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真的不必太烦恼

转:人生真的不必太烦恼

一切烦恼的根本是我执,即执著有个自我。因为我执,就和众生有了自、他的对立,由此带来新的痛苦。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那些特别在乎自己的人,烦恼往往也特别多;反之,无私的人却更容易快乐、自在。

“我”是什么?其实只是一种感觉。比如一本书,本身并不存在你、我的差别。但我们将这本书买来之后,就会在其上附加“我”的标签。一旦确立这种感觉,这本书的损坏或丢失就会影响到我们。而在此之前,无论它发生什么变故,都不会对我们构成伤害。

再如我们去购房,未买下之前,房子出现什么问题都无足轻重,因为它还未和我们发生关系。可买下之后,它的任何变化都会牵动我们的心。这种难过,正是由于那些附加的“我”的感觉所致。

为什么我们会为这些琐事烦恼,而非其它更重要的事情呢?世间每天有很多灾难,有很多人遭遇挫折或离开人世,但我们只是感叹一下,不会有多少切身感受,更不会因此寝食难安。这是因为其中还未粘上“我”的标签,一旦发生的事情中介入“我”,感觉立刻就不同了。

如果那个遭遇挫折的是“我”,那个离开人世的是“我”的亲人,一场普通的人间悲剧便顿时上升为头等大事。是呵,在我们的世界中,还有什么比“我”受到伤害更严重的事件呢?当一个不相干的人去世了,我们会觉得人皆有一死,未足为奇;可当亲人或我们自己面临死亡时,就不会如此坦然面对了,不是抱怨上天不公,便是哀叹自己薄命。

可见,一切烦恼皆围绕“我”展开。我们将缘起的念头和想法当作是“我”,将种种不是我的当作是“我”。若不是受这种错觉的影响,那些来来去去的念头,又如何能在心中生根,进而伤害我们呢?如果没有“我”的干扰,世间的无常变化就是我们能够接受的客观规律,就如我们能够接受四季更替和草木枯荣那样。

那么,色身总该属于“我”的吧?其实不然,色身亦是因缘的产物,由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构成,前者是父母的遗传基因,后者是蕴藏无量种子的阿赖耶识,其中并无“我”的属性。当阿赖耶识最初投胎时,将父母的基因执以为我,赋予“我”的感觉,从此难弃难舍。因为执著时间太久,故对我们的影响也特别大。

其实,色身从成长到衰老始终处于新陈代谢的过程中。现如今,医学更发达到可以替换人体器官,可以更换“我”的组装零件。其中,又有哪一部分是固定不变的“我”呢?至于我们的想法,一生中也在不断变化,青年不同于中年,中年不同于老年。而感情就更是无常,亲人可能反目为仇,仇人也许握手言欢。在人间这个大舞台上,这样的情节时时都在上演。

身内之物尚且如此,更何况汽车、房子等身外之物呢?所有这些,我们只有暂时的使用权,都不能代表我们自己。一件无主的物品,只因附加了“我”的感觉,却成了能够伤害我们的武器,越是在乎,杀伤力就越大。

那些爱钱如命的人,一旦失去财产,就如遭受灭顶之灾,甚至丧失活着的勇气。造成痛苦的根源,并不是金钱本身,而是人们对金钱的执著。

我们每做一件事,也会介入我执,成功了,觉得“我很成功,很有面子”;失败了,觉得“我很失败,屡受挫折”。事实上,事业并不能代表我们自己。如果两者是一体,事业失去时,“我”是否也会随之失去呢?感情、家庭也是同样,各人在乎的对象不同,烦恼的重心也不尽相同。因为感觉的力量也是缘起的,取决于我们的培养。

由此可见,“自我”只是虚张声势的皮包公司,并无实际内容。凡夫因无明所致,将拥有的一切赋予“我”的错觉,进而执著它。其实,被执以为“我”的一切,只是出自我们的设定而非事实本身。我执是流转生死的根源,唯有从根本上舍弃它,我们才能超越三界和轮回。否则,学佛只是隔靴搔痒,或充实一下业余生活,对于改善生命并无真实力用。

