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比情商低更可怕的,是自己的“内耗”

相信很多人,都在生活中有过这样的状态:

自己明明似乎啥也没做,却总是感到很心累,身体陷入疲软无力的状态?

别人只是轻飘飘的一句话,会让自己反复拿出来咀嚼好久,而且还添油加醋?

整天忙忙碌碌,经常吐槽抱怨,却很少做出行动去改变,想了千百遍还在原地?

每一次激情上来、头脑发热想要整点重大行为时,思前想后脑海里全是各种负面的设想,只能灰溜溜地作罢。

就像诗人顾城说的那句话:

为了避免看到花枯萎,我直接选择了不种花。

以上大家这些同款经历,其实都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内耗”。

心理学家:比情商低更可怕的,是自己的“内耗”!

在物质横欲的今天,物质越是富足,精神的内耗却越发严重。

人的本质在于欲望,而欲望就是内耗的凶手。

内卷的时代,催发了内耗的时代。

欲望永无止境,内卷一卷再卷,最后只会把自己的生命能量消耗殆尽。

《反内耗》里面有说过这么一段话:

知道却做不到的各种纠结背后,其实是我们自己的无止境的自我战斗。

而当身心资源全部用于自我战斗式的内耗时,我们无力应对哪怕一点点的挑战,也无力做出任何有意义的大改变。

每个人身上的内耗,就像是一场发生在自己大脑里的硝烟滚滚的战争。

趁着你还没来得及做出任何的行动和反应,它就已经把你的心智资源和生命能量榨干。

很多时候,其实我们都是自己思维的囚徒,困在自我活跃的思维里出不来,从而滋生出各种没必要的烦恼。

要知道,绝大多数情况下,生活中的大部分忧愁和焦虑,都是根源于自己想太多而做太少。

曾经有位学生向杨绛先生请教,我怎么总是写不出好作品?

大文豪杨绛先生是这么回复的:

年轻人,你的问题在于想得多,做得少。

心理学家说过:我们是生活的创造者,而不是被动适应者。

只有行动力才是创造的开始,空在脑海里徘徊,那只是一种被动适应的状态,难怪会心累、精神疲倦。

如果我们做一件事情,总是瞻前顾后、左思右想、预设各种可能发生的问题,那么还没开始去做,就已经把自己“内耗”得一身的疲惫和心烦意燥。

想要解决这种内耗,停止自己的胡思乱想,就需要把自己的精力和能量,用在真正需要做的地方。

比如,当自己面对一件事情,不知道该不该做的时候,不要给事件本身添加太多的“戏码”。

不妨直接想一想,如果做了会有怎样的后果,不做又会是怎样的结局,回归到事情的本质。

其实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学会把心态放平,才能重新让自我的力量回到自己身上,以及吸收外在的能量和资源丰富自己。

我们目前所遇到的每个经历和每件事情,往往是我们能承受的遭遇,发挥本身的力量即可。

跳出我们的消极情绪、跨越我们的悲观设想,回观到事情的本相,你要解决的是事情,而不是情绪。

唯有积极的内在行动力,才是我们抵御一切内耗和焦虑的最好良药。

三思而行动,而不是多思不作为。

一旦思考成熟后,就要立即行动。

而不是在脑海里思虑千万遍,脚下一步也迈不开。

积极的行动,是减少自我内在精神损耗最有效的方法。

NLP大师李中莹经常说的一句话:

世上本就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爷的事。

忧愁是:忘了自己的事,爱管别人的事,担心老天爷的事。

快乐是:做好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别想老天爷的事。

停止对过去和未来、他人和老天的过多想象,踏实地活在当下。

接纳当下最真实的自己,不跟别人比,不搞完美主义。

臣服,是一种强大的能量;接纳,是一种力量的源泉。

学会臣服现实、接纳自己,扔掉自我完美人设的标签,是减少精神内耗的开始。

国际级NLP大师李中莹说过: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用完美主义让自己做不到,是自己搞死自己最好的方法。

当我们学会停止内耗,遵循自己的身体感觉,把目标放在重要的事情上,一步步去积极行动;就会惊喜地发现,那些曾经困扰自己的愁苦、烦恼、焦虑,已在不知不觉中烟消云散了。

万物皆不完美,人生总有缺憾。

想太多只会造成内耗,并不能改变自身的现状。

学会看开、通透、放下,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轻松、快乐和富足。

你身边有没有想太多的人,或者自己本身就是?

持续关注我@心理学大咖集结号一起品人间情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