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度·小说 | 安庆:豆

文\安庆

我看见了豆­——那些大豆。它们分别装在几十个缝制的荷包里,荷包上模糊地绣着年份;比如1942、1943、1944……1949……1994……1996……

那天凌晨,我钻到了奶奶的楼上,搬掉陶罐上的石板我摸到了那些荷包。我感谢母亲临终前告诉我奶奶的这个秘密。我掏出最早的荷包,试图闻出发霉的气息,我很失望,我闻到的仍然是大豆正常的气味,带着微苦的馨香,特别干燥,陶罐里掉落的一粒大豆裂出很多细小的皱纹。借着熹微的晨光,我看到楼上除了陶罐,角落里有一个老柜和几件用旧的农具,上下楼门都锁得很紧。我恋恋不舍地看着那些豆,眼前是一个老人用一粒粒大豆打发的光阴。

奶奶一生有很多次的坐立不安,在预感她盼望的日子即将来临时她朝着墙头开始端详爷爷的照片,等待着照片上的人来到眼前,这个一走不回头的男人让奶奶一生受尽了煎熬。接着她开始打扫房子,安排床铺,在她的枕头旁又放一个枕头,多准备出一个人的食物,在夜色里焚香。她在预感非常强烈的时候爬上楼顶,向远方眺望,晃在手里的是一个又新绣的荷包。

我似乎看见爷爷曾经走回过瓦塘南街,一个黄昏,非常消瘦的爷爷像一个鬼魂,事实上爷爷的身影始终没有出现,奶奶无数次地把枕头拿出来又重新放回。在我发现陶罐的秘密后,开始同情一个老人的痴情,在她后来病重时,我每天都给她递过去几粒黄豆,我看见阳光穿过天窗又穿过黄豆,她艰难地凝视,打颤的手使劲地捏着一粒大豆,手暖过后再搁进身边的小罐,每天十粒,在除夕的夜晚她正好又绣好了一个荷包,她把积攒下来的大豆从身边的小罐装进荷包。

我不止一次地想象奶奶晒豆的情景,尤其在她积攒了越来越多的大豆之后,我想象楼顶上的那一层金黄,像金色的玛瑙,滚圆金黄。一个老人在她70岁、80岁以至90岁左右晒黄豆的过程是多么艰难而又繁重。奶奶从屋里上楼梯是12阶,从楼上上到楼顶是13阶,奶奶要像走独木桥一样走过25阶的楼梯。奶奶从来不相信爷爷已经死亡,在她90岁时还抱定爷爷一定会回到瓦塘南街。

第一次晾晒大豆是在每年的暮春,太阳最为明媚的季节,天气暖和而少风雨。楼上的阳光无遮无拦,奶奶爬上楼顶首先要完成她每天一次的遥望,大多的时候她面向村西,目光里是村外的沧河和沧河桥,水轻轻流淌,像转眼已经流逝的几十年光阴。每一次遥望她都会有一种心疼,仿佛看见在河边饮水的牛羊,还有跳跃在河边卵石上的小鸟,从石缝里挤出的青草或者野蒿。那个我叫爷爷的人那一年涉过沧河再也没有回来。奶奶的目光透过树梢看见一条漫长的铁路,已经不再使用的塔岗车站已经长满了荒草。她不说话,她已经修炼得没有了说话的欲望。

