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我才是他们的父母”:亲子角色颠倒,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637本书

《长不大的父母:如何终止家庭创伤》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为你带来一本新书,名字叫做《长不大的父母:如何终止家庭创伤》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约翰·鲍比(John Bowly)曾提出「亲子角色颠倒」这一概念。
所谓的「亲子角色颠倒」指的是父母向孩子撒娇的行为。正常情况下,父母理应满足孩子的需要,而不是向孩子撒娇,要求孩子满足自己的需要。

我举个例子,听到孩子讲起一件得意的事情,是亲子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然而,有的家庭里却是孩子不断地听父母自吹自擂,并被要求给予父母情绪价值。
甚至,有的家庭里,孩子还会被要求去承担照顾父母的责任,如,放下自己手里的工作去帮助父母完成课题,听父母倾诉工作中的烦恼,等等。
但是,这对于孩子来说,很明显是不公平的。
01.
为人父母,
你做好觉悟了吗?
无论你因为什么样的原因选择孕育自己的子女,你都要明白,为人父母,意味着你已经成为了一个懂得给予他人快乐,而不是一味向对方索取的人。
也就是说,你已经有了以孩子期待的方式,而非你认为对的方式去爱你的孩子,帮助他们成长的觉悟。
你能够在孩子提出我不想要吃这个、我想要休息、我想要做XX时,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诉求,哪怕你觉得孩子应该做XX。

因为,后者其实并不是孩子的诉求,而只是你自己的诉求。

就像你不愿意去配合别人做你不喜欢做的事情一样,孩子同样也有不配合你的权力。你若只是因为对方是你的孩子,并对其进行操控,这很明显是不公平的。
然而,遗憾的是,一个人如果没有在儿时得到足够的爱,那么即便他长大成人,身上的幼儿属性依旧不会从他心中消失。
也就说,即使他在肉体上已经长大成人,心中还是一个爱撒娇、缺乏责任感且依赖心极强的小孩,所以,会遇上育儿不顺,与孩子冲突不断,就不难理解了。
虽然,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可能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反倒会指责孩子没以前那么懂事听话了。
02.
不成熟的父母,
受伤的小孩
如果父母的内心还是一个小孩,那么就很容易在养育小孩时,去采取一种不成熟的方式去对待他们。
这样的爱,虽然看似非常伟大,实则是非常自私的。因为,他们所有爱的出发点都只是为了去满足自己做个好父母的需要,而不是去帮助孩子成长。

一个典型例子,便是过度宠爱。
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做法的根源在于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受到任何伤害。
他们通常会采取的做法,便是360度无死角地保护自己的孩子,哪怕违反规矩的是自家的孩子,也只会轻描淡写地说上一句「他还只是个孩子」。
结果,父母的过度保护下,原本规范人类行为的自然规律在孩子身上不再起作用,孩子的任何行为都能够得到满足,无论是否合理。
长大成年后,他人在理所当然地接受挫折时,这些孩子只会去抱怨命运的不公,然后因为一点点的挫折陷入崩溃。
第二个,是隐形虐待。
即便孩子被父母百般压榨、无视、虐待,他们依旧会在父母身上寻求爱,这是人之常情。
因此,不少父母便会利用这一点,对孩子进行威胁、恐吓,如,孩子不听话时,告诉孩子,「你要是再不听话,我就把你扔掉」。
结果,父母的刻意调教之下,孩子的内心充满了混乱,时而自负,时而自卑。

第三个,是把孩子当情绪的发泄口。
颠倒亲子角色的父母不论在哪儿都没有同伴。他们不仅讨厌家人,而且从学生时代开始身边就没有朋友,公司里也没有与之亲近的人。
因为,他们在生活中总是不断地逃避其实无法逃避的人生问题,所以,无论走到哪里,都很难与他人有真正的交流,只能通过向孩子发泄不满,来得到些许安慰。
一旦这些要求没有办法实现,就会进一步发展成对孩子的愤怒与指责。
第四个,是施恩图报。
有的父母可能会在做出决定以前,反复向孩子强调「我是为了你才balabala」的;这虽然是一句无心之谈,但是却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以至于让这些孩子在长大成人后,都无法坦率地接受他人的善意。
于是,这些孩子难以分辨他人情绪的孩子,通常也很难给予对方想要的回应,最终不断地与真正的幸福擦肩而过。

最后一个,是假性互惠。
这些父母通常会利用孩子的信任,来对孩子进行精神控制,最终让孩子陷入到「如果我不依靠父母,就活不下去」的境地。
这样一来,父母即使对孩子再有诸多挑剔、指责与打压,孩子还是会因为因为父母的不嫌弃,选择与他们在一起,成为他们的附属品。
03.
颠倒的亲子角色,
焦虑的孩子
读完前面的内容以后,你可能会感到好奇,在「亲子角色颠倒」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究竟会变成怎样的成人呢?
无疑,他们的心中会产生焦虑、孤独与自我怀疑。
帮助孩子解决内心冲突本是父母的指责,但因为亲子角色被颠倒,孩子被迫承担起了帮父母解决内心冲突的小帮手。
父母们会按照自己的期待去养育孩子,并利用为人父母的权威和孩子的信赖,要求孩子去成为一个让自己100%满意的人。
然而,这对于孩子来说,便是全盘否定真实的自己,做父母手里的「提线木偶」。
遗憾的是,人只有在被允许做自己时,才能够实现心理层面的成长。
所以,这些不被允许做自己的孩子,即使长大成人,内心深处还是会因为无法被人接受与理解,产生焦虑情绪。
更有甚者,比如笔者,心中还会充满愤怒与恨意,认为自己不该被这样对待。
最终,他们会成长为既不知道该如何与自己的父母,也不知道该如何与周围人相处的大人。

那么,对于这些孩子,该如何去改变现状,重建自我呢?
这里有一个方法,简单粗暴,但是非常实用,那就是离开对方,找到真正喜欢自己的人。
这个人可以是伴侣,也可以是朋友,是咨询师,

总而言之,就是要找到一个发自内心的喜欢你、尊重你的人,建立起一段对等的关系,并以此为模板,严格筛选能够进入你生命里的人,在关系中治愈关系留下的伤。
以上,便是全书的内容。
祝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