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物语:达成之后……
五一假期通临了两遍《阴符经》,刻了一方图章。跟之前比算是有进步,但却没有了预期中的兴奋与喜悦,而是平静的收拾了桌案,出门接孩子去了。
没有李慕白似的伤感,就是很平静……
回想,这已是我当初的夙愿:不论好赖,能写两字、刻俩章以自娱,——如今都已达成~~
可却真的没有当初那么兴奋了……
其实期间也有过败笔,写急啦丢了笔力,没控好刀刻疵了的。换纸舔墨重写,磨了石头重刻就是了,也都没有太大的情绪起落。
当意识到这些,我不禁停下脚步,问了自己这么几个问题:
写字、刻章还能否激发我的热情?还能不能带给我快乐?要不要坚持?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那现在这是什么情况?是我变得深沉、稳重了?——感觉不像。
细细体会,这里有对复杂技术掌握后的视若平常,也有对当前自我水平的清醒认识。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那兴奋与狂喜已化为一种笃定,平静而坚定。
在任何一个领域里有所深入,有所浸淫者大都磨炼出了类似心态。而此前的兴奋可能更接近于“半瓶子逛荡”。
这些还只是爱好。在想若换做茶呢,我的本职,也会如此淡然处之么?
我不确定。每每泡出一道好茶我依然会兴奋且溢于言表,愉悦也往往是更深层的,同时也是最基本的。
这是茶之内。而茶之外那些不由我掌控的,我倒想试着修炼出这种淡然处之的态度。
何为“茶之外”呢?往大了说,是行业现状、经济波动的不可控;往小了说,是身边圈层的来来走走,茶品素质的起起伏伏。
我认定一件事,只要这个行业还在存在,到它遭遇瓶颈,亟待转型升级之时,很大概率会是由开汤理论技术体系接手的。
既然现在时机未到,那就继续打磨。不光是打磨理论、技术,自然也有心态。
“每临大事须静气”,真到那一天,我也得能稳得住才行。
培养这种静气需要有你具有一种“间离感”,——与你所要达成的目标之间的间离感。不要把目标视为自身或自己的全部,否则它的成败就意味着你的存亡。你要把它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只是假你之手成住坏空而已。如此你才可能更客观、更全面的看待它。
说得这么超然,其实我还做不到。我现在更多是视如己出,容不得自己有丝毫懈怠。视野想必也会受些局限,只见其绝妙而无视其高难,只听得夸而听不得贬。直到哪天听别人聊“开汤品鉴”就跟说别人家孩子似的,估计就快了,——快得“阿尔兹海默症”了。
当然,也存在另一种情况,那就是——滞后。
或许过几天再拿起来看,会觉得这字真好、这章真妙,也说不定。这“标准开汤”在业界推广开来后,保不齐我哪天吃饭也会笑出声来,吓隔壁桌一跳。
行了,接着试茶,接着写字,接着刻章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