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练习课丨怎样写人物角色的心理需要

作  者:满一堂

特邀编辑:董学仁

微信编辑:张晓盈

怎样写人物角色的心理需要

  小说的产生早于心理学,这没有疑问。我想,在那段时间里,人们喜欢读小说中的心理描述,这有助于理解他人。
  那时还有好多年轻人,愿意像小说主人公那样想问题。
“绿蒂啊,只要能为你死,为你献身,我就是幸福的!我愿勇敢地死,高高兴兴地死,只要我的死能给你的生活重新带来宁静,带来快乐。”这是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里的描述。歌德写了这部小说,平复了自己的失恋痛苦,却没想到带动了很多失恋青年,模仿维特的方式自杀。后来人们把这种自杀模仿现象叫做“维特效应”。
“古堡的钟已经敲过九点三刻,他还是不敢有所动作。于连对自己的怯懦感到愤怒,心想:十点的钟声响过,我就要做我想做的事,否则我就回到房间里开枪打碎自己的脑袋。”司汤达在《红与黑》中写道。处于社会低处的青年于连,一次次激励自己爬向社会高处。后来,许多在等待和焦灼里的青年读者,也效仿于连的方式,握紧拳头,瞪大眼睛,冲锋一样闯入世界。
  司汤达被人称为“心理小说大师”。他写完《红与黑》半个世纪,世界上才有了心理学实验室和心理学家。但没过多久,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改变了为数不少的作家,他们有了前不见古人的写作内容,他们的人物心理描述都超过了司汤达。
  不要着急,我们先超过司汤达,再超过那些作家。
  心理学有一个基本原理,我们写作时必须牢记,不能逾越。这原理是:需要产生动机,动机产生行为。
  守住这个底线,我们会避免一些浅层次的错误。
  比如,写一部老年人再婚的小说或剧本,老人想再婚,孩子们反对,构成了冲突双方。故事在冲突中展开,渐渐形成高潮。后来孩子同意老人再婚,结局挺好。
  这样的小说和剧本很多人写过,却极少有人成功。我们要知道,孩子在前面激烈反对的行为,出于自己的需要和动机。那么,在后面由反对变成支持的行为,仍然出于自己的动机,这种动机仍然出于自己的需要。写不出这时的需要和动机,转变就缺少依据,显得突然,作品就显得虚假。在这方面,好多作家,包括没有成名和已经成名的作家,容易出现浅层次的错误。
  再说一个中层次的心理学,是关于需求层次的理论。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像五个台阶,由低到高,先满足低级需要,再满足高级需要,有时候也有意外。
  他说,我们需要某种“大于我们的东西”作为我们敬畏和献身的对象。按我的理解,这个“大于我们的东西”,就是我们站在一个台阶上看见的更高台阶,是我们向更高一层需要的仰望。
  我们在生活中喜欢的人,一个8岁孩子或80岁老人,我们在文学作品里喜欢的人物,一个暂时卑微或已经崇高的人,都是这样的人。
  你读过的大部分小说,主人公都是这样的人,于是有了各种喜剧和各种悲剧。鲁迅《阿Q正传》的主人公也是这样,心里充满了不现实的优越感,也用精神胜利法压抑苦闷。
  你的作品人物设计,主人公也要有强烈的心理需要,面前还要有比较大的阻碍,在这方面形成冲突,由此设置故事情节。
  现在我们进入深层次的心理状态。
  要知道人的心理需要太多,难以归类,也不完全是马斯洛归纳的机械的上升的运动。
  比如,《阿Q正传》主人公本来很穷,进城一趟带回不少值钱衣物。人们怀疑它们不是偷的就是抢的,于是去刨根问底探他的底细,他就把趁着城里造反与盗贼合伙偷抢的事说了出来。现在的问题是,并不光彩的事情,他为什么要说?
  还有,斯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赎》里,一个犯人把他15年前杀死两个人的事情告诉了另一个犯人,那个犯人又告诉了别人,这样安迪才知道让他蒙冤入狱那件事情的真相。同样的问题是,这样的重罪,杀人者为什么要说出来?
  克利弗的《小说写作教程》讨论了类似的事情,有些罪犯逍遥法外,他的秘密无人知晓,常常好像百爪挠心。作者说,我们需要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来表现我们到底是谁,知道我们为什么很了不起。假如没有了故事,我们就丧失了个人身份,我们也就不存在了。
  我们在《肖申克的救赎》里,看到了一种更为深刻的心理需要,就是安迪对自由的渴望。
  斯蒂芬·金在这方面一点也不笨拙。他不用“安迪想”“安迪又想到”来表现心理活动,而是用了你看得见、听得到的方式。
  比如,安迪知道了真凶出现的反应,用了旁观者的描述:
  那天,我后来看见他的时候,他仿佛被重重打了一耙,正中眉心一样,他两手发抖。事后他告诉我,他那晚整夜没有合眼,脑中拼命思考着整件事情。他说就好像有把钥匙,正好开启了他内心深处的牢笼。那个牢笼里关的不是人,而是一只老虎,正在咆哮。

  比如,安迪想要翻案那段时间的心理,用了外貌描写:

  安迪很有耐心地再度求见典狱长,接着再度提出要求。他变了。一九六三年,当春回大地的时候,安迪脸上出现了皱纹,头上长出灰发,嘴角惯有的微笑也不见了,目光茫然一片。当一个人开始像这样发呆时,你知道他正在数着他已经度过了多少年、多少月、多少星期,甚至多少天的牢狱之灾。
“等我出去后,”安迪最后说,“我一定要去一个一年到头都有阳光的地方。”他说话时那种泰然自若的神情,仿佛他还有一个月就要出去似的。“齐华坦尼荷,”他说,轻轻吐出这几个字,像是唱歌似的,“他们说太平洋是没有记忆的,所以我要到那儿去度我的余生。”

