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水质和识别水质及其调节的方法

用生产第一线的水产养殖体会

助推渔业发展提振产业效益

水是鱼的重要载体,生生不息完全依靠水质的好坏来维系生命的延续,识别水质好坏的重要依据是看水色。水色与所施肥料、浮游生物种群及其数量多少有关。我们在水产养殖实践中遇到的水质问题以及水的颜色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就是同一种污染源,对江、河等流动水体和池塘等非流动水体的影响,表现也不尽相同,同样,养鱼水色也千差万别,瞬息万变让人捉摸不透也难以调控一塘好水来持久不坏,因此,水质与养鱼的关系是非常非常的重要的,水的管理应该放在整个养殖过程中的首要位置

(好的水色水质)

一、水质的概念

水质是指水及水中溶存的物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综合特性,它包括:

感觉器官特性:颜色、气味、味道、浑浊等。

物理化学特性:水温、导电性、放射性等。

化学组成:也就是含有哪些物质以及它们的含量。

生物学特性:也就是有哪些生物以及它们的数量。

  (水锈)

二、水色的由来 

养鱼池塘水的颜色,是由水中溶解物质、悬浮颗粒、浮游生物等反映出来的,如富含钙、铁、镁盐类的水呈黄绿色,富含溶解腐殖质的水呈,含泥沙较多的水呈土黄色而混浊等。

在正常情况下,鱼池的水色主要由浮游生物反映,浮游植物细胞内含有不同的色素,当其种类和数量不同时,池水呈现不同的颜色与浓度。对于一般水产养殖来说,都只能通过观察水的颜色、浑浊程度闻其气味以及测定水温来判断水质的好坏。

鱼塘注水后,由于水中有溶解物质,悬浮颗粒及浮游生物的存在,产生了水的颜色,其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反映水色的主要原因。由于浮游植物体内含有不同的色素细胞,当其种类和数量各异时,池水就呈现不同的颜色,并且视其存活及世代交替时间的长短,决定着水色维持时间的长短。

(蓝藻爆发)

三、影响水质的因素

影响水质的因素包括:

气候:它会引起水体内的物质转化或分解快慢不同以及周边环境中的物质进入水体的速度不同。

周边环境:土质、岩石、水源等。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主要是一些有毒有害物质。

施肥投饵:如大面积进行网箱养鱼的水体常为乌黑的,它是由于投放的饵料未被吃完和鱼排放的粪便引起等等。

(油膜水)

四、水质的简单判断

一般以水体呈黄绿色、无特殊怪味为好。

水体呈纯绿色,表明水体呈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

水体清澈见底,说明水体的营养物质少或清瘦。

水体呈黑色,说明水体的有机物质含量过多。

水体有较强的鱼腥味时,说明水中养殖的鱼的数量偏多或有一定的鱼因病死亡。

当然,更准确的水质判断应通过化学成份和生物种类以及数量后才能得出。

   (富含小球藻的好水)

五、鱼塘水质的目测方法

一看水的颜色

一般说油绿、黄绿、褐绿、茶绿、绿褐色是肥水;水质清淡,水色呈现浅绿、暗绿、蓝绿色等是瘦水;水色是绿豆色水色,原则上就是好水;水色呈棕黑色是水质变坏的预兆,要采取换水等措施加以改善。

二看水色的日变化

如果一天之内水色多变,也是好水、活水。若一日之内出现上午透明度大,水色淡,下午透明度小,水色浓的变化现象,这是养鱼的好水。另外,一般肥水池的下风处油膜较多,并且上午呈茶褐色,下午往往带绿色。

三看水的透明度

养鱼池塘水的透明度一般在20--30厘米之间,小于20厘米或大于40厘米,表明水质过肥或过瘦了

(透明度测定仪的结构)

在正常天气和鱼塘水中泥沙等不多的情况下,透明度高低主要取决于水中浮游生物的多少,据此可以大致反映出水中浮游生物的丰欠和水质的肥瘦。

(透明度测定仪)

各种养殖鱼类因食性和生活习性的不同,对水质的要求也不同草、鳊、青鱼适应于较消瘦的水;鲢、鳙鱼适应于肥水。

   (瘦水)

六、对水产养殖有利和不利的水色

1.有利的水色

对养鱼有利的水色有二类:一类是绿色,包括黄绿、褐绿、油绿三种。另一类是褐色,包括黄褐、红褐、绿褐三种。这是因为这两类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数量多,鱼类容易吸收消化的也多。

根据经验,有利于鲢鳙鱼生长的肥水型水质可分为两类:绿色类(包括油绿、黄绿、褐绿)和褐色类(包括黄褐、红褐、绿褐等)。这两类水中浮游生物数量较多,鱼类易消化的种群也多。

