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 我读《经典中医启蒙》(4-6)

图: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四章

图 |《经典中医启蒙》第四章的部分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经典中医启蒙》的第四章主要是讲中医里头的三焦,及其运行规律。然,作为一个非职业医师,我却不关注那医学的东西,我更多是截取与自己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内容。在我看来,于平日,照顾好自己,安顿好家人,就已是有所足够的了。我们无需将自己的手爪,给伸得过长。
看人世,发现,当前时代的人儿,都喜欢追随上流社会的人儿,并争相模仿他们的生活和运动。如,见社会卷起一场吃素的饮食风尚,自己也跟着去吃素,而不曾懂得去倾听自己的身体,问一问那个天天被自己带着奔跑的物质体,能否消食得了,这般的素生活。素是雅的,但健康,绝对不是简单的雅,就可以的。
就我而言,我是少吃肉的,但不等于说我是那个不沾荤的人儿。在日常生活里头,倘若感觉自己身体有了渴望,我就会去吃点让自己欢喜的肉类食物的。在我看来,吃肉亦是雅的。而那些对饮食有偏执,却不懂去感受身体状况的人儿,是不雅的。饮食不是为了满足外边的人儿,饮食也不该成为标准,饮食更不宜作为社交的手段。饮食应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
重要的是,在陪伴孩子的日子里头,我多半都会在饮食上有所注意的呢。我不会鼓励孩子多吃,也不认为吃多是福,更不会看着社会鼓吹哪种食物最有营养,最为大补,自己就去买来给娃吃。我只是提醒孩子说吃饱就好,不要贪多。并引导孩子去感受自己饮食前后的身体状况。这是因为,我坚信一个人的饭量,是与自己的身体状况、食物的容量、当下的心情等,有些关系的。
也因此,我认为,如何吃好自己碗中的那口食物,怎样选菜烹饪,不仅是自爱爱人的最佳表现。更是在为自家孩子做示范。自剪掉脐带、学会呼吸的那一刻开始,我们的一生里头,有着太多的时间,是在餐桌待着,与食物打交道。如何饮食是重要的,吃好了食物,我们与孩子都能少受罪,身体亦能有保障。不仅如此,我们还能从中学会亲近自身,观察自己。在这人世间,身体才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是父母所给予的最好家园。并将陪伴我们一生一世。
但,呵护好身体这朋友和家园,不仅仅是吃好就行的。我们还要懂得如何运动,怎样开阖气机。这就好比是说,吃进食物是装修房子,让她美丽稳固,可开窗关门却是在做换气之事。而这,李辛亦有说的呢。他说,“在你决定是练跑步还是练太极之前,最好先搞清楚自己当下的气机方向,是需要开还是阖。比如,工作一天了,很疲劳了,身体的气机需要阖;晚上九点了,身体的气机需要阖;刚做完一个紧张的项目,精神身体都需要放松,气机需要阖”。
就我而言,在每做完一个个案之后,我都会让自己闭眼睡觉。这是因为,个案的咨询,需要我的专注和用心,要给予相当的聚精会神。要调动我的全身心力量来去思考。咨询的工作,每说一句话,都要思量斟酌,是用脑耗神。待得个案结束,看文过多的我,就需要闭眼睡觉,放松休息的了。
而后便是给予自己少许的时间,瑜伽散步,摄影看花。再便是阅读烹饪,与娃嬉戏,将自己的心和脑,都给投入到轻松的活动里去,让身休憩,让心自在。有时则会无所事事地待着,看白云,望流水,戏池鱼。不然,我会有说不出来的透支之感,与身心疲倦的呢。
这用在养育上即是,每逢瞧见孩子看了会动画片,我就会鼓励他起来蹦跳,活动筋骨,喝水休息,并告诉他说,人要活动,要休息,不能一直看动画片的。这身体要保护好,她是我们自己最好的亲密伴侣。有的时候,看孩子投入在陶泥制作里,安静了好长一段时间,我就过去与之交流,唤他出来陪我玩,与我一起做动作,站着晃动晃动。
及至晚上八点半,最晚是九点,我就会让孩子收拾东西,并告诉他说,“再爱创作,也要顾好身体,余下的事儿,明日再说”。而后便是关灯入睡。孩子也算懂事,知道妈妈说收拾东西,就是要关灯的了,多半都会赶紧跑卧室,准备入睡的呢。收拾东西就是我们家的入睡仪式。偶尔之时,孩子不愿入睡,我就会讲些故事,将其引入梦乡。让他宁静。而非走向悦雀。
这是因为,儿童在自己喜欢的事上,是容易痴迷忘疲的,父母要懂得去做提醒,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人的生命,不是只有思考、运动、活动、学习的,人的生命,还需要相当程度的休息、放松、睡眠、安静。不懂休息、不会放松的人,是容易疲劳早衰的。人,不论成人还是孩子,不宜活得过忙了些。在这忙碌的人世,我们要有魄力与胆识,带着孩子,安心走在合符于道的轨道中,为身体这家园,做着开窗有时、关门有道、饮食有度的事儿。

