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名中医王三虎中医抗癌规律性(四)

四、辨证论治与异病同治(由病位、病机决定)
王三虎教授有深厚的伤寒学功底,主编《经方各科临床新用与探索》的研究与编写总结经历,使王教授经方在肿瘤临床运用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如像王教授在全国经方论坛《桂枝汤与肿瘤》的演讲,系统的总结了“六经都有中风”,桂枝汤类方可以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在《中医抗癌临证新识》第2版,介绍了小柴胡汤广泛应用在肝胆恶性肿瘤;颈项、腋下、腹股沟等恶性淋巴瘤;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深入挖掘和总结,提出“肿瘤可从六经论治”的观点。“六经论治”是医圣张仲景搭建的理论框架,为什么有千古不易的规律性?经方大家胡希恕指出六经病诊治规律是以人体自身的抗病机制为依据,提出“原因疗法”,治病依据在人体自身的抗病机制(内因),而不是外来的“致病微生物”(外因),三阳病以“热证、实证”为主,太阳病在体表,用汗法;阳明病在消化道,用吐法、下法;少阳病在五脏等封闭的半表半里,用和解法,治法由病位决定,主要涉及到人体排泄功能,排泄糟粕只能因势利导,由病位而定。三阴病以“寒证、虚证”为主,太阴病用温法,少阴病用“四逆法”;厥阴病用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法,治疗以病性为依据。治疗六经病的经方是巧妙切和医理、药理、人体生理、人体自身的抗病机制等以病机为核心的治疗方剂,只要病机相同,不同的疾病可以用相同的方剂治疗,而且最大的优势就是不论外感病、内伤病、疑难杂病、疫病、癌症、已知病未知病都可以用辨六经论治、辨病机论治,这就是经方最大的魅力。
五、辨病论治与同病异治
中医特点是辨证论治,王教授在重视辨证论治的同时,强调辨病论治。如肺癌,王教授提出“肺癌可从肺痿论治”,也就是说同一种肿瘤,病机相同是大概率事件,大多数癌症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和特定的体质有一定相关性,也就是说体质的偏颇决定了疾病易感性、倾向性。辨病论治最大特点就是现代高科技仪器诊断肿瘤结论明确,直接可以借用中医大家成熟的经验遣方用药。不过辨病论治受疾病传变、发展变化等影响,受患者个体的体质差异、年龄、性别、职业、季节、居住地、生活习惯等个体差异的影响,微妙的气化偏颇需要临床知常达变的圆机活法,需要辨证论治的保驾护航。例如《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提出肺痿肺痈两病的对症方剂有16首,王教授提出肺癌(肺痿)的九种证型:①“阴虚内热,痰浊上泛”型;②“肺中虚寒,痰蒙清窍”型;③“痰热黏滞,气机不利”型;④“顽痰壅滞,肺失宣降”型;⑤“表寒内热,肺气上逆”型;⑥“水积肺痿,正虚邪实”型;⑦“肺肾两虚,摄纳无权”型;⑧“气血双亏,阴阳俱损”型⑨其他型等,需要辨病的基础上辨证,有是证用是方。可见辨病论治,同病异治也是经典中医的重要的治病规律之一。
结论:
王三虎教授说:“中医抗癌,源远流长,方法众多,疗效可靠,潜力巨大。”中医抗癌,追求多方法综合治病、防治并重,大有作为,不能甘当配角,要在预防、治疗、预防转移、愈后康复等全过程大显身手(不否定手术、化疗、放疗的优势,不唯我独尊),手术治疗虽然是肿瘤急性发作、泛滥的首选,但中医全过程全方位的治疗呵护大有作为,王教授由弟子写的《中医抗癌进行时——随王三虎教授临证日记》(1~3版)记载了许多纯中医抗癌的成功案例,说明中医能治疗癌症、能预防癌转移。预防癌转移和未病先防的机理是相同的,中医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扶正大有作为!中医预防恶性肿瘤发病的潜力巨大!意义重大!不能“只盯着肿瘤大小”是中医抗癌的眼目。
现代中医抗癌常常被“抗癌”二字限定了眼目,只选择现代药理实验有抗癌功能的中药,不应用经典中医理论指导,不辨病机,不选用经典中医名方的中医抗癌,实际上偏离了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药理,丢失了经典中医名方组方选药的魂,经典中医名方不只是简单符合中医医理、药理,更重要的是暗含中医大智慧的具体应用(例如提壶揭盖、釜底抽薪等),中医理念是“化不可代”,“正邪斗争”,中医抗癌“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以恢复人体“气化”功能,激发人体抗癌本能为核心,改变产生肿瘤的内环境等无为而治,不治肿瘤而实现治疗肿瘤的目标。经典中医不重视癌变细胞、癌变组织等,强调以治人为主,只盯着肿瘤大小实际上就是自束手脚、自废武功。
“中医科研向后看,看看古人怎么办”,王教授重视经典中医抗癌的路子,追求“医理求新”、“医术悟新”,完美的继承了经典中医理论的精华,并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各个中医学派的精华,融会贯通,实现重大理论创新,拓展了经方的应用范围。在肿瘤临床广泛应用,提出的抗癌强调辨病机论治,选方用药首重辩病机,“观其脉证”抓疾病的主要矛盾,依据中医标本理论,辨疾病的轻重急缓,“随证治之”是中医“带瘤生存、留人治病”的大智慧,九大中医学派观念大融合,八大体质纠正偏颇是中医抗癌的重要抓手,辨病机论治彰显出经典中医的大智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