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融入长三角和充分激活全社会创新活力是合肥都市圈快速崛起的关键所在

文丨董思齐(方塘传媒市场品牌中心策划总监)

12月8日,在淮南市召开的合肥都市圈第七次常务副市长协调会上,合肥都市圈晒出了亮眼的成绩单:今年前三季度,合肥都市圈生产总值达17636.8亿元,占全省63.7%;实现财政收入2699.3亿元,占全省61.6%。这为合肥都市圈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合肥都市圈自2006年以来持续扩容,实现了从“省会经济圈”到“合肥经济圈”,再到“合肥都市圈”的战略升级。今年2月,《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印发实施,提出下一步合肥都市圈将着力推进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开放合作、生态文明、公共服务等八大领域一体化,加快都市圈同城化步伐,深化与长三角都市圈协调联动,建设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际化都市圈和支持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回顾合肥都市圈加入长三角城市群的五年,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区域整体实力不断增强,都市圈的同城化、一体化和国际化的步伐大大加快。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在今年有望进入“万亿俱乐部”城市,这对于合肥都市圈来说将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变量。

1

加入长三角是机遇也是挑战

合肥都市圈不仅是国家规划布局的长三角城市群五大都市圈之一,而且是安徽省 “一圈五区”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点发展区域。其中心城市合肥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竞争优势。在安徽省做大做强省会城市以后,合肥都市圈具有较高的首位度和高成长性的优势,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如今,合肥都市圈已经成为安徽省经济最发达、最具发展活力、综合实力最强、开放性最高的区域。

从战略定位来看,合肥都市圈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以新型显示、集成电路、软件、量子通信、云计算、大数据、电子专用设备、数字音视频等为重点,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中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创新型都市圈。

而且,创新资源集聚是合肥都市圈的最强基因。集国家创新型试点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于一身的合肥,近年来依托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滨湖科学城建设,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示范新高地,再加上合芜蚌自贸区、G60科创长廊的带动作用,合肥的创新能力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前十位。

长三角一体化是解读合肥都市圈最重要的价值维度之一,伴随长三角扩容,多个安徽城市被划入大长三角城市群,极大地促进了长三角城市群的规模提升,但从内部来看却拉低了长三角一体化的水平,表现在聚集度和连接性的降低。而对合肥都市圈来说,加入长三角城市群无疑是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资源配置平台,但同时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无论是来自于与南京都市圈的空间竞争,还是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等都市圈的资源竞争,都是极大的挑战。

在方塘智库创始人叶一剑看来,中国的城市化已经进入了都市圈的时代,这个时代背后不仅仅是一个概念的提升,还牵涉到围绕都市圈的利益共同体的真正的形成,这可能才是新时代开启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那么合肥都市圈的加入到底能够给长三角新的一体化带来什么?如果不能去服务于长三角一体化,又在多大程度上能分享它的红利?并且这个红利是不是可持续?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可能是合肥都市圈接下来比较迫切的。

2

需要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在已经到来的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创新的信息化条件进一步成熟,越来越多的城市注重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创新性联动,充分调动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组织实施深度合作和开放创新,加快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及创新链各环节的技术融合与扩散。

去年12月,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凌云在《学习时报》刊登的文章《倾城之恋——一座城市与一所大学半个世纪的情缘》被无数人津津乐道。热议的背后是大学与城市之间的开放包容及相互赋能所展现出的共享共赢,加上创新所引发的奇妙化学反应,让素来低调的合肥屡屡刷新人们的认知——2019年,合肥市的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入选数位居全国城市第4、省会城市第2,新型显示器件整体规模国内第一,高新区全国综合排名升至第6。

在合肥强势崛起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周边的县区也在经历新一轮的快速成长。不但体现在肥西、肥东、长丰全国百强县位次前移,巢湖、庐江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地位巩固,四城区在全国百强区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而且以华夏幸福舒城产业新城为代表的县域经济发展对合肥都市圈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

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舒城产业新城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同时主动承接合肥中心城区的产业外溢,与合肥现有的装备制造、集成电路等产业形成“互补链”,引领合肥南部区域产业发展和经济崛起。截止目前,舒城产业新城已累计签约产业项目79个,总投资约320亿元。

站在新的时间节点,合肥都市圈已经开启新一轮的创新发展之路。除了战略规划、产业转型、社会治理以及与外部的协调联动之外,企业与平台赋能也为城市的变革提供了自身的养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支撑并带动城市经济及产业的发展。同时,区域和城市内的创新氛围、实践和案例成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资源要素集聚、城市品牌重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合肥的国际影响力和创新活力。

例如,国内领先的精密光电薄膜元器件制造商欧菲光在今年进军合肥,根据多年的经验,以及对精密光电薄膜元器件市场和其下游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的理解,欧菲光逐渐建立了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其所引领的产业集群有可能快速地形成一个配套于整个显示产业的高地。

同样,随着世界500强企业蔚来中国总部项目落户合肥,将为合肥带来几百亿的价值增值。而产业链化的发展模式让我们看到中心地区和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未必是你争我夺,而是可以在产业链上各司其职,共同推动产业的良性发展。

在新的时代变革和城市转型的背景之下,一个地区的创新资源优势是实现区域和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和路径。尤其是在全球的产业发展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颠覆性可能频发阶段,吸引更多创新资源集聚对于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具有根本性。

同时,一个地区的开放程度决定了城市的国际化氛围,在具备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之上,合肥都市圈更加需要不断扩大开放程度,让整个都市圈的发展能够洞察到世界市场不断变化的趋势,让合肥都市圈的建设紧跟世界的潮流,通过市场化的资源配置转化为城市的生产力。这是实现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编审:徐威威丨编辑:徐丰超丨设计:孙月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