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至善宝典——穿越时空的祝福

它不仅仅是一部从封面到封底的书籍,也不仅仅是一个储藏了终极智慧和幸福的宝藏;它是生命之父,以人格性的力量、仁慈和爱,给我们生命中的至暗时刻和迷惘的时代投来无尽的温暖与光芒!

文/(法)奕夫Yves

01

《博伽梵歌》降临日

十二月,一个充满了节日气息的月份。中国人的新年,也就是春节,在一月或二月,那是一个家人和亲友欢聚的时刻。尽管如此,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中国人对圣诞节和情人节之类的西方节日,却不知怎的地大为热衷起来。

然而,每年的十二月间还有一个意义深远的重大节日,虽然在印度之外鲜为人知,却非常值得庆祝。这个纪念日无关乎购物、聚餐、舞蹈和美酒等一切狂欢的形式,而是一个让所有人心灵沉静,深思生命意义的日子。这就是Gita Jayanti(《博伽梵歌》降临日)。

5000前的这一天,《博伽梵歌》降临于世,得以宣说。从此,这部超越时空的智慧古籍在人世间代代相传。到了近代,随着文化交流和瑜伽现象的推动,更是传遍了世界各地。这部旷古奇书突破了地域与文化的边界,点亮了无数人的心灯,揭示了人类的共同本质及众生与宇宙生命本源之间的关系。

今年的《博伽梵歌》纪念日落在12月25日。到了这一天,遍及印度及世界各地的人们将坐在一起,千千万万个声音将汇成海洋,齐诵这部由700颂组成的神圣经典。原始的梵文曼陀罗以及各种语言发出的超然音振将久久回荡,穿越意识的藩篱,涌向灵魂深处。

古往今来,《博伽梵歌》(Bhagavad-gita)激励了无数哲学家、科学家、诗人和世界领袖人物,如爱因斯坦、卡尔·荣格、圣雄甘地、T.S.艾略特、梭罗和鲁道夫·斯坦纳等等。在世界各大高等学府中,《博伽梵歌》始终是东方哲学领域中被阅读和研究最多的经典文献。

对《博伽梵歌》的评述

每天清晨,我都沐浴在《博伽梵歌》都智慧中,与那触目惊心、广阔无垠的哲理相比,我们现代的文艺和学术显得如此渺小、苍白。

——美国思想家  H.D.梭罗

千古之深经,人间之宝典  ……

合于儒,应乎释,通乎道  ......

—— 印度学专家、哲学家、翻译家

徐梵澄

我和我的朋友,感谢《博伽梵歌》赐予我辉煌的一天,它是天下第一书,浩渺如皇天后土,铺展在我们眼前,其中绝无细小和琐碎,只有广博、宁静、贯通,以及回荡在另一个年代、另一片苍穹下的古老智慧之声。

——美国作家、诗人 爱默生

02

《博伽梵歌》的意义

“博伽梵歌(Bhagavad-gita)”一词的大意是“神之歌”。这首歌为阿诸纳(Arjuna)而诵,阿诸纳是一位勇不可当的神射手,圣主Krishna亲密的朋友。但与此同时,他也代表了天下芸芸众生,因为他当时面临的人生困境也恰恰是人类在当下以及未来真实处境的生动写照。传统中,上师对门徒的开示往往发生在高山上、圣河边,总之是远离尘嚣的清幽之地,绝对不会在一个腥风血雨的战场上。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何尝不是阿诸纳,被迫立于人生的沙场上。对阿诸纳而言,意味着在真实的战场上与敌军对阵,此刻的他必须做出重大的抉择:究竟是为了正义奋起而战,还是临阵脱逃,背离职责。

同样,在人生的战场上,我们也不得不面临各种抉择。胜与败,两者皆有可能。在内心的私欲和慷慨之间,在背叛和正义之间,我们必须做出选择,而外在的矛盾往往源自内心的冲突。《博伽梵歌》因此蕴藏着深刻的智慧,涵盖甚广,包括理想的社会行为、矛盾冲突的解决、人生的蜕变、伦理与道德、人类世界的本质,此外还解析了宇宙、自然、灵魂、人性、心智、爱的意义等等。

