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关羽篇(上)

三国良将系列之关羽(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说起关羽,早已不仅仅局限于历史人物,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符号。关羽拥有多重身份,既是与“文圣”孔子并列的“武圣”,又是民间广泛尊奉的神,不仅在中国,在整个东亚、东南亚儒家文化圈都拥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三国一时多少英雄豪杰,武功盖世的名将群星璀璨,唯独关羽,后世对其的推崇不断升高,最后竟化身为神,这种待遇无人能出其右。

随着近年来对三国正史介绍的文章增多,大多数的三国人物,熟悉历史的朋友都能将这些人的历史形象与演义形象区分开来,虽不至于完全了解,但也能知道大概。唯独关羽,不仅演义形象深入人心,其演义之外的民间形象也非常饱满,使得关羽的历史形象愈发模糊。

大多数人并不会费心思研究关羽在历史上到底是怎样的人,只要他们知道关羽是忠义的象征,是长着大红脸、长胡须,手握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的关二爷就够了。可关羽实在太有名,三国历史太有趣,关羽又是三国众多话题中永远的热点,不详细介绍一下实在说不过去,从本期开始,笔者就将为您介绍历史上的关羽。

关羽重大事件之一——初随刘备,恩若兄弟

关羽(?—220),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三国演义》里“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红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的外貌描写非常深入人心,说起关羽人们本能地会想起这个经典形象。不过正史里并没有关羽相貌的详细描写,起码脸色大体正常,眼睛也不是眯成一条缝,至于一副美须髯倒确有其事。只不过,毕竟关羽与刘备相遇时不过二十来岁,怎么也不可能“髯长二尺”,这是罗贯中的夸张手法,目的在于突出主要角色的形象。

《三国志·关羽传》载“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衆,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关羽正史的亮相比较狼狈,因为逃亡而离开家乡来到涿郡。陈寿既用“亡命”二字,就表明与躲避通常的天灾、战乱不同,很可能是关羽犯下重罪,例如杀人。许多三国名人都有年轻时杀人的记载,如夏侯惇杀死侮辱老师者,典韦做门客为主人做刺客,甚至徐庶也曾替人报仇而行刺。无独有偶,关羽作为外地人能被刘备非常重视,与张飞担任刘备的左右保镖,除武艺高强外,第一点就是长相、身形能够给刘备留下深刻印象。所以说,演义中明确称关羽杀人逃难,因身材高大、相貌不凡而被刘备主动邀请,也算有一定史实依据。

尽管正史上并没有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结义”,但三人之间感情亲如兄弟,这点毫无疑问。关二爷、张三爷的称呼人尽皆知。张飞年龄最小这点很明确,但也许您不知道,关羽其实年纪比刘备要大。

正史明确记载刘备病逝于章武三年(223),享年六十三岁,所以其生于延熹四年(161)。而根据清代《前将军关壮穆侯祖墓碑铭》、《关帝志》记载,关羽生延熹三年(160)六月,比刘备要大一岁。

以此来看,关二爷倒成了三兄弟最年长者,但刘备毕竟是主公,所以演义中干脆不提关羽年龄,直接排在老二。

当然,也有意见认为上述记载关羽生日的资料并非正史,不可采信。笔者认为,从逻辑角度分析,如果关羽生年为编造,通常理解应该为迎合民间广泛流传的《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的排序。但前述资料并未受民间故事影响,且两种文献日期差异仅有两天,可见至少出生年份的记录可信度应当较高。

中平元年(184),黄巾之乱爆发,关羽、张飞跟随刘备参与平叛战斗。刘备先因战功获封安喜县尉,其后因被裁撤而鞭打督邮逃跑,逃到丹阳时又加入大将军何进部下征募的部队。刘备在下邳平叛立功,获封下密县丞,后又改任高唐县尉、县令。不久青州黄巾再起,刘备不敌投奔公孙瓒。

初平二年(191),刘备终于得到平原相的位置,关羽、张飞分别担任别部司马,负责统领刘备的部曲。

自起兵开始已经过去好几年,刘备辗转多次终于得到太守级别的官职,关羽、张飞也才得以接任刘备之前别部司马的位置,无论如何,三人的感情从未变化。

《三国志·关羽传》载“先主与二人寝则同牀,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如果说白天人多的时候关羽、张飞分立左右保护刘备很平常,可晚上三个大男人还要同床共寝实在少见。无怪乎三人之间胜似亲兄弟的牢固感情,成为千百年来的佳话。

关羽重大事件之二——徐州混战

当时的天下局势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主要派系:首先是董卓为首把持朝廷的凉州军阀,董卓死后李傕、郭汜大体继承了这一系势力;而曾经声势浩大的关东联军逐渐分裂为两派,分别以袁绍及袁术为首。东汉末年诸侯虽多,看起来很杂乱,但绝大多数都在三大势力中选边站。

刘备此时是平原相,从属于青州刺史田楷,田楷是公孙瓒所任命,而公孙瓒又是袁术的盟友。这样您就清楚刘备当时的江湖地位有多低微了,无怪乎当孔融派太史慈请刘备发兵救援时,刘备会发出:“孔北海乃复知天下有邪?”的感叹。