奶奶手握笤帚,细心地打扫房顶,她不容许房顶上有任何能掺进豆粒的东西,她扫得很细,包括鸽子和麻雀之类的鸟粪。而后是繁琐的搬运,奶奶按顺序打开陶罐,把荷包分类搬上房顶,在打开每一个荷包时她先闻闻,她很欣慰地没有闻到异味。下一个步骤是把荷包里的豆粒轻轻地放在楼顶,这样的过程奶奶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她把荷包依次摆好,再用带到楼顶的铅笔画好白线,然后一个一个地打开,再一粒粒数荷包里的大豆。按我后来的了解,前10年,前15年奶奶每天只数一粒大豆放在身边的一个小如酒壶的陶器里,这样一年下来是365粒大豆,每年的除夕,奶奶在上完除夕夜的整炷香时,她虔诚地拿出已经绣好的荷包。她在往荷包里放的过程还有一个数数的过程,一粒粒捏得很细,她在数够365粒后把豆粒缝进这一年的荷包,荷包上缝着19××年,如果有任何疑问奶奶会不厌其烦地再数。这是一个细心又漫长的过程,漫长如逝去的光阴,几十年奶奶就是这样过来的,而在15年或者最多20年之后,奶奶每天开始数10粒大豆放进身边的陶器,这样一年下来就是365天×每天10粒黄豆,一个荷包已经装不下去。荷包就是从这一年变大也增加了数量。奶奶在楼顶晒黄豆是一个漫长又细心的过程,在一包包打开时,她要验证那些荷包里的黄豆是否够数,摊开几十包黄豆时已经是日上正午,阳光更加灿烂地照在楼顶。那些黄豆在阳光下返着金光,晃着奶奶的一双老眼,她戴着花镜守在楼顶,恹恹欲睡,整个一天她不会下楼,鸽子和麻雀从楼顶掠过,看见奶奶又翩然地飞走。太阳差不多要开始滑下树尖,爬下了几层树枝,奶奶开始卸黄豆的过程,比晾开还细,奶奶捏着荷包,又数着一粒粒黄豆,再把一个个荷包缝好,直到把几十个荷包装好,太阳看不见了,留下的只是余光,细微的余光,荷包全装进陶罐后剩下的只是最后的一抹夕阳。

这样的晾晒每年还有一次,通常是在暑期之后。

有一件事让母亲甚觉惭愧,她竟然会走在奶奶的前头。那年秋天,我一次次推着母亲往地里走,我们看见了大片的豆,我推着母亲,看见大豆从麦茬间长出来,又长成了秋天的大豆,大豆枝枝杈杈像一片树林。母亲暴满青筋的手握住车厢,细黄的头发在阳光中疲倦颤动,她使出所有的力气凝视,看见鸟儿翅膀一样的叶子,豆荚在天空下又一次镀上金黄。我听见母亲说,站住!大地的坦荡让我激动,我没有听见母亲的战栗,不懂得母亲的灵魂正沿着一种她激动的方向开始逃逸。我仰起头,天蓝得水洗过样干净。每一次我都把母亲从车上扶起来,让她尽量接近豆的地方,她亲手种下的大豆正在那片土地里热切地等她。母亲的脚步开始轻盈而又虚弱,只有仔细谛听才能听见她的脚步和土地的触点,像蜻蜒点水,在母亲走过草地时发出噗噗的响声,大豆在阳光下蓬勃生长。这是农历的七月,这是七月阳光的下午,在每天的下午,黄昏来临之前我都和母亲逗留在豆地旁,我们倾听着大豆的成长,阳光白银一样的光箭穿过稠密的豆棵,在豆地投下无数的碎影。我们每天一次穿过瓦塘南街,然后穿过一条青纱筑成的长廊。这是母亲种植的最后一季大豆,这一年的大豆长得格外稠密,一派丰收景象。在小麦生长快要接近成熟的日子,母亲亲手把大豆点到了小麦的垄间,最后一垄即将点完时是一场密集的夏雨,母亲低着打湿的头发,衣裳贴到了她瘦弱的身上,她勉强点完最后一粒大豆,身体虚弱地抓住锹把,终于跌坐在潮湿的草地上。母亲不知道她种下的大豆她还能不能收割,她好像有一种预感,这是我们家历史上面积最大也是她最后点种的大豆。一天黄昏前我们看见了提前来到豆地的奶奶,她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握着几枝还发青的大豆,她苍白的头发被阳光晒成一头雪白。奶奶像往常一样不说话,她远远地看着我们,在走过母亲身旁时她停下来,她终于讲了最多的话:你不该怎样,你要活下去,你说好的要和我做伴。然后她飘过我们身旁。母亲扭过头,我听见母亲说,我会留下足够你用的大豆。

