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故事】之尧舜禅让
尧帝是黄帝的玄孙,本名叫放勋,是继黄帝后又一代圣明君主。
尧帝从小就很聪明,做事一丝不苟,品行高尚,宽厚仁慈,虽然出身于富有家庭,却从不傲慢,而是待人谦恭随和,使得各部落首领都诚心地服从他的管理,各部落人民亲密团结,相亲相爱。
尧帝非常关心人民的疾苦。为了帮助人们掌握生产季节,他派人观测星象,制定了历法,使百姓们过上了安定、富足的生活,人们都很爱戴他。随着时间的推移,尧帝逐渐变老,感觉自己治理国家有点力不从心了,于是他召集文武百官,想让他们推举出一位继承人。
一位大臣说:“您的儿子丹朱通情达理,可以接替您的位置。”
尧帝叹口气说:“唉,丹朱十分顽劣,专爱与人争斗,恐怕不行。”另一位大臣说:“管水利的共工比较合适。”
尧帝又摇摇头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恭谨,可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由他来治理国家,我不放心。大家再另外想想吧!”
大臣们讨论来讨论去,最后一致推举民间一个叫虞舜的年轻人。尧帝一听,马上接过话头说:“我也听说过虞舜,大家都说他又孝顺又贤明,果真如此吗?”
一位大臣走上前说:“是的,虞舜十分孝顺。他是冀州人,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父亲是个糊涂虫,继母总爱无事生非,同父异母的兄弟骄横凶狠。在这样的情况下,虞舜仍然对父母很孝顺,对兄弟很友爱,使一家人和睦相处,实在难得。”尧帝听完,觉得虞舜是继承帝位的合适人选,但为了慎重起见,他决定全面考查虞舜的品行。
尧帝首先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虞舜,观察他如何对待妻子。虞舜并不因为两位妻子高贵的出身而格外娇宠她们,而是告诫她们要按普通百姓的规矩礼节操持家务,侍奉公婆。尧帝认为他做得对,又让他掌管礼教之事。虞舜便大力推行爱护子女,亲近兄弟,孝顺父母的道德风尚。一时间天下民风淳厚,世道清明。尧帝见他做出这样的好成绩,心里十分高兴,就让他协助自己管理国家事务。虞舜上任后,各项事务都管理得井井有条,管理百官也举止得当,办事公正。
尧帝对虞舜很满意,就赏给了他一大群牛羊,还给他修建了粮仓。他的弟弟和继母十分嫉妒,就常常挑唆他的父亲,一起加害他。一次,父亲让虞舜爬上房顶修仓库。等虞舜上去后,他的父亲和弟弟急忙搬走梯子,并在仓库中燃起大火,企图烧死虞舜。幸好,虞舜带了两顶大斗笠,他左右手各抓一顶,像展翅飞翔的雄鹰一样轻轻地跳下,毫发无损。一计不成,他的父亲和弟弟又心生一计,让他去掏井。虞舜带上工具下井后,他们就往井里扔石块和泥团,想把虞舜压死在井底。虞舜早就预料到父亲和弟弟要害他,下井后就迅速挖了一条通道,逃了出来。弟弟和父亲以为他有神灵保佑,从此再也不敢加害于他。虞舜也不计仇,仍旧像从前一样孝顺父母,爱护弟弟。
经过多年的考查,尧帝认为虞舜的确贤明、仁爱、宽容,一定能治理好天下,于是就下令举行禅让大典,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让给虞舜。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尧舜禅让。
受禅让后,虞舜果然没有辜负尧帝对他的信任和期望,全身心投入到国事治理上,大胆免除小人,任用有才华的贤明之人。到了晚年,他仍不顾年老体弱,按照老规矩到各地去考察民情,最终累死在巡视南方的路途之中。人们敬仰他的德行,在湖南九疑山上为他筑起陵墓,以表达对他的永久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