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上的今天丨宫泽贤治:不畏风雨的逐梦者

1896年8月27日,宫泽贤治在日本岩手县稗贯郡里川口村(现花卷市)出生。

宫泽贤治

“石头贤先生”

幼年时的贤治曾有过一段奇妙的经历。刚出生没几天,秋田、岩手县境内便发生了7.2级的陆羽地震。危急关头,贤治的母亲将幼子放进摇篮里,自己则用身体护住了摇篮,口中轻声叨念着佛经。这似乎在幼小的贤治心中埋下了一颗神奇的种子:据说在他3岁那年,来访的姑姑常常诵读佛经《正信偈》和《白骨御文》,而他竟在不知不觉中默默记住了佛经的内容,后来甚至能与姑姑一同在佛前诵读。但凡读过几篇贤治的童话或诗作,便不难发现缭绕其中的浓重的宗教色彩,其起点或许就是童年的耳濡目染。

贤治初次与童话邂逅,是在小学时期。小学时的贤治成绩优异,所有的科目都能达到甲等。在3年级到4年级的时候,担任班主任的八木英三常给学生们讲童话故事,其中有《海水为何如此苦涩》和《未闻双亲》,后者的翻案原作正是大名鼎鼎的法国作家埃克多·马洛的《苦儿流浪记》。这些童话在贤治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影响,他后来再次与八木重逢时说道:“我的童话与童谣的根基,正是在小学三四年级时打造的。”

当然,贤治的“童话根基”远远不止这些。童年的他酷爱采集矿石和制作昆虫标本,11岁时甚至被家人起了个 “石头贤先生”的外号。到了中学时,他因不愿继承家业而苦恼,继而更加沉迷于采矿和星座。他走遍了岩手山、南昌山、鞍褂山等近郊的山峦,这些如旅人般潇洒的经历,还有那些美丽的矿石和浪漫的星空,一同成为“宫泽童话”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贤治童话中出现过的矿石(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展出)

5日元稿费

早在中学3年级,贤治便受石川啄木的影响开始创作诗歌。毕业后的贤治在老家的估衣铺帮忙,这越发让他心情郁闷。父亲政次郎不忍心看到贤治如此消沉,终于同意他去盛冈高等农林学校继续学业。贤治大受鼓舞,发奋学习,最终在1915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这所学校。在校期间,他一边专注于学业,一边尝试文学创作,曾在校友创办的杂志《映山红》上发表过一些诗歌和短篇。1918年8月,他写出了《蜘蛛、蛞蝓与狸》《双子之星》两篇童话,家人成了他的第一批读者。毕业后,他来到东京,一边在东京大学门口的印刷所“文信社”工作,一边过着节俭的生活。在中学、大学、研究生时代便不断深化的法华信仰促使他开始了“法华文学”的创作,在他日后的诗歌、童话中,以佛教为代表的宗教思想的痕迹也随处可见。1921年12月,贤治成为岩手县立花卷农学校的一名老师。在当月发行的杂志《爱国妇人》上,他发表了童话《过雪地》,得到了5日元。这5日元成了他生前收到的唯一一份稿费。

1922年11月,贤治的妹妹因结核病恶化不幸去世。贤治悲痛至极,接连写出《永别之晨》《松针》《无声怮哭》三篇作品,此后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他未曾动笔作诗,仿佛在努力消化亲人离世的痛苦。直到1923年7月,他才在旅行途中写下了《青森挽歌》和《桦太挽歌》,字里行间均是对逝去的妹妹的思念。

5岁的贤治与3岁的妹妹(1902年)

不畏风雨的人生

贤治其人,浪漫而又理想化,固执而又温柔善良,他的这些特质,和他童年、少年时期的经历,决定了专属于他的强烈风格。1924年,他自费出版了《心象素描 春与阿修罗》,却几乎没怎么卖出去,他只能将积压的大量书籍赠送亲友。但是,当时的日本翻译家、思想家辻润却十分欣赏这部作品,并在7月刊登在《读卖新闻》上的随笔中提到了它。诗人佐藤惣之助也在《日本诗人》第12期中以贤治做例,呼吁“年轻诗人应像宫泽君一样拥有自己的独创性”。诗人中原中也购买了很多特价的《春与阿修罗》,分发给自己的朋友。可以说,贤治尽管没有幸运地在文坛一炮而红,但也确实凭借自己的作品得到了一些认可。同年12月1日,贤治出版了《理想乡童话集——要求很多的料理店》,不幸的是,这本书也几乎无人购买。最终贤治向父亲借了钱,自己买下了大约五分之一。

这一切并没有挫败贤治的生活热情,他依然像个潇洒的追梦人一样,尽情做着自己想做的事。1926年,他辞去了花卷农学校的教师工作,离开老家,来到位于下根子樱(现花卷市樱町)的另一处住宅,开始了务农的生活。这里也曾是贤治妹妹病重时休息疗养的地方。善良的贤治对农民抱有深刻的感情,即使受到刁难和捉弄也从不生气。他在当地创立了“罗须地人协会”,将农业学校毕业生和热心于农业的人们召集在一起,为他们讲授农业与肥料的相关知识,他还召开音乐会,组织乐团练习。“农业”与“音乐”也成了宫泽童话的几大主题之一。然而,1928年8月,为农业指导奔波的贤治因高烧昏倒,在医院确诊了双侧肺湿润。他不得不再次返回老家疗养。

罗须地人协会使用过的建筑

两年后,贤治的身体有所恢复,恢复了一度中断的文学创作。1931年2月,他接受了友人的邀约,成为一名碎石工厂的技师,和友人合作贩卖便宜的合成肥料。他全然不在意自己病弱的身体,尽心尽力地为工作东奔西跑。不幸的是,仅仅7个月后,他便再次因为高烧倒下,卧病在床。11月,他在病床上写下了著名的诗歌《不畏风雨》,但这次贤治没能再离开病床。

贤治写在笔记本上的《不畏风雨》

1932年,贤治在《儿童文学》第二册上发表了《古斯科·布多利传记》。在这篇童话中,主人公布多利在最后为了妹妹和全世界的农民的幸福选择了牺牲自己——贤治仿佛已经对自己的命运有所觉悟。1933年9月,贤治的病情恶化,却还接待了前来咨询肥料和水稻种植问题的农民。他将所有的原稿交给了弟弟清六,说:“要是有哪家小书店想出的话,你就帮我出了吧。”9月21日,贤治在家人的环绕下静静地停止了呼吸,享年37岁。

《银河铁道之夜》《风又三郎》等瑰丽的童话和诗歌,绝大部分是在宫泽去世之后,在弟弟宫泽清六和诗人草野心平等人的努力之下才得以面世。就像《银河铁道之夜》中那个永恒的问题:“真正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大概贤治也在终其一生追寻它的答案。他生前得到的,仅只是5日元的微薄稿费——但那5日元的祈愿,却在他死后发酵成了最壮阔的星空与银河,永远地在文学的世界中闪耀,久久不息。

位于花卷市的宫泽贤治纪念馆

(撰稿人:戈杨喆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