2.不利的水色

如果水色呈浅绿、暗绿或灰蓝色,只能反映浮游植物数量多,而不能说明其质量好,这种水一般列为瘦水,是养不好的水体。

如果水色呈乌黑、棕黑或铜绿色,甚至带有腥臭味,这是变坏的预兆,是老水或恶水,将会造成死鱼。

瘦水的水质清淡,水色呈现浅绿色、暗绿色、灰蓝色、蓝绿色等,浮游植物的数量虽多,但不易被鱼类消化吸收,属养鱼不好的水。水色呈墨黑色或棕黑色是水质变坏的预兆,要采取加换水、施生石灰等措施改善。

油膜水多是肥水,主要是看下风处的水面,一般肥水池的下风处油膜较多,粘性、发泡,并且上午较少,下午较多;上午呈黄褐色(茶褐色)或烟灰色,下午往往带绿色。

(清水)

七、掌握水质优劣的变化规律

观察水色的目的是为了识别其好坏。池塘养鱼的水质要求达到肥、活、嫩、爽才是最优良的水质,其中肥是关键

肥而不活,肥而不爽,却不是优质水。因为浮游生物测定指数揭示,水体中多数是鱼类不易消化的藻类种群,是老水。肉眼观察,这种水色一天内无变化。

肥中带活、肥中有爽的水,是活水好水,该类水体具有以下两个变化规律:


一是上、下午有变化
。表现为上午淡、下午浓,这符合藻类具趋光性活动的特点,即上午浮游植物少,下午多。易被滤食性鱼类消化的浮游植物,大多有明显的趋光性,因此,水质较“”,一日之内会出现上午透明度大、水色淡;下午透明度小、水色浓的变化现象,这是养鱼的好水

二是上、下风处有变化。即是上风处水色淡,下风处水色浓。这种水易生成“水华”,大多是优质水的标志,反之则是瘦水或老水。

(老水)

八、施肥与水色的关系

养鱼的水大都要施肥,尤其主养花白鲢的鱼塘,但很多老塘不需施肥,加水后水体会自肥,有时水质还过肥,需注意!

施化肥的池塘,其水色由开始时的黄褐色逐渐转为黄绿色,再转为嫩绿色,最后呈现蓝绿色。这是因为出现黄绿色时,浮游植物中的硅藻和绿藻比较多;之后当鞭毛藻占优势时,水色出现嫩绿;最后蓝绿藻占优势,水色蓝绿

水色由黑褐转为黄褐,再变为茶褐,最后呈现红褐。这是因为金黄藻及硅藻占优势,才出现黄褐色的缘故,当金黄藻衰退,隐藻、硅藻、甲藻占优势时,呈茶褐色,之后裸藻及原生动物出现,而硅藻锐减时,水色便变为红褐色

与上述同样道理便可知各种肥粪的肥水原理:施牛粪的鱼塘,水色大多为淡褐色;施猪粪的大多呈酱红色;施人粪的大多为深绿色;施鸡粪的大多为黄绿色。

(蓝藻水华)

九、水质变化的特殊现象---水华

所谓“水华”,即是指由于某种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形成的云块状颜色,这是在肥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华也是藻类在水体中水平分布的表现。如果出现“水华”,则具有双重性。这种水反映水质肥,对鱼类可以提供容易消化吸收的浮游生物种类也多,这是有利的一面。这种水的水质肥,浮游植物的种类虽少,但数量极多,鱼类易消化的种类也多,对鲢鳙鱼的生长极为有利,

但这种水质难以长期维持,经验不足的养鱼户很难掌握其规律。因其透明度小,溶氧条件差,如任由藻类继续过度繁殖,当天气变化时,不仅容易引起鱼类缺氧浮头,而且藻体自身也因缺氧而往往大量死亡(即死藻、倒藻),水质便会迅速恶化变黑,继之转清,甚至发臭,成为“臭清水”,出现泛塘死鱼。

因此,如见池塘中有大量“水华”出现时,必须及时采取加注新水、开增氧机和控制投饵施肥等措施,将“水华”控制在较低水平,防止水质恶化。

    (坏水)

、水质恶化的辨别

1.水质恶化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水质恶化是由于水体中有机物质或腐败物过多引起的。“流水不腐、死水易坏"是人们都知道的常识。流动的水体含氧量高,有机物质也不易淤积,所以大江大河的水质一般都比较好,而死水塘和流速缓慢的小沟小河,水体就容易变质。

自然的水体本身就具有自我净化的功能,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水体污染,大都是由于人类缺乏生态意识,人为地破坏了水体的自然生态平衡所致。就拿鱼塘来说,如果施肥、投饵过量,或者用未经净化的污水补水,都会使水体产生大量的额外耗氧,不仅造成水体严重缺氧,还会产生大量的氨、甲烷和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导致水质的恶化。