我们的心,本像虚空那么空明浩瀚,那才是心灵的真相。情绪只是虚空漂浮的云彩,是生命延续过程中积累的渣滓。而凡夫因看不清事实真相,始终纠缠在云彩中,将之作为虚空,作为心的本质。我们的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虽然我们生活在同样的天空下,但各人心中的世界却如天地悬隔。如能突破我执,放弃对这片云彩的执著,凡夫心就失去了立足点,就能驱散遮蔽虚空的浮云,使生命回复清净无染的本来面目。

本文摘自济群法师的《普贤行愿品观修原理》

附:找寻快乐的密码

其实快乐很简单,快乐就是要有目标有追求;保持童心童趣;发自内心的微笑;懂得宽容他人;看淡物质诱惑;乐于帮助他人。无论生命中遭遇有多少的困苦、艰难和波折,你都要保持淡然的心态,去看去想象生活中积极美好的一面,让烦恼随风而去。悲观只会让希望沉沦,乐观才能使自己在苦难中看到希望,不要拒绝苦难,拒绝苦难就是在拒绝希望,有了希望生活就会快乐惬意。

有人甚至说,比天空和大地更远的距离是人与人的距离,因为人心里都会藏匿太多的猜忌和戒备。想要快乐就甩开生命中这些过于沉重,却又不必要的累赘,生命中有爱就足够了。试着给周围你所熟识的还有你还陌生的人一个真诚无惕的微笑吧,它可以触摸到他人的心灵,微笑是有感染力有连带性的,它会无声的渗透进每个易感的心灵,更会让更多的心灵为之感动,心中有爱就会快乐,就会让微笑发自心底,灿烂在脸上。

其实很多烦恼不应该看成是别人给你的,而是你拿了别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如果你正遭遇伤心和不幸,请给自己一个微笑做鼓励,别再躲在自己的一隅,让诸多的生活压力,疾病痛苦,感情困扰所折磨,活,就要活得坦直而率真,充实而酣畅,学会坚强,勇于面对,释放自己,心有一种广度,看开了心胸就会阔达宽广,阔达时心能装得下整个世界。给自己给他人一个会心的微笑吧,你会用你真诚的笑容换回满心的喜悦和那盛开的如花般的美丽心情。

用微笑去溶解生活中出其不意的大喜大悲,用乐观的心态去化解生命中跌宕起伏的大起大落。谁都希望生活能从一派宁静和秩序开始,但现实却在夜以继日的轮回滚动,不可能出现一次断止,保持一份淡然如水的心情,在平淡又平淡的日日夜夜中细品曾经历过的幸与不幸。与其哀叹自己的种种不幸磨难,不如迎着太阳走,把阴影抛在身后。用心微笑,让人生处处充满希望,用心快乐,让生活过得更加美满、充实、幸福。

人生真的不必太烦恼

一切烦恼的根本是我执,即执著有个自我。因为我执,就和众生有了自、他的对立,由此带来新的痛苦。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那些特别在乎自己的人,烦恼往往也特别多;反之,无私的人却更容易快乐、自在。

“我”是什么?其实只是一种感觉。比如一本书,本身并不存在你、我的差别。但我们将这本书买来之后,就会在其上附加“我”的标签。一旦确立这种感觉,这本书的损坏或丢失就会影响到我们。而在此之前,无论它发生什么变故,都不会对我们构成伤害。

再如我们去购房,未买下之前,房子出现什么问题都无足轻重,因为它还未和我们发生关系。可买下之后,它的任何变化都会牵动我们的心。这种难过,正是由于那些附加的“我”的感觉所致。

为什么我们会为这些琐事烦恼,而非其它更重要的事情呢?世间每天有很多灾难,有很多人遭遇挫折或离开人世,但我们只是感叹一下,不会有多少切身感受,更不会因此寝食难安。这是因为其中还未粘上“我”的标签,一旦发生的事情中介入“我”,感觉立刻就不同了。

如果那个遭遇挫折的是“我”,那个离开人世的是“我”的亲人,一场普通的人间悲剧便顿时上升为头等大事。是呵,在我们的世界中,还有什么比“我”受到伤害更严重的事件呢?当一个不相干的人去世了,我们会觉得人皆有一死,未足为奇;可当亲人或我们自己面临死亡时,就不会如此坦然面对了,不是抱怨上天不公,便是哀叹自己薄命。

