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骨穴
束骨穴(shù ɡǔ xue)出自《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屬足太陽膀胱經,束骨為第五跖骨小頭之古稱,此穴在其處,故名束骨。束,捆也、束缚也。骨,水也。束骨名意指膀胱经的寒湿水气在此聚集不能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寒湿水气和下部经脉上行的阳气,二气交会后聚集穴内既不能升亦不能降,如被束缚一般,故名束骨。俞,输也。本穴的水湿之气来路为膀胱经,去路则是膀胱经之外的足背各部,有对外输出气血的作用,故为膀胱经俞穴。
【取穴位置】
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位置】
在小趾外展肌下方;有第四趾跖侧总动、静脉;
有第四趾跖侧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分布。
【功能主治】
头痛,项强,目眩,癫狂,腰腿痛。
【穴位配伍】
配肾俞、太冲治目眩。
配殷門、昆侖,有舒筋活絡止痛的作用,主治腰背痛,坐骨神經痛。
配百會、肝俞,有清頭目,調營血,平肝風的作用,主治頭痛,目眩。
配大椎、風池、天柱,治頸項疼痛。
配百會、內庭,治急性頭痛。
配申脈、照海、水溝、十二井穴,治癲癇。
【穴位治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足太阳经所注为“输”。
針灸甲乙經》:暴病頭痛、身熱痛、肌肉動、耳聾、惡風、目眥爛赤、項不可以顧、髀樞痛、泄、腸癖,束骨主之。寒熱腰痛如折,束骨主之。身痛、狂、善行、癲疾,束骨主之。
《備急于金要方》:狂易,多言不休。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目眩項不可回顧。
《百癥賦》:項強多惡風,束骨相連于天柱。
《循經考穴編》:主本節腫疼,足心發熱。
你身边的健康顾问。公众号联系人:赵先生,手机号:18568446039,微信号:
HNayzds,抖音号:ay6392,地址:河南省安阳市吉祥春天12号楼5单元1楼西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