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正付费的不是知识,而是见识
我坚定地认为,知识服务在未来一年里会在公众当中享有极高知名度,并很可能会有上市公司介入,而未来3年内知识服务本身甚至会出现上市公司。
以内容付费为主旨的这一轮知识服务浪潮里出现了很多领军人物,并且有很多服务直接提供给普通消费者。大致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以得到和喜马拉雅为主,主打系统性的知识服务。尤其得到,跨越全年的知识越系统、越结构化,越容易得到更好的呼应。
第二类,碎片化知识,例如分答、知乎、微博,采用碎片化问答打赏模式,或者花费一块钱参与收看、收听模式。这种零散的内容也产生了两极化:一端是以八卦王思聪为代表的娱乐型内容,从回答中获得巨大阅读量;另一端是专家型内容,进行专业指点。
以上两类知识服务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吸引了足够大的流量,创造了足够多的收入和利润。
平台知识服务的内容提供者也随之成长,例如:马东的好好说话,体量非常大;得到里最大的栏目——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作为单个频道已经达到约3000万人民币的收入;年轻的经济学家薛兆丰老师,深入浅出地教授经济学课程,他的栏目已得到了近10万的订阅量。
国外知识服务情况
国外几乎没有类似的对应产品,更没有这么多公司。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知识即服务”(Knowledge as a Service),但它并不提供知识本身,而是帮助企业或帮助平台管理、组织知识,使它更好地扩散、分发到有需求的人那里去,更像一个组织形式或者软件形式。
国外的知识服务都比较强调自动化和智能提供,并非由专家直接提供知识。
国内外的差异
第一,出版业差距太大,导致中国的知识产业相对落后,但同时也为这一轮新兴的知识服务浪潮注入有生力量。例如:互联网时代的隐士熊逸、对现代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万维钢老师等,内容付费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空间。
第二,中国早有通过名人传播内容的先例,例如小时候的评书、《百家讲坛》、《晓说》、《罗辑思维》等。国外也使用有声书,但中国借助发达的手机技术平台以及音频模式,形成了用音频传递最新知识的潮流。
第三,公众对知识的普遍焦虑。现代社会,公众对知识获取的需求与日俱增,但公众对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信息素质都不自信。
第四,互联网时代,信息严重过载,《爆款——如何打造超级IP》这本书提出信息量越大、头部越大。
今年已进入收获期
我们都看清并认同头部发展的趋势,虽然现在对知识服务有很多批评(包括内容和碎片化),但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投入内容付费。
请大家警惕,不要轻易往内容付费的坑里跳,因为这样只会推动头部更大,只能做他人的奠基石,无法自己创业成功。今年内容付费热度会继续上升,但实际今年已是头部内容的收获期,头部内容的成长会大大加快,而今年再进来创业其实非常艰难。
我们预期一年之内可能会有上市公司介入内容付费,而两年之内就会出现知识服务公司上市。这些都会使内容付费更加普及。
知识服务的未来趋势
内容付费的潮流已成,但还不是最终形态,还在向未来转变。
未来细分化知识将更加偏向专家意见化、偏向小众。而系统化知识会分裂成两个路线:一个是类似得到的精品店模式,另一个是类似喜马拉雅的内容聚集模式。
未来会从内容讲解慢慢向培训化转变,在内容讲解之后,附加答疑、讨论、习题等,包括社群功能也正在逐渐完善。
未来不管向哪个方向转变,真正大家付费的、能够变现的不是知识,而是见识。(完整内容请查看第一季4月24日《前哨·王煜全》)
喜讯:
《前哨·王煜全》第二季下周一正式上线
欢迎众位哨友奔走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