这就是母亲每年都要种豆的原因,母亲那年为什么种下了比往年都要多的多的大豆。母亲说,其实我是你奶奶的女儿。母亲说她最初认了奶奶干娘,母亲和奶奶算是萍水相逢,患难与共。母亲见到奶奶那年8岁,那年奶奶走在寻找爷爷的路上。母亲是在逃饭的路上和大舅大姨走散的,在一个凌晨奶奶从一个草垛里钻出来时看见小手露在外边的母亲,母亲头发杂乱得如一篷干草,睡在草垛里的样子让人可怜。母亲就这样跟上了奶奶,拉着小脚的奶奶走在深山的角落,后来的一天黄昏,奶奶在一个破庙里让母亲行了跪拜的仪式,庄重地拉起母亲,说,从今后你就是我的女儿了,我来养你,你听我的话。母亲跟着奶奶继续走在大山里,奶奶在山崖上喊爷爷的名字,她让母亲喊爹,母亲摇头,说我爹和娘都不在了。母亲说你忘了你认了我做娘了吗?你喊干爹,母亲的喊声从此回荡在山里,那铜铃声招来了狼,狼看母亲可怜兮兮的样子又转身走了。这都是母亲在最后一次次走向豆地时对我的叙述。母亲说在此后的几年,又跟着奶奶去过很多的地方,总是失望而归,其实你爷爷可能早已经死了,你奶奶却不甘心。母亲说你奶奶在我20岁时让我嫁给了你的父亲,我越来越看出了你奶奶的心计,她在路上哪里是拾了个女儿,她是拾了个媳妇。母亲的叙述停下来,在夜幕降临时我把她扶到了床上,母亲的叙述还余犹未尽。她还说到了村里的三个男人,说他们都对奶奶抱有幻想,叫奶奶疯婆子,说奶奶的心比石头还硬。奶奶一次次抛开他们的目光根本不理他们,最和他们接近的一次是奶奶声嘶力竭地大喊:我男人还在!

你男人早沤成渣了。其中一个男人说。

奶奶首先淘汰了这个男人。这个男人为自己说过的话后悔不迭,他有一天跪在奶奶的楼下,请奶奶原谅,他说我说错了,你男人还在,可能去了一个更远的地方,他把瓦塘南街忘了,他不是故意的,但他失去了记忆,甘心情愿地在另一个地方做别人的爹和别人的爷爷。

奶奶说,你胡说八道,他在什么地方做别人的爹做别人的爷,你把他找来,或者你带我过去让我见证他是真的回不来了,他真的还在,甘心情愿地做别人的爹和做别人的爷,我可以跟你。

奶奶当然没有等到找到爷爷做别人爹做别人爷爷的地方,那个男人找不到爷爷,他理所当然做不了我的后爷。

我完全可以想象关于奶奶的这种传闻,像奶奶这样的人高马大在瓦塘南街不可能不招人爱慕,即使奶奶真的再嫁我们也完全理解。奶奶不断地去塔岗车站,就是我在前边提到的那个如今已经荒草丛生的地方,那个车站一次又一次出现过奶奶孤立的身影,她像一棵开在一片孤地上的野蒿,然后她总要走过沧河桥,有时候要涉水而过。瓦塘南街的第二个男人总是适时地出现在沧河桥上,漫过石桥的是哗哗的流水。一个雨天,那个男人弯下腰把高大的奶奶背过了河岸,对奶奶说,也许你找的人有一天也会涉过河流。在又一个黄昏,这个人去了塔岗车站,告诉坐在铁轨旁的奶奶,时光不早了,该回了,我问过了在小站停的车已经过完。他把奶奶扶上一辆驴车,不断地拍打驴的屁股,一路上他不说话。只是隔几日会来车站接一次奶奶。有一天奶奶长叹一口气,说,得不到他的消息我无法嫁你。那个人最终走在奶奶的前头,他在又一次赶驴车出去时,回来的路上他坐在塔岗车站,车站已经荒草丛生,他坐在一截生锈的道轨旁,先是打着呼噜,后来呼噜消失,奶奶摸他的下巴时他嘴上的胡子已经冰凉。奶奶说,又一个人被我等死了。

母亲说,曾经有几年,一个男人不断地往我们家送来粮食,帮父亲修补我们家的房顶,赶着牲口过来和父亲一起耙地,有时候躺在我家的牲口棚里过夜。第二天又帮我们家干活,他不声不响地坐在奶奶的身旁抽烟,奶奶的脸前飘满了烟气。这个男人有一年让奶奶坐上马车去外边走了八天八夜,到处去查找爷爷的下落。这个让奶奶后来还曾经挂念的男人在车上搁了一桶浆糊,另一个破桶里是一叠写好的寻人启事,八天时间他把启事贴遍了所有走过的地方。奶奶不说话每天晚上都把一粒大豆放进身边的陶罐,豆粒掉进罐里当啷一声。传说这个人曾经死死地抱紧奶奶,猪一般嚎哭,求奶奶不再折磨他的等待。奶奶说,我死不见尸,活不见人,你怎么让我忍心嫁你。这个男人疯狂地赶着车,几次要把奶奶从车上颠下,男人不坐车,在后边疯狂地奔跑,大把地流泪,几年后这个人抑郁而死。