可见,一切烦恼皆围绕“我”展开。我们将缘起的念头和想法当作是“我”,将种种不是我的当作是“我”。若不是受这种错觉的影响,那些来来去去的念头,又如何能在心中生根,进而伤害我们呢?如果没有“我”的干扰,世间的无常变化就是我们能够接受的客观规律,就如我们能够接受四季更替和草木枯荣那样。

那么,色身总该属于“我”的吧?其实不然,色身亦是因缘的产物,由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构成,前者是父母的遗传基因,后者是蕴藏无量种子的阿赖耶识,其中并无“我”的属性。当阿赖耶识最初投胎时,将父母的基因执以为我,赋予“我”的感觉,从此难弃难舍。因为执著时间太久,故对我们的影响也特别大。

其实,色身从成长到衰老始终处于新陈代谢的过程中。现如今,医学更发达到可以替换人体器官,可以更换“我”的组装零件。其中,又有哪一部分是固定不变的“我”呢?至于我们的想法,一生中也在不断变化,青年不同于中年,中年不同于老年。而感情就更是无常,亲人可能反目为仇,仇人也许握手言欢。在人间这个大舞台上,这样的情节时时都在上演。

身内之物尚且如此,更何况汽车、房子等身外之物呢?所有这些,我们只有暂时的使用权,都不能代表我们自己。一件无主的物品,只因附加了“我”的感觉,却成了能够伤害我们的武器,越是在乎,杀伤力就越大。

那些爱钱如命的人,一旦失去财产,就如遭受灭顶之灾,甚至丧失活着的勇气。造成痛苦的根源,并不是金钱本身,而是人们对金钱的执著。

我们每做一件事,也会介入我执,成功了,觉得“我很成功,很有面子”;失败了,觉得“我很失败,屡受挫折”。事实上,事业并不能代表我们自己。如果两者是一体,事业失去时,“我”是否也会随之失去呢?感情、家庭也是同样,各人在乎的对象不同,烦恼的重心也不尽相同。因为感觉的力量也是缘起的,取决于我们的培养。

由此可见,“自我”只是虚张声势的皮包公司,并无实际内容。凡夫因无明所致,将拥有的一切赋予“我”的错觉,进而执著它。其实,被执以为“我”的一切,只是出自我们的设定而非事实本身。我执是流转生死的根源,唯有从根本上舍弃它,我们才能超越三界和轮回。否则,学佛只是隔靴搔痒,或充实一下业余生活,对于改善生命并无真实力用。

我们的心,本像虚空那么空明浩瀚,那才是心灵的真相。情绪只是虚空漂浮的云彩,是生命延续过程中积累的渣滓。而凡夫因看不清事实真相,始终纠缠在云彩中,将之作为虚空,作为心的本质。我们的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虽然我们生活在同样的天空下,但各人心中的世界却如天地悬隔。如能突破我执,放弃对这片云彩的执著,凡夫心就失去了立足点,就能驱散遮蔽虚空的浮云,使生命回复清净无染的本来面目。

本文摘自济群法师的《普贤行愿品观修原理》

附:找寻快乐的密码

其实快乐很简单,快乐就是要有目标有追求;保持童心童趣;发自内心的微笑;懂得宽容他人;看淡物质诱惑;乐于帮助他人。无论生命中遭遇有多少的困苦、艰难和波折,你都要保持淡然的心态,去看去想象生活中积极美好的一面,让烦恼随风而去。悲观只会让希望沉沦,乐观才能使自己在苦难中看到希望,不要拒绝苦难,拒绝苦难就是在拒绝希望,有了希望生活就会快乐惬意。

有人甚至说,比天空和大地更远的距离是人与人的距离,因为人心里都会藏匿太多的猜忌和戒备。想要快乐就甩开生命中这些过于沉重,却又不必要的累赘,生命中有爱就足够了。试着给周围你所熟识的还有你还陌生的人一个真诚无惕的微笑吧,它可以触摸到他人的心灵,微笑是有感染力有连带性的,它会无声的渗透进每个易感的心灵,更会让更多的心灵为之感动,心中有爱就会快乐,就会让微笑发自心底,灿烂在脸上。

