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大唠嗑:物质是什么(13)杨振宁理论被质疑
科学大唠嗑
张 喆
天津市天文学会会员
天津科技馆科普辅导员
01
中微子的发现过程
现代物理学家其实很难理解量子理论所告诉他们的关于物质世界本质的内容,但是量子理论的基本正确性是不可否认的。直到今天,量子理论还在持续不断地做出人们难以理解的预测,但这些预测都能在实验中得到严格的证实。
现在,环绕着原子核的电子的行为支撑着物理学,以及几乎所有的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然而,我们知道原子内部的结构远远不止这些,随着量子电动力学问题的圆满解决,物理学家的注意力就已经转向了原子核本身的结构。
量子电动力学可以说非常成功,它给物理学家们提供了一种通用的方法,可以建立新的理论,用来解释原子内部其他力是如何发生作用的。
20世纪50年代初,人们认识到原子内部有三种力,其中电磁力使得带电的原子核与电子结合在一起,另外两种力则作用于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
第一种力被称为弱核力,第二种力被称为强核力,弱核力比强核力要弱得多。弱核力出现在某些类型的放射性衰变中,如β衰变。所谓的β衰变就是一个中子自发地转变成一个质子,同时喷射出一个快速移动的电子的过程。
其实,自由中子自身就具有放射性,而且不稳定,它的半衰期大约是610秒,但是中子和质子在原子核中结合在一起之后就会稳定下来,所以大多数原子核都是没有放射性的。
但也不全是这样,比如有一种含有19个质子和21个中子的钾同位素原子的原子核,它自身所具有的能量略大于它能稳定容纳的能量。它的半衰期约为13亿年,是所有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体内天然核辐射最主要的来源。
电子参与了β衰变,这说明弱核力也能作用于电子。所以现在我们直接称这种力为“弱力”。但是β衰变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仔细比较发生β衰变之前的粒子和发生β衰变之后产生的粒子的能量,这二者之间会有一个小小的差值。
1930年,泡利提出,一定还有另一种不带电的粒子和电子一起被抛出,同时带走了一部分能量。在1956年,科学家们发现了这种神秘的粒子,它就是中微子。
和光子一样,中微子是电中性的,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是没有质量的。不过现在人们认为中微子具有非常非常小的质量。
02
虽然我不知道你的存在,但我可以预知你是什么样的
相关文章链接
“科学大唠嗑”是悦读读书会新增添的一个栏目,每周更新一次,作者是书友们所熟悉的“牧羊人”张喆老师。他曾组织过我们读书会开展天文线下活动,也是《时间简史》、《上帝掷骰子吗?》的领读者。对于天文爱好者,此栏目是一个相当大的福利。对天文还未有过了解的书友们,这也是一次增长天文知识的机会。期待张老师下一次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