。

通过上面的简单论述,炎帝和黄帝的关系也就明了了,炎帝代表的是来自东方的农耕文化,其出现的时间要比来自北方的以渔猎为主的黄帝族群早一些,或者说,炎帝族群在中原地区发展的时间要比黄帝族群早,其大致顺序是神农族群、炎帝族群、黄帝族群,所以《史记 封禅书》有:“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云云。”,到了东汉时期,神农和炎帝被合体了,那么华夏族群按发展的先后顺序就应该是炎黄子孙,因为炎帝确实要比黄帝早。

顺便说一下,如果按血统来看,来自东方的炎帝要比来自北方的黄帝对现代中国人的血统贡献更大,称之为炎黄子孙也更符合实际,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农耕族群在繁衍生息上要比渔猎、游牧等族群更具优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