5000年前的阿诸纳是如何通过特定的瑜伽修习来解决自身的问题,从而摆脱困惑和悲伤,获得内心的平和的?《博伽梵歌》向我们作了揭示。既然他的问题与我们的类似,那么我们也可以采纳同样的瑜伽之道,找寻到这样的平和与喜悦。

世界上最大的书——《博伽梵歌原意》(Bhagavad-gita As It Is) 揭幕仪式

比起闻名于世的印度经典史诗《摩诃婆罗多》(又译《伟大的巴拉达》)这部长达11万梵文对句的世界上最长诗歌体鸿篇巨制,作为其中的哲理插话,《博伽梵歌》算是短小精炼的了。《博伽梵歌》包含18章,共700个诗节,整体上分为三大瑜伽体系:业报瑜伽(karma yoga,行动)、奉爱瑜伽(bhakti yoga,奉献)、知识瑜伽(jnana yoga,知识)。被赋予了神圣力量的作者维达·维亚萨,在喜马拉雅高山上的隐居之所编纂了《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而《博伽梵歌》就是其中的一个核心部分。落笔成文之后,这部神作便代代传续,被误导的人类文明因而从中获得指引,得以缓解沉重的痛苦。

灵性之途往往始于疑惑。我们对世俗的目标和志向,以及那些曾深深改变过我们的成功,开始发出质疑。我们开始探询问题的答案:“人生是否存在着更深刻的意义?”这些浮出水面的疑惑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困惑和不确定性,但也促发了我们的灵性诉求。也正是这些类似的疑惑在阿诸纳心中升腾起来,从而拉开了一场空前绝后的神圣对话的序幕。

我们应该停下脚步,反思一下让自己面临艰难抉择的那些与此相似的处境。生命就是由一连串的选择构成的,而这些选择常常建立在责任的履行和自由的追寻上。于是,选择上的自由定义了我们的生活趋向,也由此决定了我们该如何接受自身行为所导致的种种后果。这是一个无数人面临的问题:“我们究竟有多少自由?我究竟需要多少自由?有了这些自由,我又拿它做什么?”这是阿诸纳的困境,也是我们的困境——如何遵循正确的目标,做出正确的决定。

03

《博伽梵歌》的题旨

在回答阿诸纳问题的过程中,Krishna讲述了许多主题,其中有一些关键性的题旨,我想当下的中国人是会非常感兴趣的。

1.  生命的本质

灵魂与躯体之别在开篇不久便做了极其形象的叙述:躯体短暂,灵魂常在。活着的躯体会成长一段时间,维系若干年,然后死亡;而灵魂却不生不灭,死后仍将继续它的旅程。因此,生命的目标是让灵魂回归原始地位,这样,躯体也就无需再度进入另一个物质躯体之中了。觉悟此原则的人可算是解脱者。

2.  Dharma(法)

说到“达摩(Dharma)”, 人们常常误以为是世俗责任。当然,每个人都有责任在身——我们对大自然、家庭、社会、国家都负有一定的责任,无从推卸。然而,终极的dharma指的是永恒的灵性职责,是灵魂最本质的天职,只有意识获得净化后才能充分并持续地履行。没有这份纯粹的觉知作为基础,任何职责的履行都不可能达到完善。

3.      专注

在《梵歌》中,Krishna频繁地谈到“心意(意念)”,因为它是众生活动的驱动力。驾驭不了心意,人就会沦为感官的奴隶,狂猛的感官进而将人推向充满危险和痛苦的境地。因此,与心为友,瑜伽中的成功境界便指日可待。与心意和平共处的人,既摆脱了物质束缚,又脚踏实地,稳步于一切活动之中。

4.      智慧

所谓智慧,是指具备一种分辨力,这是Krishna的解释。深陷物质泥潭的人无法确知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这类人认为:人生在世,除了剥削和占有,别无他用,因此他们会肆无忌惮地投入各种旨在破坏地球、侵害他人的不良事务。他们依赖自己的感官,迷恋短暂的快乐,因而从事各种肮脏的交易。他们坚信,人活于世,就当纵情享乐,至死方休,享受是人类文明中最主要的需求。因此,他们的焦虑永无止境。他们被重重欲望之罗网所捆绑,沦为色欲、贪婪和愤怒的牺牲品。出于私利,他们采用各种非法手段攫取金钱。一个深悉物质能量本性的智者明白,这类行为有始有终,因此不会沉溺于其中。智慧是成熟的知识之果,是摆脱了沮丧、渴求和悲哀之后的真正自由。

