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千古名文,背后竟是一场“不伦恋”? 2024-05-29 04:30:51 欧阳修每个朝代的官场都充满明争暗斗。自古以来,文官之间的攻讦有一种惯用手段,就是从对方写的诗文中挑刺,以证明作者的政治立场或生活作风有问题。仅北宋一代,就有两位名臣先后中招,一位是欧阳修,一位是苏轼。苏轼是因为写诗“讥刺”王安石变法,被政敌构陷下狱,酿成“乌台诗案”。相比之下,欧阳修虽然没坐牢,却比苏轼更难堪: 他因为一首“小黄词”,竟被卷入到一场莫须有的“不伦恋”中。“词”这种文体,最初的题材多为男女间的风花雪月,由歌女配乐演唱。宋代士大夫一面认为词不登大雅之堂,一面却又对填词情有独钟。最奇怪的是欧阳修,此老作为当时的文坛领袖,一面大力宣扬“文以载道”,一面又填了不少污力十足的“小黄词”,其中一些文字之香艳露骨,让人脸红心跳。 比如《醉蓬莱》:“半掩娇羞,语声低颤,问道有人知么”——写女子偷欢时的紧张,“却待更阑,庭花影下,重来则个”——写幽会后意犹未尽,惦记着花前月下“再来一次”;又如《蕙香囊》: “宝檀槽在雪胸前,倚香脐、横枕琼臂”; 还有《蝶恋花》:“几叠鸳衾红浪皱,暗觉金钗,磔磔声相扣”……就算不懂词的人,单看这些“雪胸”“香脐”“叠鸳衾”“声相扣”的字眼,也会有“开车”的既视感吧。 大概是因为才华出众,官声又好,欧阳修的多数小黄词, 基本都被当时的文人圈视为游戏笔墨,酒宴时让歌女唱唱,乐呵乐呵就得了,很少有人去对号入座,也没觉得欧阳修的“作风”有问题。直到一首《望江南》,让这位词坛“老司机”差点翻车。那年的开封府审理了一桩通奸案:欧阳晟之妻张氏与家中男仆私通,事败见官之后,张氏不仅对奸情供认不讳,竟还供出了婚前的一段“不伦之恋”:自己小时候寄住在舅父欧阳修家时,舅父对自己常有一些暧昧之举。欧阳晟是欧阳修的堂侄,这个张氏虽然名份上是欧阳修的外甥女,其实是欧阳修的妹夫张龟年与前妻所生,欧阳修的妹妹只是她的继母,所以她和欧阳修并无血缘关系。后来张龟年病故,继母就带着她投奔欧阳修。一直等到张氏长大成人,欧阳修便以舅父的身份主婚,把她嫁给了欧阳晟。 至于张氏为何要在此时指认欧阳修曾对自己“不轨”,一种可能是出于无知和恐惧。张氏投奔欧阳修时只有七岁,面对一个相对陌生的男性长辈,加上当时保守的观念,她把舅父一些正常的亲昵视为调戏是有可能的。如今在惶恐之下,把这些旧年的“隐情”和盘托出,以图减罪,也不难理解。当然,她当时是否受到某些官员的“诱供”,以此作为攻击欧阳修的把柄,也很值得怀疑。当时范仲淹、欧阳修等人发起了一场改革,史称“庆历新政”,由此得罪了大批官僚。他们污蔑欧阳修等人结党营私,并到处罗织罪名,一心要把他搬倒。 宋仁宗张氏爆的这段“猛料”,立即在朝野上下掀起轩然大波。政敌们自然大肆攻击欧阳修是衣冠禽兽伪君子,连宋仁宗也要欧阳修给个说法。欧阳修当然矢口否认,并一再强调:张氏当年寄住自己家时只有七岁啊,自己就算再“风流”,难道会和一个七岁的小女孩发生什么吗?应该说这种反驳是很有力的。不料,从政敌阵营中跳出一个叫钱勰的官员,对欧阳修冷冷笑道:“七岁,不正是学簸钱的年纪么!”听到“簸钱”二字,欧阳修立即明白他在说什么了,竟一时无言以对。什么是“簸钱”呢?它是唐宋时在小女孩间流行的一种游戏,玩法非常简单:每人轮流抓一把铜钱撒在地上,以正面或反面的多寡决定胜负。钱勰提起的“簸钱”,出自欧阳修写的一首《望江南》: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怜枝嫩不胜吟。留取待春深。十四五,闲抱琵琶寻。堂上簸钱堂下走,恁时相见已留心,何况到如今。 江南柳从字面看,这首词似乎没有那么“污”,但稍有文学基础的人都能读出别样的意味。“柳”是经典的女性意象,而“成阴”一语双关,字面意思是树荫,却又暗示女孩的成熟。“江南柳”既然“未成阴”,就是说女孩年纪还小,于是“人为丝轻那忍折,莺怜枝嫩不胜吟”——人不忍攀折柳枝,黄莺也不忍站在嫩枝上唱歌。这两句互文见义,“人”与“莺”都指代多情的男性;“留取待春深”——既然年纪还小,那就等她长大再“下手”好了。再看下阙。转眼女孩已是十四五岁的年纪,词人见她“闲抱琵琶”的样子,不禁回想她当年“堂上簸钱堂下走”的可爱情态。“恁时相见已留心”——那时候就已经对她有意了,“何况到如今”——何况如今她真的已到了“绿柳成阴”的青春年华呢。读罢全篇,这就是一个“怪蜀黍”爱上“小萝莉”的故事嘛!女孩还是“簸钱年纪”,就对人家一见倾心,而且垂涎了好多年,一直看着人家从“叶小未成阴”长到十四五岁。虽说没有明写自己有没有“下手”,但光是这份心思就够让人侧目了。这首《望江南》选材独特,感情深挚而又略显“重口”,还有“簸钱”这样的细节描写,时间跨度好几年,怎么看都像意有所指。而张氏在欧阳修家住了七八年,出嫁时正好是“十四五”,难怪这首词越看就越像为她而写的。