兴平元年(194),曹操父亲曹嵩死在了陶谦的地盘上,并且极有可能就是陶谦下的手,于是大举进攻徐州。曹操与陶谦当时分属袁绍、袁术两大阵营,之前便多次交手,所以曹操新仇旧恨一起算,几乎倾巢而出疯狂地攻击徐州,并多次屠城。

作为袁术派系的青州刺史田楷赶紧带上刘备前去救援,正巧吕布趁机入主兖州,后院失火的曹操顺势撤兵找吕布开战,徐州之围就此解除。

这次出兵前刘备就已做好不再回青州的打算,所以关羽、张飞都带在身边,没有留其中一人镇守后方。刘备认为跟着田楷和公孙瓒没有前途,便借着援救陶谦的机会留在徐州,屯兵于小沛,从此改投陶谦,脱离公孙瓒。

陶谦对刘备非常信任,为其划拨四千丹阳兵驻扎在小沛,作为抵挡曹操的西大门。

《三国志·先主传》载“既到,谦以丹杨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归谦。谦表先主为豫州刺史,屯小沛。”

丹阳精兵天下闻名,这一地区民风剽悍、作战勇猛,属于“江东子弟”范畴,孙坚、孙策的部队中就有不少丹阳兵,曹操也曾专门到扬州募兵,在曹洪、夏侯惇帮助下募得数千丹阳兵,如今刘备手中也有丹阳兵,可以说曹孙刘三家在事业起步阶段都得到丹阳兵的很大助力。精兵还要良将来带,关羽、张飞自然是最佳人选。

同年,陶谦病死,临终时嘱托刘备接任徐州牧。

建安元年(196),刘备遭到袁术、吕布夹击,徐州丢失,只好带着关羽、张飞投奔曹操。正在广招人才的曹操对刘备非常欢迎,给予其豫州牧的头衔,关羽、张飞也都拜为中郎将。

关羽重大事件之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建安三年十二月(199),在与吕布多次互相攻伐、和好之后,刘备借助曹操的力量终于彻底击败吕布,并力劝曹操将其处死。这段经过大家都非常熟悉,笔者在此就不赘述了。

说回关羽,与民间神格化、脸谱化的形象不同,历史上的关羽形象更加有血有肉,能看到他普通人的一面。

裴松之注引《蜀记》载: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

《献帝传》载:布之被围,关羽屡请于太祖,求以杜氏为妻,太祖疑其有色,及城陷,太祖见之,乃自纳之。

上述引文主要讲下邳城中有位姓杜的女子,是吕布部将秦宜禄之妻,关羽想打完仗娶过来,为了确保自己能如愿,便向曹操打报告提前预定。武将打仗除了尽忠报国,金钱、女人的欲望当然是人之常情,曹操也没多想,就同意了关羽的请求。

可关羽怕曹操忙起来忘记这件事,就隔三差五地提醒曹操。这下曹操开始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美女,让关羽如此朝思暮想?等到下邳城破,曹操先召见了杜氏。杜氏果然非常有姿色,虽然已是人妻,但曹操向来就喜欢这种类型,于是反悔,自己收了杜氏为妾。

这件事跟关羽的民间形象中神圣不近女色反差太大,曹操爱人妻是非常出名的,关羽怎么也这样?有人会想:杜氏可是有妇之夫,关羽居然打算抢人家老婆,实在太不道德。

其实也没这么严重,一来当时民风比较开化,对改嫁之事远比后世开明,刘备还娶了个寡妇做皇后;二来生逢乱世,生命朝不保夕,没法以许多道德上的条条框框来衡量当时的人;三来杜氏已经被秦宜禄抛弃,不再名花有主。

《献帝传》写得很清楚“其前妻杜氏留下邳。”吕布被包围时曾派部将秦宜禄向袁术求援,宜禄应该是这个人的表字,至于大名史料没有记载。袁术见到秦宜禄觉得是个人才,非常喜欢,于是以某个汉室宗亲家的女子嫁给秦宜禄,拉拢其为自己效力。

等到下邳被攻破,秦宜禄又去投靠曹操这个纳自己前妻为妾的人。后来刘备带着关羽、张飞脱离曹操,临走时张飞还吐槽秦宜禄:“人家霸占了你老婆,你还在他手下做事,你怎么好意思啊?不如跟我们一同走吧!”