5.      苦乐

这个世界本质上即二元对立,又变化不息。快乐和痛苦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并深受三种主要力量的影响而此长彼消,不断转换。这三种施加于我们的影响分别是:其它生物、自然因素和自己的身体和心意。人应专注于更高自我,藉此学会容忍这些变化。一切的快乐和痛苦都是短暂的情绪或感受,生物体各有体验,不尽相同。应将种种苦乐悲欢视为四季更替,心中无所执着,无所依赖。

6.      超脱

痛苦源于对躯体及其各种标签的认同。躯体伴随降生而来,自此便有了依附并进而带来各种各样的快乐和痛苦。在《博伽梵歌》中,Krishna对人类的教导是:不依附于种种世俗身份地位,但同时又不消极遁世,而是用灵性依附来替代物质依附。这就是恰当的超脱(舍离)。

7.      自律

Krishna教导说:睡得太多或睡得太少,吃得太多或吃得太少,都不可能成为一位瑜伽师。同理,人必须了解物质与灵性的本质并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一位真正的瑜伽师,视万事万物与至尊者相关,摒弃一切拥有感,内在致力于灵魂的净化和提升,外在为他人的灵性福祉积极行动。这需要对身心、感官的自我规范包括个人的情绪和情感。

8.     品格

《博伽梵歌》的教导中提到,随着人在奉爱瑜伽中的不断精进,对灵与物的理解和觉悟便步步加深,此时就会看到一系列明显的变化。个体呈现出来的美好品格正是《博伽梵歌》的智慧在一个践行者身上潜移默化的证明。Krishna将这些品格等同于知识的精髓,如谦卑、容忍、纯朴、洁净、坚定、自律、慷慨、超脱、求知、平和、仁慈、苦乐如一,等等。

9.     大自然的运行

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受物质自然的影响,恰如提线木偶被一双看不见的手所操控。就在我们自以为可以掌控局面的时候,总会发现有某种力量或某个人在更高的地方主宰着我们。这就是大自然的三种属性:愚昧性、激情性和善良性,其中的任何一种都在不断地影响我们的思维、语言、行动、作为以及和这个世界的关联和交流的方式。生物体被这三者抛来掷去,东碰西撞,这样的影响永无止境。瑜伽的体系可以帮助我们至少稳处于善良属性之中,然后再拾级而上,提升至纯粹的善良属性(至善)。臻达此境,便可泰然自处,一无所扰,此时,物质自然转而成为我们的助力。

10. 灵性的知识

身处黑暗的人不可能找到出路。哪怕是一线光明,只要穿透黑暗,路在何方,便立刻昭然若揭。这就是知识的作用:带来光明,破除无知的黑暗。世间之人为了保证精彩的未来,总在不断地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博伽梵歌》强调灵性教育,即师从知行合一、名实相符的导师,接受灵性知识,驱除心中的愚昧无知,跳出幻象的陷阱,确保永恒的灵性未来。Krishna说: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这更高的的知识了。

在这个纷乱喧嚣的世界中,托庇于《博伽梵歌》,寻找内心的安顿和指引,就是象阿诸纳那样,将Krishna当作自己的挚友。漫漫人生,每行一步都面临着无从逃遁的选择。在我们陷入迷茫,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博伽梵歌》永远是我们最佳的向导。从各个方面而言,它都不仅仅是一部从封面到封底的书籍,也不仅仅是一个储藏了终极智慧和终极快乐的宝藏;它是生命之父,以人格性的力量、慈悲和爱,给我们生命中的至暗时刻和迷惘的时代投来无尽的温暖与光芒!

“ 哪里有一切玄秘之主Krishna,哪里有勇不可当的神射手阿诸纳,哪里就一定有富裕、胜利、道德和超然的力量。”

《博伽梵歌》18.78

奕夫Yves 写于 印度Mayapur

作者小介:

奕夫;生于巴黎,修学印度,今以中国为家;素食文化、瑜伽哲学导师;行走天下,分享“生活中的哲学、哲学中的生活”。

博伽梵歌 东方出版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