第五章

当我在读《经典中医启蒙》第五章的时候,我的脑海不由浮现这么一句话,说,“阅读要懂思惑”。其实,这话在阅读任何一本书的时候,都是适用的,要懂得去对某些有疑惑的地方,进行深入的思考。如此一来,我们在读一本书,看几行字之时,就能得到超越眼前所见的其他更多的了。

如,李辛告诉我们说,“对于现代人,损伤下焦最重要的因素是睡觉太晚、神气过用、用意太过、用眼过度,手机、电脑不间断使用......《黄帝内经》说,眼睛是神气出入之所,也是五脏六腑的精气上注之处”。这话是对的,在我年幼之时,老辈就常与爱看电视的我说,看多了电视,会眼累神伤的。

而我自己亦有同样的感受,即在看了一整天的电视之后,自己就觉脑袋发胀,就想倒床而寐。不仅如此,人在想多了事之后,脑袋也会有难受的发胀之感,高中之时上了一天的课,及至黄昏,我就会有看不进书的饱胀之感。

是时,将自己给扔进水里,用那温温的水,好好地泡一顿,就会舒服不少,轻快些许。当然,出门购物、入山奔跑,亦是不错的休息方式,和头脑转换方式。若是时间许可,躺在床上,静静地睡会觉,亦是好的。然,学生时代的我们,留给自己自由安排的傍晚时间,是不会有太多的。

可,前段时间,我在庆山的访谈中看到一段话,她说,“有一阵我发现自己面容似乎变得好看。…那时闭门不出地持续工作,没有任何活动,就是在电脑前面跟小说扛着。应该是很消耗。但它让我整个人显得很清静”。在那时候,我是迷惑的,因为,在那之前,我就有读李辛的作品。

对此,庆山的解释是,“可能是因为长时间心无杂念,完全投入在书中这些人物精神求索的状态里头”。自那之后,我就真的懂得了李辛书中的一句话,他说,“学中医要这么去学,不用太迷信书,要多感受自己。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慢慢地对自己有感受之后,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别人和周遭的变化了”。其实,看任何一本书,都不要太迷信书。不然,真的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呀。

其次便是,李辛在这一章里提及的其他认知,同样是能带给我们自己相当的心灵触动的。并能因此将其给有所选择地,迁移到别的其他学科学习中去。如:“学习中医,培养的是我们内心的感受力,而不是大脑的记忆和逻辑能力”。而我在一篇文章有提到说感受力的获得,对于各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

这是因为,人对各门学科知识的记忆及逻辑分类等,并不难。难的是,我们如何去感受,怎样去睿智。所以说,在日常生活里头,我们也是可以去感受自己,观察自己的呢。感受自己与观察自己,并不神秘。如,在出门之时,候车之时,我们就可去观察自己,感受自己。以前的我,逮着时间的缝隙就在阅读,而今的我,学着去观察。自己或旁人。

