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用过吗?用过的就开始老了

铅笔刀

这种小刀是80后甚至90后上学时期的爆款,几乎是每个小学生的标配,主要功能是用来削(当)铅(玩)笔(具)的,只不过我从来没有过属于自己的小刀,因为我妈觉得小刀危险,削铅笔用菜刀就好了,根本用不着这种小刀。

我妈绝对是洞悉小孩子心理的人,她当然知道我们用小刀削铅笔只不过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幌子而已,因为三年级以后就用不着铅笔了,小刀的主要功能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小刀大部分时间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很不错的玩具,削红薯、苹果甚至削树枝、刮竹子什么的,都很好用,所以几乎人手一把。知道后来,我才发现,这些小刀还都是小鸟造型的,刀刃正好是鸟喙。

也有一种钻笔刀,因为缺少其他功能,所以很快就淘汰了,足以说明之前的小刀主要不是用来削铅笔的。

文具盒

这种铁皮质的文具盒,说白了就是两张铁皮压了模,中间用铁丝连接起来的,很容易就生锈。而且两层铁皮的连接部位很不牢靠,往往很容易就断了,两口子离婚似的,变成毫无关联的两张铁皮。

有的同学给文具盒里面放上课表,还有同学给文具盒贴上各种各样的动画片不干胶贴纸,那时候每天一集动画片,这些动画片的衍生品很受学生欢迎。当然也有明星照片的不干胶贴纸,贴纸正面是图案和画面,撕下黄色的外包纸,画面的背面就是胶面,贴到文具盒上,花花绿绿的挺好看,既美观又掩盖文具盒的铁锈,一举两得。

高级塑料文具盒

当然,那时候还有多功能的文具盒,塑料制,逼格比铁皮制的高得不是一星半天。通身都是塑料所制,只有在开合部位有一块铁皮,下面是一块包着的磁铁。这样的文具盒相当新潮,不过不是一般家庭能买起的。我们班有一个铁路职工的子弟,家里颇有钱,但是她对这样备受羡慕的塑料文具盒显然非常不喜欢,因为不能粘贴纸。她缠着家长给买铁皮文具盒,家人就骂她:“你真是不知道好赖!”最后家人还是给她买了一个铁皮文具盒。她拿到之后,第一时间买了一大张不干胶贴纸,一会儿功夫就把文具盒贴满了。这对于我们而言实在是太奢侈了,因为我们的贴纸都是一点一点凑起来的,一张一张地积攒,很长时间才能贴满文具盒。看到这么霸气的张贴方式,我深深感受到: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

小喇叭玩具

这种小喇叭印象中是某种糖的附赠品,和糖一起卖的,糖吃完了,喇叭还可以吹,用这个噱头吸引孩子们购买。不过喇叭的质量也不是很好,那糖的味道也古怪,唯一的好处是喇叭的声响还比较灵光,不过这也得看运气,有的喇叭吹起来声音就很嘶哑难听,杀鸡似的,听得人膈应。四年级以下的孩子吹小喇叭还可以原谅,如果五六年级还吹得满世界跑,那智商估计小学就不好毕业了。

暖壶

这种暖壶外套在当时的家庭里绝对是神一般的存在。经济耐用的品质和复古简约的风格,最关键是低廉的价格让很多人乐于抢购,百货商店就可以买到。尽管价格很便宜了,但是有手巧的人用竹子就能编出来,竹子在我家乡是很常见的存在,取用方便,几乎用之不竭,这简直能把卖壶套的商家气死。

为了省钱,当时的人无所不能,几乎什么都会做,大到家具沙发,小到椅子板凳,都是自己做,而且一定做到物尽其用,能凑活绝对不会买新的,能做得绝对不买!家里随便一样东西,都比孩子的岁数大。而现在,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买的,寿命还都挺短暂的。