那一年我们家的大豆给母亲做了葬礼。

母亲殡葬的那天奶奶选择了又一次晾晒大豆,在楼顶上,她说我的又一个亲人走了。她面向遥远,念念有词,他爹,这一次你又熬走了一个,因为你村里已经走了三个男人,我都打消了他们的念头,这一次是我们的干女儿,也是我们的儿媳走了,你如果再不回来我可能等不及了。奶奶不知道她自己又活了10年还多,这10年里她又熬走了村里几十个和她同龄的老人。这一天,奶奶及早把大豆搬到了楼顶,秋天的日光很亮地照着大豆,豆在楼顶倾听另一个院子传来的哭声和哭声间隙的唢呐,小麻雀掠过楼顶又掠过母亲的葬礼。我在悲痛之余朝向奶奶的楼顶,奶奶眼前是白色的挽幛,接下来在唢呐疯吹的午后会旋起一片白幡,在瓦塘的上空飘荡。我无比悲痛的午后奶奶在楼顶无声地哭泣,她说我的最孝顺的女儿——儿媳走了。后来她俯下身手摸着楼上的豆,几十个荷包分别压在楼顶的几个角落,奶奶抓着哗哗的豆悲伤地诉说:这么多个日子了,我的老头他还不回来真没有良心,真要让我失望啊。后来奶奶数着数儿低头装她的大豆。我在葬完母亲后,在回来的路上想着母亲的嘱咐,她说:孩子,你一定要多留些大豆,每年都要把你奶奶外边的那个陶罐装满,那是你奶奶的寄托,让她数着豆多往前走走。母亲最后让我知道了奶奶的秘密。

记得那一年我遇见了好多顺和不顺的事情。第一件事是我把奶奶的瓦罐装满了黄豆,然后她就可以再从瓦罐里一粒粒数着搁进身边的小罐,再缝进荷包,最后转移到楼上的大陶罐里。在我往瓦罐里倒黄豆时奶奶在老柳圈椅上正襟危坐。她看着我,后来拾起拐棍敲了敲我的屁股,说,小旷,屁股不小了,该找一个媳妇了。我没有正面回答,这一年我和奶奶的积怨才刚刚消除。和奶奶的积怨是那一年我报名参军,无限光荣,电线杆上都这样写的。我很顺利地通过了镇里武装部的初检和县医院的体检,最后是奶奶知道了我要当兵的事跑到民兵连长的家,找到带兵的连长和干事。她说,我想跳井。带兵的不知所以。奶奶接着说,因为你们要带走我的孙子。结果带兵的怕出事不敢再带我走。带兵的很婉惜地来做我的工作,对我说好男儿到处都是四方。从此我不再踩奶奶的屋门。如果不是母亲告诉我她瓦罐的秘密,我不会爬到楼上,不是母亲嘱咐一定要供应奶奶黄豆,我不会哗哗啦啦往瓦罐里倒那些大豆。

奶奶拄着拐杖去了大街,瓦塘南街飘逸着一个老人的白发,为了孙子的婚姻大事,她开始说话,在村里为我物色姑娘。结果她给我物色的都是大屁股大奶的女孩儿,这些女孩不是她们看不上我,就是我一概拒绝。我根本没有考虑婚事,不想考虑,我的心事不在瓦塘南街,不能当兵我开始自己出去闯荡,屁股再大的女孩儿也不会上心。我把奶奶的张罗看成是我的耻辱,好像我已经濒临婚姻的危机。在给她倒满瓦罐后,我开始离乡背井,直至现在,还在远离瓦塘南街的乌市。

