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儿兀:下一代室内定位技术的现状与研发趋势
2016年12月15日,由图聚智能和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主办的2016全球室内定位产业峰会在上海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次峰会汇聚了室内定位行业内的领先企业以及1000多名行业人士参与,共同探讨室内定位技术的应用发展。
同济大学刘儿兀教授通过多年在室内定位行业的实践和研究,并结合近三年微软大赛的观察,对目前国内外室内定位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剖析。目前的室内定位技术发展到什么样的水平?之后哪些方面可以做进一步的研发?
同室外的GPS、北斗一统天下的情况不一样,室内有各种主流技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场景。主要有磁电光声,WIFI、iBeacon、地磁、超声波,还有超宽带,可见光、激光定位技术以及目前慢慢出现的惯导技术,如PDR。从这些技术上来看,WIFI、iBeacon、地磁及超声波是目前手机、Pad可以支持的,而超宽带、可见光、激光是需要专用设备或者硬件来支持的。
目前基于手机,不需要额外的设备,不需要专门的基站或者额外的硬件支持的手机定位方式有哪些?
一、目前主流的是WIFI和iBeacon
WIFI和iBeacon两者在定位技术上区别不是太大,两者都是基于信号强度的定位原理。两种方式一种是路损模型,这两个技术在进步,WIFI方面是到达时间,或者时间戳方式,基于时间的方式。因为电磁波在空间的传播的速度我们知道,精度会比较准一点。iBeacon是基于蓝牙5.0,主要是是到达角和离开角(音)的方式定位。
二、地磁
利用天然的地磁场,不同的建筑有不同的结构。有大功率的位置,会对地磁场造成一些天然的变形。刚好可以做地磁场的特征就像我们的房间一样有一些特征,我们地磁场做完采集后会做一些处理,把相近或者类似特征的点去掉。
三、可见光
对于可见光技术,大家听的比较多的是飞利浦在欧洲布了可见光做定位。通过在LED灯里面放一些控制模块,使得LED发出很高频率的闪烁。这种闪烁满足安全规范,人眼看不到,但是手机摄像头可以捕捉到。通过灯的闪烁,手机可以捕捉到条纹,条纹可以做编码,查找云端数据库就可以查找它的位置。首先要看到LED灯,至少看到两盏,如果手机放在口袋,或者LED被遮掉的场合不太适合。
四、惯导技术
惯导技术是利用惯性传感器,基本的收集都有的,包括加速度、陀螺仪把这些数据进行滤波、矫正,获取的精确的传感数据进行航位推算。
目前主流室内定位技术的主要挑战
前面没有谈到超宽带因为手机不支持,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用手机支持的方式从精度、部署、成本上做一些探讨。
一、WiFi面临的挑战
WIFI目前的话取决于部署的密度。因为WIFI是基础设施,用作通信用的。但是如果用定位的话,靠这种完全是做通信的WIFI部署是不够的,充其量只能作为指纹。
WIFI布点采集指纹的方式,分两种:主动和被动。主动的方式可以用手机直接来计算,通过取得WIFI的信号来算。这种主动的方式有一个问题,苹果的手机不支持的,苹果底层的信号强度接口没有开放,主动的方式只适合安卓的系统。
另外一种方式是被动的。简单的WIFI的AP不需要提供联网的功能,可以探测到手机发出来的信号。但是有一些问题,别人没有通过我们的同意可以扫我的引号,有一些法律上的风险。WIFI有这两个问题,主动方式苹果手机不支持,被动方式有一些法律风险,而且被动的方式的精度比主动方式精度稍微低一点。目前WIFI取决于部署的密度,大概是5到10米的范围是差不多的,8米是比较常见的,也有人通过一些增加的部署密度,但是会带来额外的问题,干扰各种现象。
二、iBeacon面临的挑战
iBeacon是苹果推的一个东西,它首先自己的不开放,就用iBeacon的方式。也是用蓝牙的,蓝牙跟WIFI的区别不是太大,蓝牙的iBeacon信号,更稳定,所以说精度会比WIFI稍微高一点,一般3到5米这样的水平。但是仍然有很大的问题,就是很多人并不是要把蓝牙打开,蓝牙并不是一个必备的基础设施,但是WIFI是,WIFI大家都打开的,蓝牙不一定都打开。
三、地磁面临的挑战
地磁也有问题的,地磁的话像刚才说的,这个会场可能地磁不同点特征可以区分出来,但是隔一个会场,可能有一些点跟这里的点是相近的,地磁也相当做指纹,做地磁有一个关键点,你把这些点采集到之后,如何规避、利用这些可能相近的点,不同的算法就有大的区别。
四、超宽带面临的挑战
超宽带有部署成本的问题,地磁可以做到几米的精度,超宽带UWB的话,它的脉冲宽度很小,第二个脉冲过来之前不会覆盖住。超宽带技术主要问题是需要部署基站,而且终端不支持,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在微软大赛上我们可以看到最好的是几个厘米,8、9个厘米。很多人利用DecaWave开发。
五、可见光定位面临的挑战
另外一个可见光,厘米分米量级是可以做的。还有指纹,指纹的问题是需要定时采集,指纹不是不变的,不只采一次需要后续的更新,所以需要算法来做这件事情。
所以不管是WIFI、iBeacon或者是地磁,因为室内和室外环境不一样,室内环境相对复杂,不同的商业场所特征完全不一样,目前来看单一技术无法同时满足这些需要的。
通过微软大赛看室内定位技术发展趋势
微软室内定位大赛是国际盛名的室内定位大赛,从2014年开始举办,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公司和高校团体参加。各个团队在同一场地,利用自己的技术技能,来达到力所能及的定位精度。
据刘教授对微软大赛的分析,目前主研的单位有中国、俄罗斯、美国、欧洲的一些单位。2014年的时候WIFI大家不用,惯导逐渐出现,地磁基本上没有人用,数据融合也基本上没有人用。其它技术,包括到达时间的、磁发射和接收的技术,而那时美国微软亚研院到2厘米精度,其次还有美国的Rutgers,牛津大学,德国DFKI。
到2015年的时候,有增加了两个东西:地磁和数据融合。惯导逐渐被大多数人采用了,也有了多种定位,不管是WIFI、惯导、地磁。数据融合变得重要了,地图匹配、机器学习慢慢出现。
2016年大家基本上围绕数据融合来做,各家不同的技术拿到不同的定位精度,包括2016年有地图匹配,包括有机器学习等。
从三年的大赛,看到需要使用多种定位技术,利用了磁场指纹、WIFI、蓝牙、信号强度、可见光、惯导、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地图匹配。WIFI无线信号有衰落,磁没有无线那么衰落,小尺度的会比WIFI好很多。还有用可见光的一些场合以及机器学习,但机器学习对手机会造成比较大负担。
刘教授最后表示从他们的经验来看,数据融合的方面效率会更高一点,地图匹配是对精度有所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