不仅如此,在其他的时间里头,如饮食之时,我们就可关了音乐,闭了电视,而后便是一边进食,一边观察,去感受什么食物能让自己欢喜而舒服,什么食物却让自己难受。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并对食物做适当性的筛选。我家的餐桌礼仪是很少的,但有极其重要的一点即是,吃饭就吃饭。电子产品靠边歇,手机被调为静音,音乐待会听。在这期间,我亦不多言多语。不会想着定要与孩子上什么课,交流什么特别的话题。只是偶尔会与孩子说上几句话。

而这,李辛亦有说的,他说,“至少知道:一、吃了什么东西舒服,什么东西不舒服;二、跟谁在一起舒服,跟谁在一起不舒服;三、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会比较安心,或者反之,会睡不着觉、纠结和难过。一旦对自己身心的运作规律越来越明晰,就知道怎么来调了。生活中时时刻刻留意观察自己,就可以时时刻刻调整自己,这是真正的养生…要认真学中医,如果不训练自己的内心,不设法让自己有安静的能力,那只不过是学了一些文字、理论而已。”。

除此之外,李辛还有一句话,让我深有感触,他说,“大脑的运作有一个习惯,会选择自己觉得简单、容易吸收的东西,但容易吸收的东西对我们未必有用”。我想,这大概便是人的惰性使然吧。人是一个极其懒惰的物种,简单而易吸收的东西,如快餐文化,无需用心,眼睛一扫便是足够。而那些有深度的东西,却往往会是需要我们用心,用力,用劲。这是不容易的事儿。

如《道德经》、《黄帝内经》、《金刚经》、《六祖坛经》等,就是一个有难度的不简单、不易吸收的东西,还有那些让人安静的文字,也没有极具煽动性的快餐文化、营销软文吸引人。但以我的经验来看,倘若我们懂得去克制自我惰性,逆转人性特质,违逆头脑的惯性运作,有意识地去挑战自己,看是有难度的东西,时间会让我们开出芬芳之花的。在这期间,我们是与自己的人性特质在做较量,结果终会实现超越,走向新的突破,收获新的世界。

第六章

在我看来,《经典中医启蒙》第六章的中医专业知识就显得是多了些,看得我都有点晕。尤其是中医的望诊部分。我所知道的“望诊”,似乎没那么复杂,像古人那样瞧一眼,就心知肚明的了。当然,古人对病人瞧一眼就清晰的望诊,大概便是大师级别的望诊了。

尽管如此,我仍能从中找到让我有触动的美言佳句,如“我们生活中所有的瞬间,所有事情的生灭浮沉,都是因缘和合,是所有的力量一起出来的结果”,就让我有触动之感。所以说,世间的一切发生,极有可能都有我们自己的参与,有我们的责任在那。
那自然地,我们要懂得去向内察觉,让我们具备相当的力量来去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个部分责任。不要对他人有着太多的责难。不要想着去指责他人。要用心去改变自己,去完善自身。多读让人平和而安静的文章,以让自己专注和平和。少点激动,少些兴奋。心随境转而有所荡漾,只会在这宇宙的地坛里敲击更多的杂音,乱了他人,扰了他物。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少些执着,对于日常的生活,多点自然,多些淡然。尽可能少些求待。对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要有着忒多的掌控之心。不要想着去历经风浪,不要渴求折腾,不要追求潮流的价值取向,以为折腾才是活着有深意的人生。如此一来,我们的心与身,就能走向简单,持有质朴。人这一生的深意之所在,真的不是折腾。人间潮流价值取向里头的折腾,在很多时候看来,只是一种看似繁华的瞎折腾。
所以说,在年轻之时,要尽可能地多读一些有深度的能带给自己有正向价值导向作用的好书。尽管那些有深度的书,如《道德经》等,往往会是带给自己阅读的障碍,让自己有一定程度的畏惧之心。其实,阅读的过程,本是与自己头脑惯性做较量的过程,是在违逆自身头脑喜欢简单易消化的东西的惰性。成年你我,要学着啃那硬骨头。切莫为消遣而胡乱读书。书中认知,经由眼睛所见,走进你我心灵,是会产生相应的导向作用,影响你我往后生命走向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