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记方剂11-和解少阳:大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

第三章和解剂[要求]1.熟悉和解剂的涵义、适应证及分类。2.掌握: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逍遥散、半夏泻心汤。3.熟悉:四逆散、痛泻要方。4.了解:达原饮。

中医治疗有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所谓和解剂就是用其中的和法,这种方法不用峻猛的药,而是各方面兼顾,用缓和的手段,来调和身体的脏腑、内外、上下、寒热等,以达到治疗疾病、调整体质的目的。由于现代社会,西医院的兴起,中医更多地承担起了西医素手无策的,所谓“亚健康”症的诊治。和法,在针对这部分病患的治疗上应用良多,所以这章所学方剂基本都是临床常用方剂,需要认真对待。

3-1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

简介:《伤寒论》少阳病的代表方。既可用于伤寒少阳病出现口苦、咽干、目眩或胸胁苦满、往来寒热、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症状;又可以用来调和肝胆、肝脾,治疗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胰腺炎、胃炎等疾病。

1)巧记法:

蒋干找人伴胡琴(生姜、甘草、大枣、人参、半夏、柴胡、黄芩)

2)汤头歌诀:

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3)方解记忆法:

在《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中,称少阳经为“枢”,意指它介于太阳、阳明之间,起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治疗这样的疾病既不能用太阳病的汗法,也不可用阳明病的下法,只能居中调节,应用调和之法。小柴胡汤即是少阳病的基础方,也是和法的经典方。其中柴胡可透散少阳之邪,它虽然也可称为解表药,但确是从少阳经往外升散透表的;黄芩清少阳胆经之热;半夏既可以和胃降逆应对”喜呕“的症状,又可以燥湿化痰;人参、甘草、生姜、大枣为一组补脾药,这正是和法的“兼顾”所在,不可一味清热、祛邪,也要兼顾正气;少阳病往往会带有脾胃的症状,“默默不欲饮食”就是如此,所以用人参、甘草健脾益气;生姜、大枣辅助之,且也可调和营卫。

以小柴胡汤结构为基础的方剂颇多,其中柴胡的用量也决定了方剂的走向:大剂量的柴胡可以透邪达表以退热,中剂量的柴胡可疏肝解郁,小剂量用柴胡可以升清阳;黄芩除热止烦,凡是少阳病,有化热症状的,它多与柴胡搭配(大柴胡汤、龙胆泻肝汤等);半夏降逆止呕化痰,少阳病影响了胃气升降,出现胃逆喜呕即可用之;由于少阳病需用和法,所以少阳方剂基本都会有柴胡与甘草的搭配(四逆散、柴胡桂枝汤等);至于是否加人参可以看病患的脾虚、气虚程度来定。

大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芍药、枳实、大黄、生姜、大枣;

简介:大柴胡汤治疗的是少阳证与阳明腑实的合病,所以方剂基本也是以小柴胡汤为基底,加上行气泄下的药。具体症状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急痛、呕逆不止、烦躁、大便干结,苔黄,脉弦实;

1)巧记法:

大琴只要半升枣糊(大黄、黄芩、枳实、芍药、半夏、生姜、大枣、柴胡)

2)汤头歌诀: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芩夏白芍将,煎加姜枣表兼里,妙法内攻并外攘

3)方解记忆法:

此症为少阳与阳明并病,应以和解与攻下并施,故采用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的组合为加减框架。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为小柴胡汤去甘草、人参而得,由于“呕逆不止”,呕吐症状严重,所以用了大量生姜配合半夏降逆止呕;又因病以实证为主,并无脾气虚弱之象,所以去人参、甘草;对于阳明腑实,使用大黄配伍枳实,为小承气汤去厚朴;还有一个芍药,有缓急止痛之功,也与大枣一起养肝血,为佐药。

蒿芩清胆汤:青蒿、黄芩、竹茹、枳壳、陈皮、半夏、茯苓、滑石、甘草、青黛;

简介:来自清代伤寒学家俞根初的《重订通俗伤寒论》。这首方子与大柴胡汤相比,针对病症虽都是少阳病,也都偏实证,但后者是阳明腑实,本方治疗的则是少阳夹痰湿,所以,蒿芩清胆汤有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之功效。

1)巧记法:

青竹碧玉(凉),皮肤只半黄;(青蒿、竹茹、碧玉散、陈皮、茯苓、枳壳、半夏、黄芩)

2)汤头歌诀:

俞氏蒿芩清胆汤,陈皮半夏竹茹襄,赤苓枳壳兼碧玉,湿热轻宣此法良

3)方解记忆法: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记忆这个方剂:第一,用青蒿不用柴胡的原因。青蒿与柴胡一样可以清透少阳,但它又是芳香避秽之品,可化湿浊;青蒿比柴胡透表能力弱,但其退热能力并不亚于柴胡;所以在表症不明显,而体内湿浊、痰热较明显的时候用青蒿更好;此外后世方用青蒿替代柴胡来治疗感冒,还存有对柴胡“劫肝阴”的担心。青蒿替代柴胡以后,加上黄芩、半夏、甘草,这还是一个小柴胡汤的框架。第二,用温胆汤来解决痰热,温胆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枳实、竹茹,以后在祛痰剂一章会讲到;第三,用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来清利湿热,给邪以出路,从小便排出。其中滑石与甘草合用又称为六一散,意指其经典应用比例为6: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