在离开家乡的第三年,有一天我忽然特别想见到家乡的大豆,我的眼前铺展起辽阔的豆地。我一次次想起我推着母亲去豆地的情景,奶奶艰难地去楼顶晒她的大豆。我疯狂地去了乌市的粮食市场,买回几斤大豆,回到住的地方我开始一粒粒数豆,数的结果是我又去街上买来一个陶罐,把豆子往陶罐里放,放着放着我哭了,我把脸埋在陶罐里哭,哭声非常豪放。我回了瓦塘南街,去看了奶奶,她雪白的头发更加雪白,想找到一丝黑发很难。我抓过她的手,她的手里正抓着几粒豆,她从床头摸出一个荷包,上边写着我的名字,她说,这是你的,你数一数你离开家已有多少日子。

奶奶死于母亲离开人世的11年后。奶奶在那个冬天留下了关于处理她大豆的遗言。奶奶说,把这些大豆全部给我陪葬。父亲睁大惊奇的眼睛,装满陶罐的大豆和荷包亮在父亲眼前。奶奶说,有什么不舍,这是经我的手几十年保存下来的为什么不让它们跟我?父亲没有争辩,父亲从来不喜欢争辩,父亲已经计划好了,等奶奶真的命归黄土,刨一个大坑或者再做一个匣子,装上几十包大豆埋在奶奶的旁边。甚至父亲想象着那些大豆经过地下的水汽,蓬勃而出,奶奶的墓地将会有一次壮观,几万粒大豆开出几万棵豆苗蓬松成一棵豆树,如果都结出大豆,开出豆花将是瓦塘南街史无前例的风景。父亲曾经对周围的人说,看吧,等我娘老了会有一次壮观,你们就等着去我娘的墓地看吧!老,在我们那儿是指一个人的离世,是为避讳那一个“死”字。父亲甚至在一天午后坐在河堤上遥望我家的祖坟,努力想象奶奶死后即将出现的一幕将是多么夺眼,那么多豆苗从一个坟地挤出又开花结果是怎样的一番情景,那么多绽放的豆花会多么绚烂。可是奶奶改变了计划,她在大限真的即将来临时告诉父亲,我不要那些黄豆陪伴我了,我不能浪费。然后她指着一个包,里边装满鼓鼓囊囊的豆子。她说这是每年只有一袋的12粒豆子,一个月一粒,我装好了我只要这些陪葬。父亲在听完奶奶的吩咐后有些沮丧,这个老娘怎么可能出尔反尔,我不是白等了那些豆苗疯狂生长的壮观吗?

我母亲走后的第11个年头的秋天,奶奶平静地走上楼顶。她在生命的最后一天又一次晒了大豆,大豆包在了荷包里,没来及得卸下再装进陶罐。她斜倚在比她还老的楼墙上再也站不起来,她朝向远方,最后一次眺望,完成了她平生最后的等待。

第二年夏天父亲把那些大豆全种进了地里。那一年我在遥远的一个小镇打工,那个小镇的古色水气迷惑我留连忘返,更重要的我在水乡喜欢上了一个古色水气的姑娘。就在那年秋天我接到了父亲的电话,父亲在电话里激动地叫喊:小旷,你快回来,我们家的大豆好收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高大的大豆。大豆果然成了村里的风景,我每天都要坐在地头接待来参观的人,还有一拨拨飞来的喜鹊麻雀。小旷,你一定回来,你回来帮我。我忽然意识到了时间,父亲又在电话里喊我,全村的庄稼都收了,咱家的豆我不舍得收,我想让它们长,让它们长疯……

我紧紧握住手机,听见了父亲的哽咽。

父亲说,要是它们长生不老多好啊,可它们都要炸了,都炸豆了,我还是不舍得收!小旷,你一定回来,看它们长得多好,我们爷儿俩收回家。我握着手机,远远地我听见了炸豆声,砰砰啪啪,金子一样落地,在太阳下耀眼,整个瓦塘南街眼花缭乱,满地金黄。我握着手机,疯狂地往车站跑,我对父亲喊,等我——等我——一定等我……

我在路上狂奔,眼泪豆一样落在小镇的大街。

作家链接

安庆,本名司玉亮。中国作协会员,河南文学院签约作家。在多家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小说多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等转载,收入多种选本。短篇小说两度人选年度小说排行榜,获第三届“河南省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鲁迅文学院第22届高研班、中国文联首届全国中青年编剧高研班、河南省文学院首届作家高研班学员。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寻找被遮蔽的实力作家

打造纯粹线上文学平台

恪守思想启蒙,

精神自明,美的敞开

欢迎关注人文向度

(0)

相关推荐

  • 李延奎丨磨豆腐

    "又是豆腐!"儿子嘟囔着,悻悻地坐下,无精打采地拿起了筷子. 常言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这几天,因为牙疼我拔了颗蛀牙,母亲一边责怪我不爱惜身体,说牙不能拔,一边把豆腐变着花 ...