由此一来,张氏是“人证”,这首《望江南》是“物证”,欧阳修差不多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尽管同僚和朋友们一再为他鸣冤叫屈,还拿出他的许多佳作证明他的文风一贯“飘逸清远,皆(李)白之品流也”,甚至否认这首词出自欧阳修之手,纯属政敌们的构陷,但都无济于事。 滁州 醉翁亭不久,朝廷的处分下来了: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刺史。时隔千年,这场疑案的真相早已无从查考,但他在滁州写下的一篇文章却千古流传,这就是《醉翁亭记》。由于欧阳修的才华和政绩,没过几年他就被朝廷召回,最后是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致仕,死后还被追封为国公。这段疑案也就不大为人所知了。 赞 (0) 相关推荐 欧阳修“望江南”绯闻 欧阳修"望江南"绯闻 欧阳修写过两首<望江南>,一首写人,一首写蝶,都写得无比传神,有着轻柔的美感.轻吟着,一个字一个字从心里吐露,花丛中翻飞的蝴蝶,堂前可爱的小姑娘 ... 千古名篇《醉翁亭记》的背后2 就像贾母宠爱红楼众姐妹一样,时常要做局,让姐妹们一起聚聚,吃饭聊天玩游戏. 钱惟演也是如此,他很少给欧阳修他们安排琐碎的公务,反而支持他们游山玩水,写诗作文. 有一次欧阳修和同僚到嵩山游玩,日暮黄昏, ... 千古名篇《醉翁亭记》的背后3 等他们回来,朋友们就打趣这个女子,问他们去了哪里. 没想到这位女子倒是十分坦荡,直言,"去了凉堂睡觉,可惜丢了一支金钗,找又找不到." 说完,还十分惋惜和苦恼. 众人听后起哄,欧阳 ... 道德君子欧阳修的绯闻:“帐薄不修”与“私从子妇” 作者:陈二虎 一.叶小未成荫 欧阳修是历史倍受人尊敬的一代儒宗,曾巩说其"蓄道德而能文章者",苏轼说:"欧阳子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此非余言 ... 这是欧阳修的一首艳词,直接让他身败名裂,数百年来争论不休 最近<清平乐>热播,每日跟随电视播放,小佛手贱跑去看后面的预告,不由得为欧阳修捏了一把汗--宋仁宗宠爱的张娘子恨上了欧阳修,并计划从欧阳修的艳词上找错误,以此来构陷欧阳修.历史上真实的欧阳 ... 怎样搞臭一个名人 一代文宗如欧阳修,都逃不掉私德流言的包围侵扰,作为我们这个时代偶然赢得一些小名声的所谓名人,遇见似是而非的流言时,又怎能保证自己一定可以全身而退呢?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冰川思享号(ID ... 《陈情表》:千古名文背后的冰冷现实 《陈情表》:千古名文背后的冰冷现实 这篇千古名文只有八十一个字,却值得很多人学一辈子 文章到底写多长才合适?现代人似乎都喜欢长篇大论,但在古人眼里,能用一个字说清楚的绝不用一句话,能用一句话说清楚的绝不用一段话. 所以,古人留下的经典名篇大多都不长,言简意赅,回味不穷.即便是在现代,散 ... 西晋鲁褒《钱神论》全文,翻译和赏析这篇千古妙文 <钱神论>选自<晋书·隐逸列传·鲁褒传>.本文名为论,其体实近似赋.文章以酣畅淋漓的笔调揭露了金钱"无德而尊,无势而热",其力量无处不在的丑恶的社会现象,具 ... 《岳阳楼记》完整版,千古名楼,千古名文,朗诵超赞! 《岳阳楼记》完整版,千古名楼,千古名文,朗诵超赞! 王勃最为经典的一首诗,与其千古名文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公元676年,唐朝著名诗人王勃去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经洪州,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了千古名文<滕王阁序>,序末附<滕王阁诗>,全诗以凝练.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的内容,气度高远, ... 新娘婚礼现场大喊“我有病”跪求悔婚,却拒退彩礼?是骗婚还是另有隐情,闹剧背后竟是两场悲剧…… 这年头,结婚离婚的闹剧已经不稀奇了,可最近有一场"悔婚闹剧"竟火上热搜,引来2.8亿阅读量的围观-- 音频打卡 (BGM: Hey Jude-Imaginary Future K ... 千古名方:补中益气丸,一文告诉你如何使用!值得收藏! 处方来源:元<丹溪心法>卷十九第二页,补中益气汤方.组成:黄芪.人参.白术.甘草.陈皮.升麻.柴胡.当归.剂型:水丸.服法服量:每服6克,日服两次,温开水送下.功能:益气升阳.调补脾胃.适 ... 文炳的由来—每个网名的背后都是一部电视剧的主角 我不知道你没有和我同样的感受,总感觉自己的名字怪怪的,感觉别人的名字就特别好. 高中语文老师 因为感觉自己的名字不太好,在高二的时候,在自己的作文本里,加了一个小纸条,大概意思是:请语文老师,帮我换个 ... 文言文名文230篇小集 岳阳楼记 [宋代]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