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驹专栏|胡希恕先生:患病机体之所以有六经八纲一般的规律反应,主要原因是?
前段时间的一篇文章《拨开迷雾:中医治病不是靠哲学,而是靠实实在在的辨证》涉及了阴证、阳证,引起了大家的讨论。
我们看看胡希恕先生的原话:
在《胡希恕伤寒论讲座》中,胡希恕先生讲到:阴证阳证,不是现在辨证说的阴虚阳虚……阴阳是指的性,阴性,阳性,就是一个太过与不及二个方面。人有了病了,生理机能要改变,尤其代谢机能首先改变,一方比健康人太过,另一方面是比健康人不及,连证候和脉全是这样,就是太过与不及。太过是发了的兴奋的,亢奋等证状,此为阳性证;反之沉衰的,抑制的,这类的证候叫阴性证。故有了疾病,就会发生这样两类的变化,所以病千变万化不外乎阴阳二大类。
胡希恕先生提出:患病机体之所以有六经八纲一般的规律反应,主要原因不是来自疾病的外在刺激,而是来自机体抗病的内在作用……屡有未治即愈的病,都不外是机体抗病斗争胜利的结果,不过往往由于自然良能的有限,机体虽不断斗争而疾病竞不得解,于是则机体与疾病交争的形式亦随时地反映出来……(参见《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第28页)
胡希恕先生又提到:中医有一句话比较好,就是“正邪交争”,这个书上是的,《内经》上也是的,中医认为人体对这个疾病呀,老是与之抗争,事实上也是这样,如果你要是没有这样一套良能呀,那非死不可。人体对外界的刺激有一种非常的抗病的方法,比如说传染病,不是从传染的,没感染的人不是没接触过,就是因为有抗抵力,就是正邪交争。即使有了病了,它还要与它交争,比如表证,就是正与邪交争在体表……如果机能亢奋,就是阳性证,机能沉衰就出现阴性证,这六经,六个类型,只要是疾病存在,机体就要斗争,要斗争就不出这个范围。所以我们在疾病的全过程内头,这个六经八纲的反应,始终不会变,而且始终也不会超出这个范围。
从上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阴证,阳证,就是发生疾病后的人体代谢机能的改变,机体功能亢奋,代谢太过,属于阳证;反之,机体功能沉衰,代谢不及,属于阴证。
2、为何出现代谢机能的改变?为何有六经八纲的一般规律反应?主要原因不是来自疾病的外在刺激,而是来自机体抗病的内在作用。也就是源自于正邪交争。邪气是外因,正气是内因。
最后,回应以下本文开篇的疑问:“不是单独依靠寒热虚实来分阴阳,只是阴阳的状态可表现为热证或寒证,或实证、虚证,或错杂之证。不要本末倒置”
举例而言,张飞是阳证,这是结论,怎么证明张飞是阳证?
阴阳是辨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怎么辨阴阳?胡希恕先生说要看机体功能是沉衰还是亢奋。问题是,怎么看出机体功能沉衰、亢奋?
临床中,只有先辨出了患者的虚实、寒热,才能确定机体功能是亢奋还是沉衰,才能进一步确定患者是阳证还是阴证。
阴阳是总纲、总的病性,虚实、寒热是具体的病性,辨阴阳要落实到辨寒热、辨虚实上。通过辨虚实、辨寒热,达到辨阴阳的目的。
举例,因为张飞正气足,阳气旺,得病后正邪交争有力,表现为实证、热证,机体功能亢奋,所以是阳证。而不是先入为主的认为张飞是阳证,再去看张飞是实证、热证。
正气足,正邪交争剧烈,表现为实证、热证,所以张飞表证的时候,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我们看到的就是机体功能亢奋,是阳证;反之,林黛玉正气虚,正气无力抗邪,表证的时候,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我们看到的是机体功能沉衰,是阴证。
阴证阳证的治疗。阳证的时候,正气足,不需要扶正,只专注于汗吐下三法祛邪,张飞的表阳证,单纯麻桂发汗即可;阴证的时候,正气(阳气)虚,所以强调姜桂附的应用,专注于温阳扶正,林黛玉的表阴证,解表的同时需要加入附子。
机体功能亢奋还是沉衰,取决于患者正邪交争的表现:寒热、虚实。决定因素不在于外因,而在于内因,不在于邪气的强弱,而在于正气的强弱。
阴证、阳证是患者整体的病性,是结论,如何判断患者是阴证、阳证?是通过辨虚实、辨寒热,进而看出这个人是机体功能沉衰还是亢奋,得出阴证或阳证的结论。
而不是先得出了阴证或阳证的结论,再去判断患者的寒热、虚实。所以,请不要本末倒置,颠倒了阴阳和虚实、寒热的关系。
马家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长期跟随首都国医名师冯世纶教授学习。临床致力于运用经典学说辨治思路指导呼吸临床相关病证的研究,致力于经方体系下合方辨治疑难疾患的研究,将时方融入经方六经辨治体系,坚持中医临床思维,采用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药简而效彰。
END
您点的每一个赞,每一个在看
都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支持
响生堂奇方滴·三伏滴
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全心全意呵护您的健康
视频号 |悬壶药业
新浪微博|@悬壶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