现在进入写作练习环节

一、抄录和思索:

  对于小说写作,有很重要的两句话:一是,强烈的需要产生强烈的动机,强烈的动机才能产生行为;二是,需要产生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产生冲突,冲突产生情节。

  抄录在你能时常看见的地方。

  有时间的话,请你仔细琢磨一下。

二、仿写:

  构思一段情节之中的人物心理,仿照斯蒂芬·金的写法加以描述。我们在前面说到了他的3个描述心理的方式,你可以选用其中的任意一种。请注意,仿写像临摹字帖一样,尽量接近原作。

  还可以仿照下面一段来写,也是《肖申克的救赎》里的文字。
“自由的感觉仿佛一件隐形外衣披在安迪身上,他从来不曾培养起一种坐牢的心理状态,他的眼光从来不显呆滞,他也从未像其他犯人那样,在一日将尽时,垮着肩膀,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牢房去面对另一个无尽的夜。”

丨审核:杨月

丨复核:周伟

(0)

相关推荐

  • 肖申克的救赎

    作为青年必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一直备受年轻人喜欢,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追梦人,在前进的道路上矢志不渝,在每一个艰难的拐角处重新出发,直到抵达终点. 剧中主角安迪,是年轻有为的职业银行家, ...

  • 《肖申克的救赎》阅读札记(原创)

    <肖申克的救赎>阅读札记 西西弗钦钦   2020.07.13--07.14 ▬ ▂▄▄▓▄▄▂ ◢◤ █▀▀████▄▄▄▄▄◢◤ █ 记录美好,分享感动█▀▀▀▀╬ ◥███████◤ ...

  • 【原创】彭雅娟:《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原创作者:彭雅娟|阿左旗高级中学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我以前就有听过,但这次是真正的完全看完.这部电影讲述了男主人公安迪 ...

  • 电影的疗愈作用,你知道么?

    "电影是最虚幻的东西,但它也是最真实的东西." --李安 你曾有过在看完某部电影后心神激荡.意犹未尽的体验吗?那部电影的代入感是如此强烈,让你不由得感慨万分,并想要立即将此刻的心情 ...

  • 重看《肖申克的救赎》

    重看了一遍<肖申克的救赎>,还是感慨万千.银行家安迪被控告谋杀妻子与其情夫而被判终身监禁.尽管他否认自己的罪名,并一再坚称自己的无辜,在肖申克监狱里却只引起一阵哄笑.安迪在监狱的头两年里受 ...

  • 写作大师课丨季羡林:我怎样写散文?

    汇俊采之文 联天下书局 / 我怎样写散文/ 文/季羡林 我从小就喜欢舞笔弄墨.我写这种叫做散文的东西,已经有50年了.虽然写的东西非常少,水平也不高,但是对其中的酸.甜.苦.辣,我却有不少的感性认识. ...

  • 写作练习课丨开创一门自己的文学语言

    作 者:满一堂 特邀编辑:董学仁 微信编辑:张晓盈 开创一门自己的文学语言 这次写作练习,我们来一个野心勃勃的尝试,寻找和建立与众不同的小说语言.这种文学语言前人没有,是你首创. 一旦有了这门独创的文 ...

  • 写作练习课丨为好读者提供一个好故事

    作 者:满一堂 特邀编辑:董学仁 微信编辑:张晓盈 为好读者提供一个好故事 有位电影编剧说自己很困惑:明明有些编剧的水平并不算低,但在观众那里看起来却不高.这原因很多,也许有一个原因,是观众看的好电影 ...

  • 写作练习课丨跨人称写作:谁是说故事的人

    作 者:满一堂 特邀编辑:董学仁 微信编辑:张晓盈 写出人物故事的复杂性 读加缪的<局外人>时,我注意到开篇那句话:"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清楚."忽然觉得与 ...

  • 写作练习课丨平凡中的不平凡藏在哪里

    . 满堂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10. 在我初学写作时,读到一句话:"艺术就是在平凡中找到不平凡,在不平凡中找到平凡."这里面有写作的方向,也有写作的技巧:如果你写的是平凡事物 ...

  • 写作练习课丨把兴奋点和写作联系起来

    作 者:满 堂 特邀编辑:董学仁 微信编辑:张晓盈 小说开篇往往是作者修改最多的地方.改到最后,作者会把平淡的地方删去,留下有兴奋点的地方.你有兴奋点拉住他们,他们才读你的作品. 有人问我,你是什么时 ...

  • 写作课丨张爱玲:写小说,是为自己制造愁烦

    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先生向我们说:"做文章,开头一定要好,起头起得好,方才能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结尾一定也要好,收得好,方才有回味."我们大家点头领会.她继续说道:"中间一 ...

  • 文学课丨王安忆:所经历的事情都已经写完了,我们还能继续写什么?

    王安忆拍纽约地铁 1 "我最初的写作很被自己的经验缠绕" "我与写作"这个题目很大,可以谈的内容有很多,今天我主要想谈两点.第一点是我的经验与写作,第二点是我的 ...

  • 苏童:写作的理由丨写作课

    写作的理由 苏童 写作需要理由吗?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说这个问题其实是在说一份非常漫长的答卷,我想从很多年前我遇到的一件事情开始说起.大概在90年代,我们一帮写作的朋友在福建参加一个文学笔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