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系车在国内应该如何翻身?
“浪漫”、“反人类”、“小毛病多”,这或许就是法系车给一般人留下的些许印象了。其实,法系车在外观内饰的设计、发动机、底盘等方面颇有建树。对于法系车有所接触的人,都会对其操控赞不绝口。在欧洲,标致、雪铁龙等两个品牌,是市场的绝对销售主力,几乎可以和大众相抗衡,而法系车在WRC、勒芒、F1、达喀尔等各大世界级汽车赛事中更是斩获无数。如果你已经厌恶了烂大街的德系和日系车的话,法系车是一个很不错的独特选择。
然而在国内,法系车基本上处于合资品牌的第二梯队,而且在品牌向上突破方面,存在不小的瓶颈。如今PSA已经被收入东风的旗下,而它的老家——欧洲市场也已经高度成熟,很难再有大的增长,因此重心向中国国内市场转移,已经成为了法系车的当务之急了。
2016上半年狭义各系乘用车销量统计,来源:盖世汽车
所以在今年,你会发现法系车在国内的推新车的速度,相比以往明显加快:标致4008、标致308、雪铁龙C6、雪铁龙C4世嘉……而且如果你亲身去体会过近一两年推出的法系车作品的话,你可以发现法系车已经开始逐渐改变自己,去正视并且迎合中国这个第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但是在我们看来,法系车要真正摆脱当前的现状,还有很多更为深刻的工作要做。
法系车进入国内的时机,一点也不比德系和日系对手晚,富康、爱丽舍就是早期在国内非常成功的法系车,但是为什么其没能在国内更进一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本土化的改造和调整,导致旗下产品对国内市场的水土不服。
早期的富康、标致505、塞纳等都是在国内获得过一定成功的车型,然而后来能够有所延续的,只有适应本土市场的三厢车爱丽舍,这就是法系车对国内市场缺乏深入的最好证明。它们虽然让国人认识到了法系车的底盘调校功力,但是背离了国人“简单大车”、“三厢车文化”等主流需求。早期在国内的失败,导致法系车日后在国内扩张举步维艰。如今,依然有不少人拿法系车的“非主流”设计、“反人类”设计、空间小等缺点来诟病,这也是法系车对国内市场适应性差的一个体现。
法系车的水土不服,不仅是有态度的问题,还有着自身的硬伤。譬如自动变速箱技术,一直是法系车的短板,这一点在拥堵路况居多的中国非常明显。目前法系车基本使用的都是爱信的变速箱,而在匹配方面比丰田、铃木等都要逊色,导致法系车的油耗被长期诟病;另外,法系车在主动安全技术、电子技术等领域的短缺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诸如408、C4L、C4世嘉、4008、308、508、新C6等车型的设计,保留了自身华丽设计风格的同时,正在全面向国内主流审美靠拢。譬如说,这些新世代的法系车型,外观和内饰的设计变得更为保守、中庸,甚至有对标大众的印记,这也凸显出了法系改变的决心。但是仅凭借设计风格的调整,是远远不够了。在人机设计、质量可靠性、后排空间等方面,法系车与日系、德系等主流对手相比,还需要进一步缩小差距。
虽然同为欧洲车,但是目前法系在国内的地位与本土的大众,以及全面欧系化的通用根本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然而,法系车在国内却是不是透露出一种“没有富贵命,却得了富贵病”的作态。这一点直接体现在了目前PSA旗下产品的定价和配置策略上。法系车的配置性价比被诟病早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很多消费者往往被法系车靓丽的外观所吸引,细究一番之后却发现,不但价格和大众、别克等一线品牌相差无几,而且很多关键配置全在顶配车型上,低配车太斋、高配车太贵,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姿态直接导致很多人放弃法系车。
因此在品牌定位、产品定价、营销策略等方面,比起大众、别克等一线品牌,更应该对标韩系、福特等二线合资品牌。更为深入地研究国内市场的消费喜好,同时放低姿态,提升配置性价比,也是法系车需要做出的改变。
作为新兴市场,有些时候比起产品力,营销能力会起到更关键的作用,然而PSA在这方面也做的并不到位。
首先,法系车缺乏有力的背书。法系车在豪华品牌方面,不像德系那样有BBA、保时捷等有力的带动者,紧靠新复兴没多久的DS可谓是势单力孤。其次,作为重要的工业产品,法系车没有德系、日系等强而有力的工业背景宣传,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德国产品的“严谨”、日本产品的“可靠”都是其对所属国别车型印象的重要加分项,而法系除了“浪漫”“个性”,就再也没有对消费者有关键性作用的宣传效应了。如此疲软的背景,使得法系车极易被小众化。
其次,法系车在定位方面,也缺乏有效的鲜明做派,导致自身定位失准,无法在消费者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印象。一个典型的问题就是标致、雪铁龙两者之间的品牌形象不鲜明,如果没有实际感受过车型,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标致更偏向运动化,而雪铁龙是更主打舒适的。很多时候,这两者甚至由于共用平台、设计相似等原因,导致彼此之间定位模糊,不但无法互补,还在市场上相互争食。
相比之下,德系和美系的营销就有条不紊多了,譬如通用旗下将别克和雪佛兰品牌的关系就处理的很多,别克主攻舒适、豪华,定位拔高;而雪佛兰则定位年轻、运动,定位更亲民,两者不但在产品的行驶品质、配置、定价等方面拉开差距,而且针对的营销群体和方式都大相径庭。这也是法系车需要努力借鉴的。
法系车要从二线走上主流,关键并不仅仅在于发挥长处,而在于补齐短板,这也是所谓的木桶效应。如今中国市场毫无疑问是法系车在全球实现进一步复苏的关键,想要在国内走的更远,需要的是更进一步的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