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李商隐雪松三首: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诗中雪松李商隐,让人惊艳的,童子开门雪满松
”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唐朝李商隐
李商隐本身最像早开的梅花,但他偏偏喜欢夏天的荷花,因为荷花热闹。除此之外他喜欢松树。因为松树代表长寿,耐寒,高洁。
李商隐的祖父和父亲可能是有遗传上的问题,都去世较早,李商隐其实46岁就过世了,虽然在唐朝这也不算是个低的岁数,但是官僚体系,往往大官都是熬到四五十岁才起步,不得不说李商隐可能有着遗传的因素。
他十几岁就开始修道,这有几方面的原因,第一,唐朝崇尚道教,需要道教人才,二,有的读书人走捷径,通过道教考试进入国家管理层,李商隐可能还有第三个原因,家境不好,禀赋不足,也希望通过修炼获得长久和健康吧。
而松树自然也是道家长寿的象征。
但是李商隐有现实的原因,家里需要他尽快获得前程,而和女道士的恋爱,让他无法在这条路上持久,所以李商隐有过短暂深入的道士经历,但走的是一条现实之路。科考,中举,做官。但是宗教对他的影响是深刻的。他保持着和道士僧人朋友的往来,直至终生。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唐朝李商隐《忆住一师》
这与其说的是回忆住一,还不如说是他在纷扰红尘中回忆那一段修道的日子。李商隐的尘世之路走得格外艰辛,因为我们知道他家贫,而长安向来居大不易。过往山上的修行,那种清寒和宁静是他当下所缺的。
而为人们所激赏的就是这种冬天山路的浩大清新静谧。当功课做完,童子打开门,满山白雪,压在青松之上。唐朝还不流行欣赏白雪红梅,白雪青松,扑面而来,让人有视觉的惊艳和心灵的肃穆。
李商隐愿望自己的人生如青松长久,用禅意来抵消世上的磨难。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
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唐朝李商隐《题小松》
李商隐喜欢松树,只是松树没有好看的花事。唐朝庭院里也种植松树,但多半是其它花事的背景和陪衬,所以越是诗歌繁盛的时代,松树占据的视线和流量就少。人人都爱鲜艳香软的美丽,庭院的松树就相对寂寞多了。
李商隐在尘世里打拼,他自然知道冷落的滋味,所以将爱和注意力给了无人问津的松树上。
你一树孤秀在庭院里,给人遮阴,过滤着清凉的风,桃李花开,你是如此的寂寞,但是你的骄傲是在霜雪之后,格外青翠。每年那些荣华枯萎的花事,和你并不相关,那些想特地吟咏摇落悲秋的人,看到你一定失落而归。
实际这是李商隐自比,他被冷落,被打压,贯穿了生命的一生,但我相信这些都没有难住他。相反,我认为他在人生的低谷,也是装得很体面的,这是他的尊严。他一直期待风雪过去,能够有自己人生的放飞和春天。
也是宗教情怀,锻炼了他内心的刚烈和表面的隐忍。而这正是松树所具备的。
“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
客散初晴候,僧来不语时。
有风传雅韵,无雪试幽姿。
上药终相待,他年访伏龟。”李商隐《高松》
这是李商隐在四川山中看到的松树,晚年的他在四川幕府任职,此时他已经疾病缠身。在闲暇时,他前往深山去拜访僧道,一为解决精神的痛苦,因为妻子的离世,常常让他觉得人生的苦楚和悲哀,而另一个方面,也是希望解决身体的痛苦。从他诗作里看,他十几岁就有寒疾,而且经常发作,这让他常常陷入沮丧和痛苦中。
此时的松树更多是精神意义的,四川在唐朝属于边境地带,而李商隐就职的恰好是边关幕府。所以看见松树陪伴着他的天涯,是有一种振奋的。李商隐晚年曾想出家,真正和永恒的山林融为一体。但是这个愿望没有达成。
他奋斗的一生,不过是唐朝一个颠沛的下层官僚的缩影,但正是一种期待和毅力,使他燃烧了一生。他没有像松树一样长寿,但是,他的诗却如雪松长青,经历千年,还在不断流传。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李商隐是颗屹立在唐诗高原上的雪松。我们看李商隐的诗,常有童子开门雪满松的惊艳,只是对于真实的人生来讲,李商隐或更愿望自己的一生,不那么颠沛而短暂吧。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