2.水质恶化的特征

水体是否恶化变质,一般可通过水体生态的变化(如水生动植物种类的变化)和水的理化特性变化(如颜色、气味、溶氧量等变化)来进行初步的判断。

根据水体污染的不同程度,鱼塘的水一般有四种较为典型的颜色变化伴随着水体的恶化程度。

(1)蓝绿色——水质轻度恶化

施肥、投饵过量或污水灌塘,会促使水体中耐肥性强的蓝、绿藻大量繁殖,在水体表面漂浮一层膜状物,水体浑浊呈蓝绿色,这种“假肥水”现象是水质开始恶化的典型特征。

(2)灰黄色——水质次重度恶化

投施过量且未经发酵的有机肥或淤泥过多的老塘,夏季会产生大量的耗氧和甲烷、硫化氢、氨氮等毒、害气体,致使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和各种藻类大量死亡并产生毒素,呈灰黄色并形成发出臭味的“臭清水”。

(3)暗绿色——水质重度恶化

夏季高温季节,由于不断投施有机肥或补充生活污水,不易被鱼类利用的蓝、绿藻反复形成大量繁殖—失去活力—死亡的恶性循环,造成水质浓绿而浑浊,水中重度缺氧,水生植物、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产生较明显的腥臭味,水质出现较严重的腐败恶化。

(4)黑褐色——水质极度恶化

多年未清淤的老塘,塘泥深厚腐殖质过多,又不能补充新水,夏季高温时会产生大量甲烷、硫化氢气体,水色黑褐,水面漂浮一层黏稠的泡沫,发出较强烈的腥臭味。这种水体的生物循环几乎停止而成为死水

上述所说的为非流动水体的鱼塘的四种比较典型的情况,仅供参考。

十一、水质的简易调节

在平时可施入一定量的生石灰浆或调水剂来调节水质,施入的生石灰浆的数量应根据水体的乌黑程度和水体的大小来决定,生石灰10-40斤/亩,调水剂按使用说明投用。

当水体清澈见底时,应施入一定量的有机物质或尿素以及碳铵等肥粪来增大水体的肥度,促进水体浮游植物的生长,但施入尿素和碳铵等肥粪时也应注意施入的数量不能一次性过大,否则会引起鱼的氨中毒或迅速过肥从而引起水质骤变。

当水体有较强的鱼腥味时,应减少(比如分塘)或捕捞上市减少一定量的存塘鱼的数量或加强开启增氧机曝气,当然,有水源条件的应该加水换水为最佳措施。

除以上措施调节外,平时多加新水多开增氧机为万全之策,另外,通过化学测定后,根据水体缺少成份的多少来施入某种物质(比如改底剂、生物制剂等),若某种成份过多,应施入多少处理所用的药物等来进行较准确的调节,不能盲目的胡乱投入生物制剂

综上所述,精养鱼池最理想的水质是:水呈淡绿色或茶褐色,水质浓而不混;透明度20--30厘米;水色的日变化明显,有朝红夜绿的变化。这样的水浮游生物多,溶氧条件好,既保证了鱼类良好的生活环境,又有丰富的天然饵料。

总而言之,只有在鱼类养殖的全过程中控制好各个环节的水质,采用较好的养殖技术才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另请参阅:

提升池塘的自净能力才是养好鱼的根本!

浮游生物对鱼类和水环境的作用与影响

水体溶解氧对鱼类至关重要---大家都知道但不一定都有深刻理会!

养鱼水体的生态环境---理化因素和生物因素

水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

养殖水体氨氮及生物控制措施

全面解析水质的重要指标---pH值(酸碱度)

水产养殖环境中硫化物的形成和危害及调控措施

水的本质

解析蓝藻的结构和暴发特点以及处理方法

池塘底质改良的若干方法

池塘底部恶化(发黑发臭)的原因以及底质不良的处理办法

池塘水质恶化的特性与应急处理

解析鱼池施肥养鱼的原理和作用

六种养殖水域的水环境特征

养殖水体亚硝酸盐的来源和毒性机理

池塘水质五个标准参数及其调控方法

分析引起水体肥不起来的十八个原因和鱼塘施肥的方法

水温对水产养殖施肥的影响

有机肥料与化肥的区别和科学施肥养鱼(第172期)

削弱蓝藻的生存生长优势的措施

最难对付的蓝(绿)藻的有效防控方法

产生蓝藻及其蓝藻水华的机理(内因、外因、原因、条件)

养殖池塘水质浑浊的处理思路新解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指标分析的重要性

池塘中光与水生生物的关系

水体六个主要理化指标

水质水色与藻类的关系及调控措施

复杂的藻类与水色的关系---六种典型水色及其优势藻类

池塘"黑水"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云彩水”和“清瘦水”两种转水的预防与调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