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三年度中医学徒考试题第四题案
第四题;写出伤寒六经提纲,何为并病,合病,在经在腑;伤寒发汗有几?蓄水蓄血,胃家实原因有几?少阳兼表,少阳兼里,太阴阳明病性质区别?少阴寒化热化;厥阴寒证热证鉴别?
伤寒六经提纲;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阳明病;胃家实。少阳病;口苦,咽干,目
眩。太阴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心下结硬。少阴 病;脉微细,但欲寐。厥阴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 (蛔),下之,利不止。
并病;是指伤寒一经的证候未愈,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叫并病。如太阳与阳明并病,太阳 与少阳并病。
合病;是指伤寒病二经或三经同时受邪,起病同时出现各经主证,就称合病。如太阳与阳明 合病,少阳与阳明合病,太阳与少阳合病,或三阳合病等。
在经在腑;是伤寒六经辨证中的进一步分辨,指病邪外侵在经或在腑的证候,称经证或腑证。如,阳明经证,身壮热,烦渴,自汗;阳明经的腑证,胃家实。
伤寒发汗有;有桂支汤的解肌祛风发汗方,调和营卫的太阳中风表虚证;有麻黄汤的发汗解 表的太阳病风寒表实证;有大青龙汤的解表寒清里热的清热发汗剂;有葛根汤的解 肌生津治太阳病伤津表证;有小青龙汤解风寒化内饮的太阳表寒里饮证;有麻黄细辛 附子汤温阳解表方治少阴病兼太阳证;
蓄血;原因是太阳经证不解,表邪由循经入腑,形成太阳腑证,有传入气分血分之分,故有 蓄水蓄血之分;邪热深入下焦,血热互结,为蓄血证;其证见烦燥不安,其人若狂, 少腹疼痛,胀满或硬,急迫难忍等,用桃核承气汤活血化瘀通下热邪。
蓄水;原因是太阳病发汗后,汗大出,烦热,消渴,小便不利,水热互结,气化失职,水气 内停,称蓄水证;五苓散主之。
胃家实;是阳明病的提纲,原因是邪热实盛,邪热入经为里热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 反恶热,脉洪大,白虎汤主之;邪热入腑为里实证,发热,汗出,腹胀满,大便秘 结,脉滑数,调胃承气汤主之。
少阳兼表,少阳兼里,区别是,少阳证口苦咽干,胸胁满痛,兼有脉浮恶风头痛发热的太阳 表证为少阳兼表;如兼有壮热烦渴,大便硬结,腹胀等阳明里热证,为少阳兼里。
太阴阳明病性质区别;太阴病有腹满时痛,喜温喜按,食不下,或吐泻,是脾虚寒湿所致; 阳明病也有腹满胀痛持续,拒按,或大便结,是胃肠热甚所致。性质区别一寒一热。少阴寒化;少阴心经,邪从寒化,阳衰阴盛,无热恶寒,四肢厥冷,下利清谷,欲睡, 脉微细,或心悸,头眩,四肢浮肿重,舌苔淡白,治以温阳祛寒的四逆,真武汤类;
少阴热化;邪从热化,致阴虚火旺,证见心烦,失眠,心中燥渴,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以育阴清热的黄连阿胶汤治之。
厥阴寒证;邪入厥阴,阴极阳微,病从寒化,浊阴上逆,证见干呕,吐涎沫,巅顶头痛,治 以吴茱萸汤;气血不畅,致四肢厥冷,瘀紫,脉细欲绝,以当归四逆汤治之;或呕吐 下利,昏厥,用四逆汤温阳救逆。
厥阴热证;邪热炽盛,深伏于内,证见口渴饮冷,胸腹灼热,反四肢厥冷,不欲近衣等,内 真热外假寒;可用白虎汤类治之,或热迫于大肠,下利,里急后重,口渴欲饮,用白 头翁汤治之。
2020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