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
随着老龄化的来临,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死亡和残疾的三大原因之一。
脑血管病与劲动脉斑块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研究发现血管狭窄不是导致脑卒中的唯一原因,许多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并无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相反在许多<70%甚至<50%的劲动脉狭窄患者却发生了脑卒中,研究证实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是引起脑卒中的重要原因。
不稳定斑块,是指易发生破裂,产生血栓并快速进展为罪恶斑块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主要的特点有大量的炎性反应、大的脂质核、薄的纤维帽、内膜剥蚀以及表面血小板聚集、斑块出现裂隙、平滑肌细胞和胶原含量减少、新生微血管形成等。其中斑块内有新生血管形成的是不稳定斑块的重要特征,是导致斑块破裂与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原因。
影响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因素主要包括:炎症;氧化应激;血管力学因素斑块内新生血管等,其中斑块内新生血管起着重要作用。
常规超声:
常规二维超声可以准确判定斑块的位置、大小、形态、回声,并观察颈动脉狭窄程度,甚至斑块表面的溃疡和斑块内出血,不同回声代表着斑块成分的变化。根据斑块形态、回声、纤维帽厚度及完整性可评价斑块的稳定性。研究显示,无回声斑块比有回声斑块更容易发生脑梗塞。也有学者通过观察斑块的体积、斑块表面的溃疡深度、不规则性和纤维帽的厚度来判断劲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但常规超声对溃疡斑和斑块内出血的检测受限,且斑块的性质主要依靠操作者的经验和主观判断,具有一定局限性。(颈动脉斑块的认识误区)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
弹性成像的基本原理是对组织施加一个内部(包括自身的)或外部的动态或者静态/准静态的激励。在弹性力学、生物力学等物理规律作用下,组织将产生一个响应,例如位移、应变、速度的分布产生一定改变。利用超声成像方法,结合数字信号处理或数字图象处理的技术,可以估计出组织内部的相应情况,间接或直接反映组织内部的弹性模量等力学属性的差异。软斑块中富含脂肪故硬度较小,受压力后应变较大,显示为黄绿色或者以绿色为主;钙化斑块乏脂质,以钙质为主,故硬度较大,受压力后应变较小,显示为蓝色;混合性斑块处于两者之间,显示为蓝绿相间。研究显示,脑卒中的发生与颈动脉斑块弹性紧密相关,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弹性值低,斑块质软。虽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评价颈动脉斑块软硬度,反应斑块内成分,但却不能对斑块内部钙化成分占斑块总体积面积的百分比及斑块内钙化成分及纤维化成分的分布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缺少长期随访,并对超声弹性成像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仍需要深入研究。
超声造影:
超声造影成像(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可更清晰显示及动脉斑块的大小、形态、斑块边缘和残余管腔,尤其是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评价斑块稳定性。
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和发展与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密切相关,超声造影可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软斑块与混合斑块周边增强明显高于硬斑块,特别是在斑块的管腔面。颈动脉斑块增强程度与其回声特征之间存在相关性,各种回声类型的斑块其增强显示率由高至低排列为:低回声、等回声、混合回声、高回声、强回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与斑块造影增强的显示率、斑块造影增强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即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颈动脉斑块造影增强显示率、增强强度、增强密度均较高。斑块的微血管密度(microcascular dentify,MVD)与斑块的易损性呈明显正相关,斑块的造影增强程度与MVD有良好的相关性,超声造影可以有效评估颈动脉斑块的新生血管密度,而且特异性较好。但是由于造影剂价格昂贵,且超声造影检查费时费力,并存在造影剂过敏等风险,限制了其临床上广泛应用。
超微血流成像:
常规超声检查在对杂波信号进行过滤的过程中,由于低速血流信号与组织低速运动所产生的多普勒信号相类似,在滤掉组织干扰的过程中会将低速血流一并滤掉,从而失去了该部分信息。超微血流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是新近出现的评价组织微血流灌注的新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应用自适应图像处理技术,采用独特的图像处理方式逐像素对血流图像和组织图像的信息进行分析,根据微细血流和人体组织微小运动产生的频谱信号的混杂分布区域的差异进行滤波处理,通过自适应计算法提取微血管中的血流信号,显示出微血管中的低速血流图像。由于斑块内新生血管内血流为低速血流,这为我们应用SMI技术对斑块内新生血管进行评价提供可能性。SMI对于评价斑块内新生血管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并与超声造影及病理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为临床评价斑块内新生血管提供了新的、无创的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