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生奸计,富长良心”,值得每个人扪心自问的一句话
随着意识形态溃散,整个社会无信仰无底线,人心背离与道德撕裂,生意互坑,兄弟反目、夫妻成仇、亲人至疏等等不和谐现象层出不穷。不论乡村还是城市,都弥漫着戾气与暮气,就如同雾霾,挥之不去。其他不和谐以后会慢慢跟大家交流,今天只谈贫富加剧分化后,道德层面的“奸计”和“良心”。
“穷生奸计,富长良心”,这是一句什么话呢?有些人说过,有些人听过,当然,也有些人没说过也没听过。这句话出自《白毛女》中的穆仁智的台词,《白毛女》实质上是反映无产阶级推翻地主压迫剥削农民,解放老百姓的一部电影,根据它的背景、人物的身份可以清楚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穆仁智是谁,他是黄世仁的狗腿子,他说的话代表着地主阶级或者说资产阶级对于老百姓的看法,“穷人是没什么素质的,不用讲什么道理,而慈善是有钱人才能有的,剥削你是正常,不剥削你是我有良心,发善心,你该感恩戴德”。无法探究当年贺敬之写作这个故事借穆仁智之口说这句话究竟有何深层次含义,但从其刻画人物名字“穆仁智”(谐音:没人治)可以看得出,作者应该是用了春秋笔法。
如今呢,从这句话的听说角度看,穷人不会这样说,没人愿意往自身揽坏话,除非自黑自嘲调侃。能说这话的,应该都是自以为是富人的人。那么他们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以贫富定人性,这是自以为跨入富者行列的优越心态。也许他们歧视穷人;也许他们试图用话语权定义权来展示自己优越感;也许富人之间互相表达一种虚荣和虚伪;也许说的就是一种道理,因为在他们看来,穷人就是容易生奸计。既然如此,就要谈良心。有钱了,就要长良心,施舍点,做点慈善,不在钱财斤斤计较等等,似乎都是一种良心。然而,六六在《蜗居》里,用宋思明这个人物表达了一种意思。宋思明是一个官僚,有钱有权,还有家庭,包养了一个清纯年轻女孩子海藻。宋思明跟小三海藻说“人之所以慷慨,是因为拥有的比付出的多的多”。这或许是“富长良心”的一种形态,很值得玩味。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看,“穷生奸计、富长良心”其实有一定道理。马斯洛认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而穷人为了生理和安全等低级需求,容易滋生奸计,因为,要吃饭,要活着,要生存。而富人呢,进入了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需要一定的良心(施舍、慈善、宽容、不计较金钱等)来维系较高端圈子的关系,(比如微信群里经常有人散发大红包,几百几千的发,这就是一种良心,发1分的逗贫者除外),而到了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更是良心不能企及的一个境界。中国古代的管仲所提到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是从人性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穷者,窘也。人被逼到绝境,若不能生出点“奸计”来,大概就得死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奸计”是值得理解和宽容的,而在这时候谈良心,显得多么苍白。“一个人为钱犯罪,这个人有罪;一个人为面包犯罪,这个社会有罪;一个人为尊严犯罪,世人都有罪”。这又是一种沉重,人性、道德、社会的沉重。已经不是“奸计”和“良心”能承载的了的。但是也有很多虽然穷困却依然坚守本分,勤劳厚重淳朴善良的人,从来不用“奸计”,做人做事坚守“良心”的。
人是什么?人就是动物。动物,自有动物本性,有些本性是道德不能约束的。有很多人是靠着偷奸耍滑、靠着损伤他人起家的,有人说大资本家攫取第一桶金都有“原罪”。这些人富起来以后能不能长良心,很难说,至少他们富起来的这个过程,良心是大大的坏了。但是对于一个生而富裕的二代来讲,如果他们的成长环境好,而且还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那么他们的良心当是要好过平均。比如某些人所讲的小资、小清新,这些名词其实代表了其良心不坏。
道德水平一致的情况下,贫困的人更有可能丧失掉同情心变得自私暴戾;富足的人更有可能提高对自己德行上的要求,变得温和礼让,对人对事更加宽容。富足与否未必是造成“奸计”和“良心”的主要原因,仅仅只是诸多变量之一,其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直接的因果关系。可人又是分阶层的,三六九等,确实有区别,自古至今,不可回避。
社会底层群体,绝大多数的特征是自尊心强(自卑心也强),心眼小,爱占小便宜,狠得下心(对别人对自己都能狠得下心)。物质上的贫穷往往令其过分的自卑或者自尊,会为一些你不在意的小事而对你有意见。他们眼光不长远只能看到眼前的好处,因为没有什么见识所以精神世界比较低层,很容易有“奸计”,和这样的人接触学不到什么东西而且需要随时小心谨慎别得罪他。当然了,也有自强自立奋斗成功的,但是其成功之路注定曲折充满和猜想。
中产阶级,就是城镇中家境比较宽裕,买房子不用贷款,而且坚持让孩子们都上大学,这类群体的特征是追求上进,尤其是精神世界,不那么刻薄,待人宽松平和,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不刻意追求财富,甘于守成,不为小利益舍弃朋友,能以辩证的眼光看透身边的一切而不为所动。容易用“良心”处世做事,也有能力展示良心。中产小富人家的子女做什么事都有退路,有机会去尝试,失败了就算了,他们输得起,所以往往会养成比较淡定,有同情心,能放得下的那种性格,不太容易有“奸计”;而苦孩子没有人可依靠,什么都得靠自己,如果有了一个机会,就得全力以赴去争去搏,甚至去耍手段,不然也许一辈子都再遇不到机会了,那种没有退路诚惶诚恐的心情不是有钱人家小孩可以体会到的,所以穷苦家庭里出来的孩子,很容易养成抠抠索索的小气或者更甚一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那种狠劲,很容易有“奸计”。
富有阶级在中国占据极少数,就是家中无贷款有百万豪车和别墅的群体,还没达到风轻云淡儒雅豪迈的贵族阶层,十足的财主,爱慕虚荣,爱显摆,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家里有钱。他们有“良心”也有“奸计”,但都是为了虚荣。
产生分化的阶级,比如某大学同班同学,家境和起点一样,就因为甲同学买了一套房子而乙同学没买房子造成的贫富分化,或者就因为甲同学家里人健康健全而乙同学家里人有病有亡造成的贫富分化,等等类似群体,这样的贫富分化,也容易产生“奸计”和“良心”的心态变化。往富人阶层游离的逐渐变得自我优越感强了,“人逢喜事精神爽”,觉得自己有了人模样从而轻浮傲慢起来,哪怕以前的困窘还被人们熟知,但是“奸计”或许少了“良心”或许多了;往穷人阶层衍化的变得焦灼郁闷了,“闷向心来瞌睡多”,觉得自己没混好,逐渐对一切厌倦乃至仇视,虽然以前的尊严和优秀还历历在目,或许“奸计”会多起来“良心”会少起来。
而特权阶级,可以用“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来概括,基本不能用“奸计”和“良心”来衡量了。那些拿印章的大人们和掌握利孔的大人们,他们的“良心”在哪里,“奸计”在哪里,相信诸位都清清楚楚吧,不再赘述。需要提示的是,他们可都是富人没有穷人哦。
最后想说的是,家庭环境是穷是富,不能由我们自己选择,但道德的自我完善与否,是我们可以自己抉择的,穷人富人,都应该长“良心”,而不能生“奸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