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古城的大街小巷
这是一枚民国时期的印蜕,印蜕内容为“石屏文庙街文艺印刷社”(三行文字所读顺序或也有其他读法如“石屏文艺印刷社--文庙街”等),小编估计这是一家出版书刊的社团单位,且此印刷社为了便于让更多需要出版书刊的人们找到它来出版书物,进而印刷社在印蜕中注明了地点所在位置即“文庙街”。
印蜕中所说的“文庙街”到底是指哪条呢?小编也曾在石屏县城生活过多年,也走过石屏古城大大小小的街道,但未听说过石屏古城的文庙街。于是便查阅百度、高德地图,但一无所获。
既然百度地图找不到“文庙街”,来看上世纪90年代的石屏县志地图中,有没有文庙街呢?
果然,在文庙大门前一段的街道标注有“文庙街”,只是当时地图制作比较粗略,一些街道如“卖香巷”等巷道就没注明(估计是地图太小,排版的字已打不下)。
今年国庆节期间,小编在看石屏小火车开通典礼之余,特意也去询问文庙附近商铺的人,询问他们知不知道“文庙街”的叫法,只是时过境迁,他们几乎都说没听过文庙街的叫法。虽然今天已经很少有人听过文庙街,但小编个人认为“文庙街”的叫法历史上是存在的,有三个原因:一是文中开头民国年间“石屏文庙街文艺印刷社”印蜕的存世;二是上世纪90版石屏县志地图中标注文庙街;三是写90版县志的编委们距离老石屏街道和历史的时代更近,其地图应经过反复核对,如果没有“文庙街”的旧叫法他们应该很容易检查出错误,故而县志地图可信度较高。
国庆节期间小编除了去看去问“文庙街”外,还走过哪些街道呢?
一、古 城 正 街
小编在此图上标注了石屏古城的四条主街道:北正街、西正街、南正街和东正街,旧时,人们从石屏城门外走入古城中,即最先到城区主街道。
看到石屏的主街道,你会发现,古城四条主街道,并不是想象中的正“十”字型街道;为何会这样?石屏网友何老师、天涯等讨论认为,中国古代的城池,除了皇城,多数地方城池建设,忌讳或回避城市中轴线,四城门往往错开,这样的设计也兼顾到防御作用。
文庙旁的北正街(上图北门街更正为“北正街”)
东正街
南正街(图中古建为石屏武庙大门)
西正街(图源BH7NLJ,当时老中医院建筑还在)
二、正街铺
正街铺位于古城文庙东面,原名通明街,以旧时街内建有通明宫而命名,是卖香巷底至田家巷一段街路的称谓,后又改名正街铺,系沿用旧铺名。
上图为通明宫位置,通明宫建于明代,解放后曾为东方红小学。
说到正街铺这样的老城铺名,这涉及到明清时期石屏州的行政区域划分:石屏州下设里,里下设甲,州城设铺,石屏州全州分八里九铺;州城铺共有九铺,分别为:州前铺、州后铺、正街铺、东关铺、东南关铺、南关铺、南隅铺、西关铺、北关铺(上图为乾隆《石屏州志》中记载的州城九铺:此页有七处,另两处在上一页);据网友“腾蛟阁下”老师解释,這个铺相当于现在的街道居委会,或社区。州前铺指州衙前,州后铺即州衙后,东关铺、西关铺、南关铺、北关铺即石屏古城四大城门入口这段等。
正街铺内还有酸水井数眼,是做豆腐的主要水源,原石屏北门豆腐厂就在这一街内。
房中白色大桶为老北门豆腐厂内拉酸水去点豆腐的大桶,据送酸水的工人师傅讲,每天光送到新北门豆腐厂点豆腐的石屏井水就达两吨以上。 此处房子原为杨氏宗祠。
石屏古城除了上述四条主街、正街铺外,还有许多街道值得一说:
三、 文成街与诸天寺街
文成街:即今天诸天寺凌霄阁所在街道,此街到民国期间才有;文成街道大部分面积原本皆属于诸天寺和城隍庙,上世纪三十年代,县里将城隍庙与诸天寺打通,连成文成街。
诸天寺街:今天的诸天寺街反而没有诸天寺了,原诸天寺大门在上图中的铁塔处,今已不存。
诸天寺街为原州前铺的一部分,因街内有诸天寺而得名。据资料记载,诸天寺规模宏大:寺内有正殿、钟楼、罗汉殿、地藏殿、伽蓝殿、普庵堂等建筑,还有僧房若干。1948年12月,石屏城内原邮政局、县银行焚毁,两单位同时迁入诸天寺。建国初,县招待所、人民银行也曾设于诸天寺。建国前诸天寺街为棉布、绸缎匹条主要市场,铺面林立。
四、为民巷
为民巷,原为州后铺管辖,以巷内原有州吏目衙署,州吏目相当于今天的公安局长,旧称右堂,人们以前将县府称大衙门,右堂称小衙门,故此巷又叫小衙门巷。
为民巷里今天叫做义姑祠的古建,旧时为苏氏家庙,故又叫苏家巷,古时苏氏父母皆亡,姐姐把兄弟培养成才,兄弟知恩图报,建了姑祖祠,希望能受苏氏子孙万代香火!后改为粮食局所在地。此外,为民巷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叫做卫民巷,后才改成“为民巷”。
为民巷中有一处建筑颇有特点,此建筑大门上的石匾为“嘉惠士林”,是不是在哪见过?是的,没错,石屏一中大门上的匾额也为“嘉惠士林”。
石屏一中大门上的“嘉惠士林”石匾
那怎么石屏城中会有两处“嘉惠士林”匾呢?