秦宜禄还真跟着走了,但没走多远又开始后悔,打算回许都,张飞当然不能让他回去通风报信,于是把这个没节操的秦宜禄给杀了。

对于关羽欲求杜氏为妻一事,还有另一个版本。

《华阳国志·刘先主志》载:初,羽随先主从公围吕布于濮阳。时秦宜禄为布求救于张杨,羽启公:“妻无子,下城,乞纳宜禄妻。”

首先,秦宜禄是为吕布向张杨求救,张杨与吕布为并州旧识,交情极好,历史上张杨也确实出兵营救吕布,并且因此被部下杀死,此事正是引发官渡之战的重要导火索。张杨地盘在河内郡,与袁术方向一北一南,秦宜禄不可能两者兼顾。如果秦宜禄去找的是张杨,那么袁术安排亲事便为假。

然后,关羽“妻无子”。也就是说关羽已经结婚但还没有儿子,所以才要纳杜氏为妾。这里的“乞纳宜禄妻”,应当为“乞纳宜禄妻为妾”的意思。据《关帝志》“稍长娶妻胡氏,于灵帝光和元年(178)五月十三日生子关平”记载,这便与《华阳国志》关羽妻无子的记载发生冲突。

明确一点,关平是关羽的亲生儿子而且是长子,这点正史非常明确。义子的说法来源于《三国演义》,至于为何罗贯中如此改编暂且不去深究。“妻无子”仅见于《华阳国志》,在《三国志》及裴松之注的各种引文中均不可见,笔者认为此孤证为假的可能性较大。

很多人认为《关帝志》记载的关平生年不足采信,那么笔者说回逻辑。大家印象中的关平大体是一个精明强干的年轻将领,所以年龄至多只有三十多岁,这才符合其形象。但《关帝志》偏偏记载为178年,那么关平被东吴杀死时已经是年过四十的中年人,与民间形象发生偏差。笔者倾向于认为关平生年很接近178年,因为此种记载并不与《三国志》及裴松之注发生矛盾,而且《关帝志》与演义形象的偏差恰恰说明其有一定可信度。

本期主要讲述关羽最早期的一些相关事件,以及由年龄问题展开的一些探讨,下一期将继续与您聊关羽,感兴趣的朋友请点击关注吧,感谢您的支持!

(0)

相关推荐

  • 刘备前期四处投靠人,为何所投之人非常看中刘备,他到底有何魅力

    刘备是三国三大政权中唯一一个白手起家的人,黄巾起义前,刘备找商人提供赞助,中山大商苏双.张世平提供了钱财和马匹给刘备,刘备依靠商人提供的钱财和马匹在家乡招兵买马,关羽和张飞就是这个时候加入刘备的,刘备 ...

  • 历史上真实的刘备,一共杀了多少大将?

    刘备在<三国演义>中,是非常悲催的,他不是在逃亡,就是被追杀,不是长吁短叹,就是涕泗交流,与正史中的形象完全不符.在演义中,刘备被人追杀多次,出现了五次匹马逃生.夺命狂呼的险情. 1.被吕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潘璋篇(下)——擒获关羽之人

    三国良将系列之潘璋(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潘璋重大事件之四--合肥之战 建安二十年(215)八月,孙权以十万大军围攻合肥.结果先是被张辽以八百勇士劫营导致士气低落,才十几天孙权便以瘟疫为理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关羽篇(尾声,其一)

    三国良将系列之关羽(尾声,其一)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关羽重大事件之十--坐镇荆州 刘备在占有荆南四郡之后,进行了一次集体封赏,其中封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军于江北.当然襄阳此时在曹操大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关羽篇(特别篇)

    三国良将系列之关羽(特别篇)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关羽重大事件之七--脱离曹操,回归刘备 官渡之战期间,关羽斩杀颜良立下大功,被曹操拜偏将军.封汉寿亭侯.但关羽立功只为报答曹操恩情,其追随刘备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关羽篇(下)

    三国良将系列之关羽(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关羽重大事件之八--南逃夏口,保存水军 官渡之战时,刘备曾先后两次带兵穿插到汝南,联合当地黄巾余党骚扰曹操后方.第一次被曹仁击败,第二次则被亲自出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关羽篇(中)

    三国良将系列之关羽(中)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关羽重大事件之四--许田围猎的真相 据<三国志·关羽传>裴松之注引<蜀记>载,在刘备被吕布夺走荆州.投靠曹操时期,关羽曾劝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毌丘俭篇(上)

    三国良将系列之毌丘俭(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三国时期,尽管魏蜀吴三方互相攻伐几十年,但三国各自在对外族的战争中均处于强势地位.究其原因,三国分别拥有相对稳定的国家体制,并且连年战争中锻炼出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毌丘俭篇(下)

    三国良将系列之毌丘俭(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毌丘俭重大事件之四--东征高句丽,记功刻碑还 上期文章介绍了三国后期曹魏名将毌丘俭征讨辽东与高句丽的战绩,讲到高句丽都城丸都被攻破,国王位宫逃往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王昶篇

    三国良将系列之王昶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本期文章将为大家介绍一位曹魏晚期名将,王昶.提起这个人,大多数朋友可能非常陌生,如果对三国正史兴趣不大,您可能完全没有印象.没关系,相信您读完本篇文章,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王基篇(上)

    三国良将系列之王基(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上期为大家介绍了三国后期一位非常重要的冷门武将王昶,本期笔者要讲的同样是曹魏晚期的一位重要武将,同样姓王,还做过王昶的部下,在王昶去世后还接替他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