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我是这样读的
文/安水如
图/安水如
在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我是将“阅读”给当成是且以度日的消遣,是囫囵吞枣地阅读,所读主题,更多是小说,童话,故事,未解之谜,以满足那年纪的自己的猎奇之心。并会将每一本书,都给读完就好。
至于阅读的方法,那是随心所欲的。那时,我住乡下,身边的大人都有各自的事要忙,没有人告诉我要怎样来去阅读。我也因此能够完全地按着自己的意愿来去进行自由自在的阅读。即,想将这书,怎么读,就怎么读。这让我对阅读的兴趣,有增无减。
如,在读古典作品《红楼梦》的时候,我是见吟诗作对的篇章,就跳而不读的。那时候的我,不喜欢啃那文绉绉的古诗词,我就对里头的故事情节,感兴趣。并喜欢看那结局,想知道小说的最后,那些人都怎么样了。
又如,在拿到一本新的小说的时候,我一般是先看开头,后翻结局的。我想知道那作者笔下的主角,到了末尾的时候,有没有得到美好而幸福的团圆结局。小学阶段的我,喜欢花好月圆或美好幸福的团圆结局。我不喜欢物哀的衰败之迹。也爱不上那支离破碎的衰败。
而有时,在拿到一本书的时候,在不曾有读封面等之前,我就会从中间部分去开读的。即,用手将书给打开后,呈现在自己面前的是哪一页,自己就从那一页开始读起。并带着关键词,如某个人名,或地名,去时而往前翻,时而往后读。于我,这样的阅读方式,真的有点是破案的感觉,总能让我对阅读,有爱不释手的欢喜。
到了初中,我就开始学着在书上画线条,准备一些包装精美的笔记本,用心地记住书中的新词汇,好句子,回头将其给用于写作。所读书目,也因此扩展到了爱情小说。
记得,那时的我,就爱读琼瑶等言情作家们的作品,并会将书给藏被窝去,在晚自习结束后,偷偷地躲着读,为之陶醉。老师就像猫抓老鼠,或警官破案那样地嗅闻言情小说的味道,突击检查,找来它们,进行没收。
而在家的时候,我就不用躲被窝看书。我的家人对我所读书目,不作过多干涉。我也因此从琼瑶等人的作品里,学到了不少美丽的好词好句。并对爱情小说,有较为理智而清醒的看法。我不会将爱情小说给一棒子打死。
不仅如此,我还从男孩子手里拿来武侠在啃,从《白发魔女》,到别的其他经典作品,只要能找到,我都会去翻的。并因此发现,其实,武侠小说也是很值得去认真翻读的好书。而所谓的“没用”,大概是粗暴的评判。是没有认真去深读里头的文化精华,就给予头脑层面的粗鲁判断。这是不妥的。
后,我学着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来去标注书中核心的观点,重要的东西,并会在书籍的空白处,做笔记,写下当时的感受。这在无形中就训练了自己如何来去将一本厚书给读薄。是时,我开始阅读教育类的书籍和作品,并接触探索生命的古今中外的书籍作品。
更为重要的,我还像做笔记那样地,在一些白纸,或废旧纸张的空白处,画些奇奇怪怪的,大概是只有自己才能看懂的草图,符号,图形,线条等,以帮助自己梳理书籍脉络,核心主旨,或,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等。一些小说的人物关系,或故事情节,是很复杂的,需要梳理,才能有所清楚。
此外,我还会尝试着写些读后感,以训练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我看来,这思考与写作,都是能力来着,是像刀那样,虽说有天分的存在,但也需要有所训练,有所打磨,才能发亮而尖锐的。这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那样,“玉不琢,不成器”吧。
不过,我对写作的自我训练,对读后感的记录要求,并非来自于外来压力的任务。我是真心爱上写作,喜欢文字,热爱记录,而后才是自觉地去书写,记录。并因此总是将自己给写到忘我的程度。文字于我,真的就是一汪清泉,是能够让我在一个人的时光里,也能活得自在而喜悦的表达方式。
毕业后,我深刻意识到,在合上最后一页书就去记录,乃至于分享的方式,是过于草率的。是急躁而匆忙的。因为,这书中一切,并非来自于我们自身的实践经验。不一定会是适合于自身,适合于他人。而书写,和记录,就要竭尽所能地对他人有所负责,轻率不得。
这一思想认知的改变,促使我在将一本书给读完之后,就试着去将里头的核心部分,给抽离出来,并在整合里进行深加工。在这期间,如有不懂,我就会对那书进行二次阅读,或多次阅读,直到自己对其已是进行了深入理解,并能够有所实践。在实践里过滤筛选整合书籍内容,后有选择地予人分享。
倘若在实践中对书中某些观点有所困惑,我就会去观察周边,观察他人,并去物色别的其他书籍,进行扩展性阅读。如在读完庆山的作品之后,对里头提到的华德福理念,有所不明,我就去找与华德福有关的书籍作品,进行扩展性的深入阅读,如此一来,对这华德福的理念,我就多了几分清明。
而今,在阅读的时候,我不再是简单记住作者的观点,而后便是依葫芦画瓢般地去实践,去模仿。我更多是去阅读,作者为什么会是这样表达,而不是那样写。
亦会用心地去揣摩,作者这样表达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思维方式,和觉知角度,及心胸境界。倘若是我,对同一问题,同一事儿,我会如何来去表达,怎样来去观察。
因为,在我看来,观点不重要,答案不重要。这观点背后的思维方式、觉知角度、观察视角、心胸境界等,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而记住观点,更多不过就是用自己的脑袋,来去承装他人的心念罢了。
由此一来,在阅读上,我已是往深度去跋涉的了,我不再是简单地读那文字的字面意思。也不仅仅是为了记录而阅读。我更多是带着思辨性的思维来去阅读,乃至于在清醒和观照中阅读。与作者和书中观点,保持距离,但又不疏离。
当然,过些年,待我经历再多一些,阅历再丰富一些,我想,对于阅读,从方法,到技巧,及内容,和类别,那又会是有所变化的呢。世间一切,都在变中平衡。身边的一切,包括我们自己,也该是变中平衡。不然,病态终会来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