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湖南湘乡唐家圫一户文姓人家的...
一百多年前,湖南湘乡唐家圫一户文姓人家的一个看似只和自己家庭有关的决定,几十年后却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的命运甚至于世界的格局的走向。
公元1847年即道光二十七年,湖南湖乡县出了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湘乡县有个叫唐家托的地方,有位杰出的女性受到了朝廷颁文表彰,褒扬其节孝。二十二年后她的名字又被编入《湘乡县志》。这两件事在当时可是光耀门楣的大事。
这位令人尊敬的杰出女性就是毛泽东的外曾祖父文作霖的妻子伟人的外曾祖母贺氏。
文家传到文作霖手中已家道中落,是实打实的贫困家庭,生计日窘。
从14岁的贺氏嫁入文家始,因为文家没有主妇,贺氏便成了比自己小3岁的丈夫文作霖的得力帮手。在贺氏精打细算,勤俭操持下,家道稍有些起色,但仍很艰难。
此时文家,文作霖说实话还是个大男孩,父亲贫病交加,脾气还大,一有不顺心的事就会发火。贺氏孝顺,总是曲意承迎,饮食起居尽量满足公公要求,这让公公有时甚至忘记了自己家的贫困状况。
贺氏嫁入文家五年后,公公去世。19岁的贺氏悲痛之余提醒丈夫,父亲走了,以后家里的事全靠我们自己了,此时的文作霖才16岁。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自此夫妇二人起早贪黑,辛勤劳作,争取要在他们手上让家道中兴起来。正当二人的同心协力给家庭带来希望时,恶运降临,年轻力壮27岁的文作霖遭遇一场大病,不治而亡。
这对于刚有起色的文家,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三子一女皆未成人,大儿子10岁,二儿子3岁,小儿子才10个月,还有一个女儿。这样的生活重担压在谁身上,恐怕都难以承受,何况当时刚30岁的贺氏。
在外人看来,要想活下去,贺氏唯一的出路恐怕就是改嫁。连她的婶母都劝他改嫁,否则家贫子幼,如何度日。
贺氏没有选择改嫁,也没有在困难面前屈服,而是决心带领儿女们克服困难振兴家业。她精打细算,事无巨细都要推敲设计着去做,白天在田里耘作,晚上纺织,常彻夜不眠。
碰到灾荒之年,粮食涨价,便全家喝粥,即使是好年头,也常一日两餐,不吃晚饭。好在子女们都非常听话,也非常争气。年纪稍长就利用闲时出外做零工补贴家用。
更难能可贵的是,即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贺氏还不忘耕读传家的古训,督促孩子们读书。贺氏本不识字,孩子们每每夜读时,她就坐在一旁,久而久之,她竟也认识了不少字,一般的书也能读个大概,眼界也开阔了许多。
贺氏持家,对孩子们慈严并举,家风纯正。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文家由贫而富,家道中兴的梦想得以实现。她真正做到了人人向往的"孝友传家,耕读裕后"。
贺氏勤俭持家,坚守节操,拉扯幼子成人,中兴家道的事迹,在四邻八乡一时传为美谈,以至于惊动了朝廷。道光二十七年,贺氏在朝廷颁文旌表其节孝的荣耀中迎来了她人生的高光时刻。这不仅是贺氏的荣耀,也是整个文氏家族的荣耀。
贺氏是文家的灵魂人物,贺氏带领子女们中兴家道,靠的不是做小生意,也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实打实的勤与俭。贺氏一生勤俭养身,积善积德,1882年,贺氏无疾而终,享年88岁。
这样一位至尊人物辞世后,文家子孙一致愿望就是选一块风水宝地作为贺氏长眠之所。
韶山冲虽然和唐家圫只隔一座山,直线距离只有几公里,但大山阻隔,似有千里之遥,在此之前文毛两家鲜有关联,因为连接文毛两家的最好走的路也是穿云钻雾的羊肠小道,道路崎岖,险象环生,其中还有虎豹出没。
韶山冲虽闭塞穷窘,但山青水秀,却是长者辞世后的最佳安息之所,这一点文家人早在贺氏健在时就请风水先生实地考察过。但韶山冲人是不会轻易把佳境送给一个不相干的外人的。
为了得到一块让贺氏长眠的风水宝地,文家想到了与毛氏联姻。1880年(光绪六年),贺氏的二儿子文芝仪将13岁的小女儿文七妹许配给了韶山冲东茅塘毛恩普的儿子毛顺生。
韶山冲山水虽好,但山多地少,世代居此的毛氏家族也是富少穷多。毛顺生家当时就很穷,有人愿意把女儿嫁过来,当然是求之不得,感激不尽。
以此为线,文家就有了到韶山冲买墓地的便利,韶山山脉落脉之处韶山嘴南侧龙眼塘边一块地便成了德高望重的贺氏的安息之所。
以当时毛家的家境和文家的家境来看,根本是不匹配的。文毛两家能顺利联姻实在是仁孝为线,山水为媒。而且巧合的是文七妹也比毛顺生大3岁。
公元1893年12月26日(农历十一月十九日),毛顺生和文七妹的第三个儿子(前两子夭折)毛泽东诞生了。公元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用他浓浓的湖南韶山冲的乡音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他成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
历史往往有着迷一样之巧合,一百四十多年前文家的一个忠孝之举,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国运,甚至于影响了世界格局的走向,这是文家人做梦也想不到的。
《易传》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纵观伟人的一生,因为毛家家贫,他七岁之前是在文家度过的。文家顽强向上,艰忍耐劳,勤俭持家,耕读并重,平等待人的良好家风对伟人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