  • 朱良启丨关于黄豆的美好回忆(随笔)

    科学研究得出结论:一个人如果在童年时期常常接受父母以某种食物作为奖励,又或者曾在逆境中被某种食物所安慰,那么这种口味或许会成为他的一生所爱.我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一直喜欢吃豆制品食物了. 我出生在上世纪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怀念,那一粒黄豆/谢晓芳

    不知道为什么,会喜欢所有圆圆的果实,像农作物中的娇小者:红豆,绿豆,黄豆,豌豆,喜欢看它们破荚而出后圆滚滚的身子,捧在手心里,那些幼时背过的诗句也圆润润的蹦出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 向度・小说|甄明哲:美国,在鞋子里

    美国,在鞋子里 文/甄明哲 一 从小丽丽就对美国有着无限的向往.丽丽热爱美国,据说那里有言论自由,还有一种叫做个性独立的东西.简直太棒了,丽丽想,有了个性这玩意儿,我再也不用听别人啰哩吧嗦了. 十八岁 ...

  • 向度・小说|智啊威:寻父记(原创)

    寻父记 文/智啊威 父亲和那头黑猪一起失踪了,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 而关于父亲的走失,老乡们说法不一.从他们各不相同的叙述中可以确定的是,二零零三年的秋天,父亲和那头黑猪出现在了同一条路上.想到这,我 ...

  • 向度・小说|吴其华:风生水起(原创)

    风生水起 文/吴其华 一 赵小玲的手机里接到办公室主任老查的信息:明天八点半在公司八楼会议室开会,请准时参加.赵小玲有点小小的意外,除了一年一度在皇朝大酒店举行的那场轰轰烈烈的县水电公司职工大会,别的 ...

  • 向度・小说 | 唐女:势去(原创)

    势去 文/唐女 一 阉猪高手陈庆的铃铛在村里一响,整个村子就缩紧了身子,孩子们不敢放肆哭喊,姑娘家马上关好门窗,青年小伙也会皱紧眉头,感觉浑身不自在,只有那些养了一大窝待阉割的奶猪仔的大妈,闻听到这夺 ...

  • 向度・小说 | 张运涛:燕子飞进春天里(原创)

    燕子飞进春天里 文/张运涛 虎头说,卷毛小田今晚黑来.伢儿们都围过来,啥电影啊?打仗不?虎头说,我哪知道,大去挑电影机了还没回来哩.小北想,糟了,卷毛小田他们的饭肯定又是派到虎头家了. 回到家,小北坐 ...

  • 向度・小说 | 阿之:乌木筷子(原创首发)

    乌木筷子 文/阿之 内容简介:乌木筷子引起的一个故事.姨妈收藏的两把乌木筷子离奇丢失,姨妈怀疑是建阿那曲送了男朋友.建阿与姨妈之间的矛盾因此展开. 一 姨妈今天的情绪太反常了,一大早就开始摔碟子摔碗, ...

  • 向度·小说|行者:雅哥

    雅 哥 文/行者 1 美女雅哥嫁给副教授孟谷,有些人大惑不解:孟谷今年已经46岁了. 你为什么叫雅哥而不是圣经上那些美妙的雅歌?他问妻子. 天生的.妻子说. 他摇头晃脑地哼道: 所罗门的歌, 是歌中的 ...

  • 向度·小说|南希:多汁的眼睛

    南 希 多 汁 的 眼 睛 一   时间临近深夜.木匠睁着眼在床上仰面躺着,已经好几个小时了.一个多月前,他从监狱回到家就开始失眠,其实他有这个痛苦的毛病已经很久了,要追朔到入狱之前.   木匠想起八 ...

  • 向度·小说|南岸:杜鹃

    杜 鹃 文/南岸 每年清明节前后,后山上的那些杜鹃花就陆陆续续开放了,红的.白的,成簇成堆地开满整个山头.每年这个时候,只要天上不下雨,我几乎天天都要跑到山上去摘杜鹃.不过并不是我一个人去,去的还有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