其实很多烦恼不应该看成是别人给你的,而是你拿了别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如果你正遭遇伤心和不幸,请给自己一个微笑做鼓励,别再躲在自己的一隅,让诸多的生活压力,疾病痛苦,感情困扰所折磨,活,就要活得坦直而率真,充实而酣畅,学会坚强,勇于面对,释放自己,心有一种广度,看开了心胸就会阔达宽广,阔达时心能装得下整个世界。给自己给他人一个会心的微笑吧,你会用你真诚的笑容换回满心的喜悦和那盛开的如花般的美丽心情。

用微笑去溶解生活中出其不意的大喜大悲,用乐观的心态去化解生命中跌宕起伏的大起大落。谁都希望生活能从一派宁静和秩序开始,但现实却在夜以继日的轮回滚动,不可能出现一次断止,保持一份淡然如水的心情,在平淡又平淡的日日夜夜中细品曾经历过的幸与不幸。与其哀叹自己的种种不幸磨难,不如迎着太阳走,把阴影抛在身后。用心微笑,让人生处处充满希望,用心快乐,让生活过得更加美满、充实、幸福。

(0)

相关推荐

  • 大彻大悟的10精美句子

    大彻大悟的10精美句子,带你认识到佛学句子里的大智慧,领悟更多人生道理. 一.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 人,贵在大气. 有些言语,只是言语,不必在乎: 有些风景,只是风景,不必留恋: 有些心情,也只是心情, ...

  • 形容自己心态好的句子 保持乐观心态的经典语句

    形容自己心态好的句子 保持乐观心态的经典语句

  • 人生真的不必太計較

    转:铱泵钲金的博客 人生真的不必太計較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事情,總是有一得必有一失. 愛情能夠給你歡樂,但它同時也給你痛苦: 財富可以給你享受,但它也會帶來苦惱: 成功使你快樂,但是當失敗之後痛苦將變得 ...

  • 好的人生,不必太逞强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好的人生,需要坚强,但不必太逞强.有多大的能力,办多大的事,一切才刚刚好. 01 坚强令人敬佩,逞强让人遭罪. 年逾八十的大伯,因为脑梗落下了左侧手脚 ...

  • 其实,普通人家的孩子,人生真的没有太多选择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有时候普通人家的孩子,真的人生没有太多的选择,在更多的时候,留给他们的机会真的有限,即使他们努力拼搏考上了好大学,也仅仅只是有了一张很多行业的门票而已. 然而缺少社会资源和家庭背 ...

  • 【人这一生真的不必太较真】

    人这一生真的不必太较真文字/网络  编辑/思思 人这一生真的不必太较真,苦了自己,怨了别人,如此束缚心情,倒不如轻装而行,学着做自己.并优雅地放手一些不属于你的东西,坦然面对自己,安然于生活里本该有的 ...

  • 人生真的是太短了。

    人生真的是太短了。

  • 好的人生,不必太着急

    文|心海一隅 放下名利欲望的包袱,更不要在意世俗的评价,按照自己的节奏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慢慢来的人生才会更幸福自在. 曾读过一句话:人生,总有太多的来不及.一眨眼就一天,一回头就一年,一转身就是一辈 ...

  • 真的不必太在意

    图文/网络    整理/大连人的图书馆 活在尘世,或对事或对人,一定会有所在意.有所在意,说明你还真实的活着.只是在意多了,纠结就多了,就会有许多烦恼无端端的找上门来,最终你想撇都撇不下它.网络空间也 ...

  • 人生几何不必太强求,顺其自然比较好,晚安

    人生几何不必太强求,顺其自然比较好,晚安

  • 人生不必太清醒,成年人不该太计较。

    死性不改 - 童声版 人不该太清醒,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不必反复咀嚼.一生不长,重要的事儿也没那么多.天亮了,又赚了.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快乐,而是平静.成年人不该太计较,一旦较真,万事万物都会失去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