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过个年,别瞎溜达!
1
腊月二十七,再过两天就年三十了。
珠海是个移民城市,该回老家的也都回去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北方人来珠海过年。
这几天,在我的牛肉面馆里就遇到了几个东北客,主要是中老年人,来享受珠海的天气。
更有珠海周边地区的人,驱车或坐公交车赶往珠海拱北,过关到澳门去买年货,主要是小零食、化妆品和一些奢侈品。所以停车非常困难,停车场涨到15-20元一小时。
今天早上坐公交,发现车上有40%以上的人戴口罩,这是武汉疫情在昨天集中公布的结果,提高了人们的防护意识。集中公布是好事,虽然,我们看到的势态比以前说的要严重得多。珠海也有了三例。
其实,人在面对自然灾难的时候是无能为力的,这个时候需要政府有集中性的科学决策。
上初中的时候学生理卫生课就学过,考试也考过,传染病防治的三个关键环节,现在我还能背下来。
第一,控制传染源。第二,切断传播途径。第三,保护易感人群。
这些都要政府出面才能做得到。
2
这三个关键环节的得出也是有代价的。
据日本东京大学博士,日本青山学院大学文学部教授,东亚社会经济史、传染病医疗史研究学者饭岛涉所著的《鼠疫与近代中国:卫生的制度化和社会变迁》一书记载,从1910年到1911年,在东北地区暴发的肺鼠疫。在两个月之内,这场疾病沿着当时的中东铁路蔓延,从俄罗斯到满洲里、再从齐齐哈尔到大庆,一路传播到哈尔滨、长春、奉天(也就是今天的沈阳)。从暴发到结束,肺鼠疫在中国夺走了6万人的生命。
这个数字现在看了很多,但在鼠疫的传播史上是非常少的了。
欧洲在14世纪暴发鼠疫的时候,死亡的人数有2500万人,疫情肆虐了3年。而在中国,当时只用了4个月(1910年11月至1911年3月)的时间就控制住了疫病传播,死亡人数下降到了0。
为什么控制得这么好呢?
因为当时的大清政府,准确地说是直隶总督袁世凯的英明决策。
1910年12月,清廷得知东北暴发鼠疫之后,任命一个叫伍连德的马来西亚华人医生为总医官,全权管理东三省疫情。
啥叫全权管理,就是啥事就他一个人说了算,不用请求、不用汇报,还谁都得听。
1910年12月24日,伍连德率助手即陆军医学堂高年级学生林家瑞到达疫区中心哈尔滨,领导防治工作,在四个月之内控制了疫情。1911年初,他在哈尔滨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鼠疫研究所。伍连德因防疫有功,获赏医科进士。
那么这个总医官伍连德又是何许人也呢?
伍连德是个马来西亚的华人,1879年3月10日出生于英属马来亚槟榔岛,他的岳父是中国清末民初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支持过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运动以及后来建立中华民国的辛亥革命的华侨领袖黄乃裳。黄乃裳的三女婿是我国著名外科专家、1996年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吴蔚然。伍连德娶的是黄乃裳的二女儿。
伍连德1896年到1899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传染病及细菌学。1899年至1902年进入英国伦敦大学圣玛丽医院实习,成为该医院第一位华人实习生。后来到英国利物浦热带病学院、德国哈勒大学卫生学院、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进行实习并从事研究工作。1903年,获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回到马来西亚开办诊所,在吉隆坡医学研究院研究热带病。1907年,伍连德应清朝直隶总督袁世凯聘请,出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即副校长职)。
我们对老袁的历史记忆是复辟,这有些片面,老袁其实是中国现代化大门的开启者,当年老袁引进了很多有西方学习经历的专家,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医疗,方方面面的人才都有。
正是因为老袁的推荐,伍连德才到东北全权负责疫情的防治工作。
3
那么,他是怎么做到在四个月内就控制了疫情呢?
