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起来,看到房子众多家底厚实的知名自媒体人小树已经勤奋的外出踩盘了。逐步复工以后,街上的车,明显增多,有些地段,似乎又回到了往日的拥挤。
重庆人响应号召,尽量避免公共交通,往日脸要贴在玻璃上的3号线,居然有了“末日孤轨”的既视感。
让我惊异的是,除了看到像小树一样身家还不错的人已经全面开始努力,还有很多读者跟我说,今年太难了!房贷感觉压力变大,非常害怕失业,一个月保底1-2万的支出,心理压力很大...是的。可以明确的是,这次过后,贫富差距可能会拉大。与其抱怨“活不过三个月”,不如计划好明天你要干什么。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复产复工,是当务之急。互联网时代,几乎很难有能隐瞒得住的小心思。可能很多人都看得出,实际上有些人对于复工是非常纠结的。除了餐饮娱乐等受限制不能开工或可以开展纯线上办公的企业,摆在很多老板面前的是一道选择题,四个选项。B复工:疫情没有扩散,业务逐步恢复,机会与挑战并存;C不复工:没有收入,也不承担相应责任,降薪减员瘦身,熬到疫情完全消失,前途未卜;D不复工:没有收入,也不承担相应责任,优化战略布局,思考新机遇,生死不定。理论上,各地企业,2月10日就可以开始复工,按时间算,只比往年大概晚了10天。复工面临着一些客观难题,比如,这是一份在网上广为流传的某地企业复工申请表,单页的申请表上,整整盖了9个鲜章!
(图片来源于微博)
为避免因为员工聚集而引发病毒传染,对口罩、消毒、工作场地条件等方面,都有着更高要求。
(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监测数据)
1月25日至2月14日,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累计发送旅客2.83亿人次,人员返程比例仅25%,而2019年正月十五时,这个数据是100%。这与各地方严格的人口流动管制有关。很多人实际上是被滞留在老家,没办法返回工作城市。前几天,清华、北大联合发布的对中小企业的调研报告显示:他反映了当前我们所担忧的问题:企业因为不能或害怕复工,没有业务收入,在人力等成本累积和悲观预期下,入不敷出、现金流断裂。继而,公司裁员、减薪,员工失业待岗,公司破产。但是,我们能看到,政府自然也能看到,最近这段时间,政府已祭出很多简单实用而又硬核措施。说到这,不得不提那些看起来就很“硬核”的复工措施。比如浙江,不仅在防疫上最早提升到一级响应,就连在复工上面,也是值得借鉴的优等生。
(图片源自义乌市财政局公告截图)
号称“世界第一大市场”的浙江义乌,直接包专列接人。市委书记还下达死命令:24小时在线接收企业复工申请,半夜12点的申请也要办好!直接出台从报车票、免食宿、到包巴士、包高铁,再升级到包飞机等“包邮式”求才措施。
符合条件复工申请?秒过;
买不到口罩?政府专人联系采办;
对方省份不放人?政府出面协调;
员工自行返回义乌?路费报销;
企业招到新员工?每人补贴1000元!
而假如要去浙江嘉善务工,包机费用,嘉善县政府承担三分之二,企业只承担三分之一!再如佛山,市长公开承诺:绝不允许出现一家企业因为没有口罩不能复工复产的事。只要企业缺乏防控物资,提前三天向属地政府报告,就可以帮忙解决。2月12日,苏州常州泰州南通无锡五市,联合发了一条通知,名称很长,占了足足四行。
(图片源自苏锡常通泰五市联合发文的截图)
现在很多城市很多地方设卡、劝返。人流、物流、现金流,现代经济三大要素中的两个眼看就要被掐断了,经济怎么办?搞不好还得歇火。通过组合策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在截止21日的公布数据上,就已经超过70%的复工率!对的,这就是优秀城市已经“化危为机”,全面在花式抢人啊!
从政策来看,重庆自然是鼓励复工的,当然前提是安全有序复工复产。受疫情影响,部分企业无法提供完整手续,怎么复工?别急,允许容缺受理;对抗疫企业复工开辟快速通道,优先立项和审查,实现当天申请当天办结;
此外,根据央视网报道,疫情发生后,重庆积极引导支持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以补贴、贷款等多种方式,向500多家企业发放扶持资金1亿元。这说明此前说过很多次的“重庆智造”,或在加速弯道超车。趁机改造,以新替旧,恢复产能变成了升级产能。疫情如战争,可以推动技术进步,反过来促进了产业发展。最近,包括重庆的各个龙头项目,已经陆续迎来了复工消息。截止到22日,重庆已经有160个数字化车间和35个智能工厂恢复了产能,作为西南工业重镇,也已经有超5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复工复产。
(来源于微博:重庆发布)
虽然,第三产业基本还都在冰点,很多朋友还被迫待在家里,都暂时感受不到复工的气氛。但在家里闷着的这段时间,给了我们一个难得的思考时间,思考我们未来的生活、事业、家庭,思考我们该如何努力。当前,病毒的传播途径仍未完全掌握,而且全国的医疗资源已近饱和,整体形势仍然严峻。不能掉以轻心,不能没事了就想去逛公园。
海底捞,停业15天,损失50亿,没有说自己活不下去。
有的餐饮却哭着闹着,说我过不了三个月,我要喝免费牛奶!
2017年新增了311万家餐饮,2018年关了285万家。
真不是做不下去了,只是你做不下去了。
所以,挺住!做那9%的赢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