原来,为民巷中此处宅院为民国石屏富商李恒升宅院。民国12年(1923年)陈鹤亭先生倡创石屏中学时,李恒升捐款2.5万元。李恒升热心地方教育,时滇督唐继尧题赠“嘉惠士林”匾以表其公德,其字匾石刻镶嵌于石屏中学大门及其石屏城中家门。
而为民巷中此处大门为李恒升家的正大门,故而匾悬刻于此, 而大家常从老州衙附近李恒升家宅院进的那道门其实为李宅后门。
五、回民巷
回民巷以巷内有清真寺而命名
回民巷内的清真寺
回民巷内的另一石屏著名景点:石屏峰。相传,“石屏峰”原为段姓人家建房时,留作花园内的天然观赏景观,明万历年间售给俞姓人家,俞姓人家曾书“龙虎风云成聚会,石屏人文此根源”楹联于其旁。
六、三元街
三元街原属州后铺,以街内建有三元宫而得名,宫建于明代中叶,为道教宫观;建国后县人民法院、县电厂长房、红旗小学校址均选于此。
回民巷、三元街、为民巷三岔口
七、观音寺巷
以古时巷内建由观音寺而得名,观音寺建于明时,大殿供有文昌像,旁供有药王孙思邈像,后殿供观音像。乡先贤陈履和、许贺来故居在此巷内;
观音寺巷景
八、卖米巷
卖米巷今天已为南正街一部分,旧时指袁嘉谷故居前一段路(如上图标示),虽称为巷,实为城区通往四城门的主要街道;建国前,此巷为石屏粮食交易市场(稻谷市场则在原红旗小学附近)。
九、其他部分街巷
土主庙街↑:以街内建有土主庙而名,庙建于明朝,供土主;今庙不存。
卖麻巷 ↑:石屏武进士罗长华家即在此处,石屏人俗称的“罗家大树”(即罗长华家门口原有一大树在此路上)
银匠巷↑
吕家巷↑
竺家巷↑
郭家桥↑
白家巷↑
卖香巷↑
东后街↑
戴家巷↑
那天走完石屏古街及走访几个石屏老人后,已快天黑,小编路过为民巷的义姑祠时,看到石屏小朋友们正在聚精会神的听老师讲故事,或许,只有参与到古城的生活中,将来这些石屏的孩子们才会对古城的大街小巷有感情吧!
都说石屏古城是弹丸之地,可当你用脚步丈量完石屏这座小城的大街小巷时,你才会发现,老石屏人们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古城其实并不小;这里的每条大街小巷都充满生活气息,走在里面,看着沧桑的老宅,走着这些无数石屏人们走过的路,作为游子的我会觉得心里非常踏实,并期待着下一次回石屏的时间能早点到来。
后记:此外,小编在查阅百度、高德地图中石屏城区的街道时,看见其标注及其简略,古城仅仅标注了一些大的街道,小的街道几乎没有标注,而且在一些大的街道上甚至也标错,给来石屏游玩的外地人带来了困扰(如上图百度地图中红色画圈的“西正街”,其实是“东正街”)。如果能有一份完善的电子地图,将给游客们对石屏的了解带来极大便利。
参考资料:
1、《石屏县志》
2、《石屏文史资料选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