伍连德到东北后,先对患者尸体的解剖、通过显微镜观察,很快确认了造成疫病的细菌是鼠疫杆菌。但奇怪的是,欧洲的鼠疫是通过老鼠传播,但当时东北是冬天,零下三四十度,老鼠不太可能有太多的活动。这让伍连德做了对后来的防治非常关键的判断:这次的鼠疫类型跟传统的不一样——不是通过老鼠传播的,而是通过呼吸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所以这一场鼠疫,被他命名为肺鼠疫。
随后,他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传染源。
在当时,很多老百姓因为无知,会偷偷隐瞒病情或者把危重病人丢在街上,导致病人横尸街头,成为新的传染源。针对这样的情况,伍连德派出士兵挨家挨户搜查,发现病人立即送到防疫医院。另外,他还克服了民俗的阻力,对尸体进行彻底的焚烧和掩埋。1911年大年初一,两千多例瘟疫死者的尸体连续烧了三天三夜。用这样的方式,传染源被管控住了。
随着工作的深入,得知这次的鼠疫是沿着中东铁路,从俄罗斯一路向南传播的,所以必须控制传播途径。伍连德调取了1000多名士兵,对铁路沿线进行交通管制。使当时日本和俄罗斯控制的南满、北满铁路相继停驶,在山海关设立起了检疫所,途经的旅客都要停留观察5天才能放行,有效地切断了传播途径。
针对患病者和可疑病人,他专门在医院里分设了三个不同的机构,包括疑似病院、轻病院和疫病院,让病人能够根据病情分门别类地接受治疗或者观察,避免交叉感染。
对于还没有被传染的人群,他专门发明了一种纱布口罩进行防护。在两层纱布中间放一块吸水的药棉。这种口罩能很有效地阻断呼吸道传播,而且关键是便宜,普通人也用得起。
这一套方法后来就成了防治传染病的三个关键环节。
4
中华民国成立后,老袁把伍连德聘请为中华民国大总统侍从医官。1912年,在哈尔滨筹建北满防疫处及附属医院。同年10月1日,北满防疫处成立,总部(总医院)设在哈尔滨,伍连德任总医官。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防疫机构。
1915年,伍连德和颜福庆等人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华医学会,创刊《中华医学杂志》,伍连德任中华医学会书记并兼《中华医学杂志》总编辑。
1918年,伍连德担任北京政府中央防疫处处长、北京中央医院(今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北京中央医院是由伍连德倡导设立的,除北京政府财政部拨款外,大部分经费由募集得来,就是现在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分院。
1919年1月,伍连德代表北京政府外交部赴上海监督焚烧鸦片。伍连德先后获上海圣约翰大学、香港大学、日本东京医科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苏联科学院名誉院士,苏联微生物学会外国会员。
伍连德先后领导防疫工作,控制了1917年绥远鼠疫、1919年哈尔滨霍乱、1920年中国东北鼠疫、1932年上海霍乱。
1922年,伍连德受奉天督军张作霖委托,在沈阳创办东北陆军医院。1926年9月9日,创办滨江医学专科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前身),任首任校长。这是中国东北地区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医学高校。
哈医大伍连德雕像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伍连德辞去在东北的职务南下。其间曾被日军指为间谍,拘留在沈阳,后经英国领事斡旋保释(因为他有英国国籍),南下赴上海就任全国海港检疫总监。1937年4月,任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学会会长。
1937年日本攻占上海之后,伍连德因夫人过世伤心欲绝,返回出生地马来西亚,同时开业悬壶济世,其后在吉隆坡创办了吉隆坡医学研究中心。1947年,他最后一次访问中国。
1935年以其“在肺鼠疫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发现了旱獭在其传播中的作用”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提名。诺贝尔奖候选人的保密期为50年,此消息2007年才在诺贝尔基金会网站上披露。尽管当时他有英国侨民身份,但在诺贝尔奖候选人表中,其“Country”(国家)一栏是“CHINA”(中国)。伍连德是华人世界第一个诺贝尔奖候选人,也是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奖候选人。
1959年出版的伍连德自传《鼠疫斗士》一书序言中,伍连德写道:“我曾将大半生奉献给古老的中国,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建立,直到国民党统治崩溃,往事在我脑海里记忆犹新。新中国政府的成立,使这个伟大的国家永远幸福繁荣……”
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近可能地老老实实在家过年,除此之外,也没什么可做的。
至于这个招儿,那个招儿,最好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