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循环,地方如何布局科技,才能做到全国第一?

⬆︎ 点蓝字关注

全球风口 丨 你的全球科技前哨侦察兵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从40年前的深圳特区开始,“区域试点、全国推广”,一直都被认为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关键之一。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当年搞活经济要怎么做?谁都没经验,教科书里也没写,所以就“摸着石头过河”。其实不光是有意识地安排人摸着石头过河,而且过了河还要把方法传授给大家,让大家都能过河。
所以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以地区为主的,试点地区要找到路,其他地区要跟上。区域经济能否搞好,关系到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
这样的结果,使得中国经济是成千上万条小船紧密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大船,既抗风浪,又好掉头,在全球经济中抓到了发展的机会。
产业的科技发展也是如此,科技园区,招商引资,高新技术企业,海归创业,都是某个地区先试点,然后全国推广的。
这种发展模式在重点突破的时候没有问题,但到现在需要发展国内大循环的时候,尤其是需要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的时候,就需要做些调整了。
其实原因很好理解,科技越进步,产业生态越复杂。构建复杂的产业生态需要的是百花齐放,而各地跟随式的发展策略必然造成过度单调,热门领域人人都搞,不是热门则无人问津。这样,整体的生态环境肯定无法健全。
看看这些年的热门领域就知道了,太阳能热,全国各地都上太阳能项目;电动车热,全国各地都建电动车产业基地;人工智能热,全国各地招商引资的重点都是人工智能。曾经有个很小的城市,在交流的时候很自豪地说,我们市也投资引入了做自动驾驶的企业。我直截了当地表示了自己的怀疑:本地既缺乏产业基础,又缺乏先进科研院所,我不太相信一流的自动驾驶企业会落户本地。要知道,未来自动驾驶的胜出者屈指可数,大多数被各地政府投资支持的自动驾驶企业,未来的胜出机会微乎其微。
而像新材料那样不够热门的领域,则很容易被各地招商所忽略。
从全国的角度看,这样的生态很难说是健康的。因为既不能支持中国的全球最完善的产业结构实现全面科技升级的目标,也不能解决很多产业的控制点依然在国外企业手里、容易被要挟的问题。
那么,要求各个城市都搞大而全、对各个产业都支持,是否可行呢?且不说这样会造成更大的重复建设的浪费,即使搞得成,各地为了保护自己的产业,也会相互限制进入,形成一大堆相互割裂的小生态,一个完整的国内大循环会变成一大堆区域小循环。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各个城市都有各自的重点,而各城市合起来就能把所有的产业重点都覆盖。
问题是,碰到热门产业,大家都想抢着上,该怎么办呢?
当年杰克韦尔奇领导的GE公司有个“数一数二”原则可以借鉴,那就是,GE的任何业务,只要做不到市场第一或第二,就会被停掉。
对地方也是一样,如果地方重点发展一个领域,就一定要做到在全国数一数二,不然就要叫停。
这么做,当然那些最热门的领域,像自动驾驶,小城市就抢不到了。其实热门领域的企业本身也倾向于设在大城市,这样更有利于获得研发、产业支持和资本等必要的资源,真要因为地方政府的投资被吸引到了小城市,反倒不利于自己的未来发展。
那么小城市怎么办呢,既要数一数二,又抢不过大城市,那就只好认真挑选有潜力、但还没有被足够重视的领域去发展。这样,那些冷门也就有了发展机会。从整体上看,中国的产业生态就能够丰富起来了。
就像建筑,改革开放以前,全中国的城市建筑都差不多,没有特色。改革开放之后,各地的建筑特色越来越鲜明,北京有中国尊,上海有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州有小蛮腰。这些特色建筑甚至成了城市的标志。
当各个城市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产业,并且精耕细作,做到数一数二的时候,这个产业也就成了这个城市的城市名片。这不光对建设国内大循环有帮助,而且可以延续中国的产业集群优势(现在各地对热门领域项目的争抢是破环产业集群的)。有了对产业生态的深耕,未来在下次全球化时,中国可以从产业层面推动全球布局,真正掌握主动,甚至可以使得一带一路的价值得以放大。
产业生态的培育是需要时间的,现在的一个利好是,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和项目结果终身挂钩,这样就可以避免干部调动了,项目没人管的问题。何况,如果要打造城市名片,一定是要从上到下都长期支持的。
政府推动产业,还有一个对产业的理解能力的顾虑。如果各地都专注在自己的领域里,长期努力,自然就能建立深入的产业理解,像过去那样各地政府不断追逐热门,以至于产业理解跟不上,招商引资经常受骗的问题也就自然解决了。
各个地方都去建设自己数一数二的产业,都各搞各的了,是不是就不能相互借鉴了呢,当然不是。产业内容固然不一样,但产业生态建设和扶持的方式却是相似的。我在19年底出版的《中国优势》一书,就总结了产业生态发展的规律和扶持产业生态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比如,各个实体产业的科技创新都可以分成产品侧创新和产业侧创新,前者是从零到一,把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开发成产品原型,后者是从一到N,产品实现量产并让市场接受。中国的产品侧创新的弱项完全可以用产业侧创新的优势来弥补。具体说就是,招商引资吸引产业优秀科技企业入驻的,应该是本地的量产能力和帮助开拓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能力。
你看,试点推广的模式依然有效,只不过要求更高了,要学习别人的产业生态构建的经验,用到自己的产业里,而不是简单地抄袭别人的具体方法。就像国画大师追求的,要神似,而不是形似。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在全球市场的既有格局中闯出了一条路,获得了足够大的市场份额,也为自己赢得了发展的机会。今天,中国经济进入了下一个阶段,就是首先要回过头来补课,学会把本国的产业生态完善起来,把本国的市场做大做强,准备充分之后再向外输出,实现二次全球化。
就像西汉初年国家初定的时候,谋臣陆贾向高祖刘邦建议的:“过去骑在马上打天下,现在不能骑在马上治天下了”。
我以为,从试点模式进化到产业生态培育模式,就是从马上下来的第一步。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更多产业深度分析和底层思考逻辑,我们会在“前哨科技特训营”里分享,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全球风口”,报名加入。
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明天见!
【听课地址】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链接,进入直播间。

【前哨科技特训营】是什么?

【课程咨询】
请加“创新地图助手”:
微信:innovationmapSM
【公开课回放】
科技特训营公开课(6.22)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