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兵法》·善者(20)
以武学打开世界
善者(1)
【原 文】
善者,敌人军□人众,能使分离而不相救也,受敌而不相知也。
故沟深垒高不得以为固,车坚兵力不得以为威,士有勇力而不得以为强。
故善者制佥[险]量柤[阻](2),敦(3)三军,利诎信(4)。敌人众能使寡,积粮盈军能使饥,安处不动能使劳,得天下能使离,三军和能使柴(5)。
故兵有四路、五动:进,路也;退,路也;左,路也;右,路也。进,动也;退,动也;左,动也,右,动也;墨[默](然而处),亦动也。
善者四路必彻(6),五动必工(7)。故进不可迎于前,退不可绝于后,左右不可陷于祖[阻],墨[默][然而处],□□于敌之人。故使敌四路必穷,五动必忧,进则傅(8)于前,退则绝于后,左右则陷于祖[阻],墨[默]然而处,军不免于患。
善者能使敌卷甲(9)趋远,倍道兼行。卷[倦]病而不得息,饥渴而不得食。以此薄(10)敌,战必不[“不”字疑衍]胜矣。
我饱食而侍[待]其饥也,安处以侍[待]其劳也,正静以侍[待]其动也。故民见进而不见退,道[蹈]白刃而不还踵(11)。
【注 释】
(1)善者:善于用兵作战的人。
(2)制险量阻:互文,即勘察险阻,战而胜之的意思。制,克服。量,估量。
(3)敦:敦促,激励。
(4)利诎信:有利于进退。诎,借为屈,退。信,同伸,进。
(5)柴:借为訾,诋毁,非议。
(6)彻:通达。
(7)工:精致、巧妙。
(8)傅:凭,占据,这里是阻挡的意思。
(9)卷甲:收起铠甲,退兵不再战的意思。
(10)薄:压迫,迫近。
(11)踵:往回走,这里指回头。踵,脚后跟。
【译 文】
善于打仗的人,即使敌人兵强人多,也能使之兵力分散而不能互相救援,受到攻击而不能互通信息。
所以深沟高垒不能认为就坚固,坚牢的战车、锐利的武器不能认为就有力,骁勇的士兵不能认为就强大。
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能审察地形,利用险阻,鼓舞全军,进退自如。这样,敌人兵力众多能使之减少;敌人军粮充足能使之挨饿;敌人安处不动能使之疲劳;敌人虽有天下,能使之丧失;敌人团结能使之不和。
所以,兵有“四路”,有“五动”。进是路,退是路,左是路,右是路。进是动,退是动,向左是动,向右是动,不声不响也是动。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必能做到四路通畅、五动巧妙。所以进攻的时候敌人不能在前面阻挡;退兵的时候敌人不能截断后路;左右行动时不会陷于困难;陈兵不动也能威慑敌人。所以要使敌人走投无路,五动都有忧患。进兵时前面受到阻拦,退兵时后路已被截断,左右都陷于困境,即使按兵不动也难免不遭到打击。
善于用兵作战的人能使敌人卷起铠甲作远途跋涉,昼夜兼程。疲倦了不能休息睡觉,渴了不能饮水,饿了不能吃饭。这时我军以强大之势扑向敌人,敌人必然失败。
我军饱食以待敌人的饥饿,安闲以待敌人的疲劳,肃静以待敌人的动乱。这样我军的战士就能勇敢前进,不肯后退半步,即使前面是刀山也不回头。
【读 解】
通向胜利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但并非只有一条;人们的行动并非机械的动作,故不必强求一致。善于办事的人能做到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得心而应手,变化无穷。在孙膑看来,指挥打仗也是这样。所谓“善者四路必彻,五动必工”,能达到一种近乎艺术的境界,这种境界连不声不响也是动,也有震慑敌人的威力。正像一幅成功的国画,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用兵用兵,关键在用,用就是实践,战争的取胜之道就在其中。正如庄子所说的“轮扁斫轮”,真正的妙理全在“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是一种活的真谛而不是死的概念。所以孙膑论战很重视“用”,认为不善用,深沟高垒并不能保证坚固,坚车利刃未必有战斗的威力,勇士劲卒岂能算是强大!因为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使坚固变得脆弱,威力变得无能,强大变得弱小。正是这变,才显示出指挥员用兵的天才和技巧。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用兵打仗也是这样。如果用兵者没有足够智慧、全面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就谈不上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而难免捉襟见肘,时时露出才智贫乏之状。
万事莫不如此。人类拥有的越多,才能创造的越多。或者说投资的越多,才能获利越多。所以,青年马克思最喜欢的格言是:“人所具有的我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