折叠小剪刀

这种折叠小剪刀曾经一度很流行,不过功能鸡肋得很,用得到的时候并不多。最常见的是挂在钥匙链上,闪闪发亮,兼具土鳖和洋气的那种。我见过用得最多的时候,就是无聊的人坐在哪里,用这种小剪刀剪本子,把本子剪成碎纸屑。

塑料凉鞋

夏天的时候,每个孩子几乎都会有一双这样的塑料凉鞋。这种凉鞋的质量很差,但是价格绝对便宜,当时的人们对商品的质量不甚关注,只关注价格,只要是便宜,就两眼发光。这种便宜的绝非好货,穿上得万分小心,不能运动过猛,如果一旦运动太甚,要么脚就穿过了凉鞋前面的洞,凉鞋套上了腕子了,要么就把脆弱的鞋带绷断了。鞋带崩断是很麻烦的事,重新买一双是不可能的,那时候别说家里没钱,就是有钱也不能这么造,一定要做到物尽其用。

鞋子坏了怎么办呢?用烧红的铁焊接在一起,因为是塑料的,很容易就化。但是这样只能暂时粘起来,不一会儿就又断了,这时候该重买一双了吧?不可能的,你又想多了!断了还有办法,老妈用线给缝接起来。能用线,不用钱,说到底,还是因为穷。

链条枪

这种链条枪基本上都是五六年级的孩子才能玩的,四年级以下的娃没有那个力气,枪架子都做不起来。做枪架子必须用八号铁丝,其他铁丝做成的枪架稳定性太差,容易变形。枪头发射的部位必须用摩托车链条,其余的部分倒是可以用自行车链条,但是最好用摩托车的,因为一个顶自行车两个链条。

把链条拆掉中间的链接,变成两个圆孔的单节结构,串起来作为枪管。当时为了找链条可是费劲了心机,各大废品收购站被我们这些小贼都围严了。不堪其扰,后来老板学精了,干脆直接出售链条,生意好到老板都怀疑人生。

链条枪做好之后,子弹要用红火柴头,撞针用皮筋带动,利用挤压力产生的热量把火柴头上的火药点燃,产生爆炸,把火柴头喷发出去。还有更猛的,在枪头处还要装一个弹壳,把火药放进去,一枪打出,威力更大,树皮都能掀掉一块。

铁环

小时候很喜欢的玩具,一般是三年级以下的孩子才玩,一段钢丝绕城环,用焊条焊接起来,用铁丝或者钢条做一个钩子,就可以去“滚”了。还有更高级的,就是在铁环上装上小铁圈,一般是螺丝垫圈,滚起铁环,小铁圈也上下转动,声音也更丰富,很有趣的玩具。

四角和东南西北

这种纸质的玩具,是孩子们最常玩的。物质不丰富的年代,最常用的材料就是用过的本子,正反面都用完,实在没用了,就叠各种各样的玩意儿,有叠飞机的,还有一种燕子飞机,飞得特别高,飞行时间也很久;有叠四角面包的,还有梯形的面包,互相摔打,一节课下来,胳膊就疼得受不了。东南西北则更简单,拿着玩具的问一个人,要哪个方向?要几下?回答说,要东方三下。然后开始张合三次,选择东面,每个方向内部都有字,各种各样的内容,什么猪八戒,或者癞皮狗之类的。反正有好的有不好的,完全碰运气。因为太过无聊,这个游戏在三年级以上几乎绝迹,觉得太脑残也太幼稚。

假货

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时候,质量不好的产品就大行其道,农村更成为这些假货次货的倾销地,假货次货充斥,我们想用点儿好的学习用品,简直就是奢望。大到圆规尺子铅笔盒,小到铅笔橡皮油笔芯,都特别不经用。我记得我买过那种质量很差的橡皮,硬得跟砖头似的,擦下去能把本子擦出破洞来。圆珠笔芯更是这样,写一行字就写不出字了,只剩下灰黑色的油脂。那时候也没有3·15,打假也不够深入,只能自己承受了。

那会儿上学,念书写字,还真是不容易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