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拾英(10)黄沙直上白云间

今天,一组雾霾滚滚进京照刷屏。震撼!

我马上想起了诗句“黄沙直上白云间”。

这不是我说的,是一千多年前的诗人王之涣说的。

他说这句的时候不是在城里,而是在塞外沙漠里。

“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千古名句,背得出的人非常多。而这首诗的第一句便是“黄沙直上白云间”,但知道的人并不多。

为什么?因为有人把“黄沙直上”改成“黄河远上”了。

我手头的《唐诗三百首详注》(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里就印着“黄河远上白云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绝句三百首》也是“黄河远上”,再追溯到清代蘅塘退士选编的《唐诗三百首》,还是“黄河远上”。清初季振宜所编《全唐诗集》是目前所知“黄河远上”的最早版本。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里是“黄沙直上”。

是呀,“黄河远上白云间”,多美呀!与“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可惜,黄河离玉门关有700多公里,再怎么望也望不到啊!

写诗,可以发挥想象力。但总不能站在黄浦江畔说不尽黄河滚滚来吧?

“河”字草书与“沙”有点像,以讹传讹?

黄沙不美,不能入诗?也不对啊,同为唐代人的王昌龄诗中就有“黄沙百战穿金甲”、“皆共黄沙老”等句。

看来问题出在“直上”两字。黄沙最多扑面而来,怎么可能直上云间呢?

以前我也不信,看了沙尘暴的照片,信了。

那么,古代有沙尘暴吗?

《旧唐书》记载:“德宗贞元十年 (794年)三月己亥,黄雾四塞,日无光”。更早的北魏“景明四年(504年)八月辛巳,凉州雨土复地,亦如雾”。所谓的“雨土”、“黄雾”,就是沙尘暴。只是当时“雨土”、“黄雾”的现象比较少,间隔的时间比较长。

还是来看看沙尘暴的源头之一吧。

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城外的沙漠。

我们去的时候没有大风,未看见“黄沙直上白云间”。

只见“平沙莽莽黄入天”。

为了表现沙漠之大,打破了三分之二的黄金分割线,只留了一条窄窄的蓝天。

人也不在井字形交叉线上。因为人不是主角。

我将焦点放在沙海、沙浪上。

波涛滚滚。

远方的人在广角镜里更显得渺小。

看着一眼望不到边的黄沙,我就纳闷了:这沙,哪里来的?

是小石头变的吗?

风或水,推着石头滚啊滚,滚成了沙粒?

为什么不碾成泥呢?

查了一下资料,说沙有河沙、海沙、山沙,是岩石风化后经雨水冲刷而成。受风力或水流的运输携带,质量小的沉积后形成土壤,质量中等的沉积后形成沙滩,质量大的留在原地继续风化。大中小都有量化的标准,如沙的粒径为0.074~2mm。

有人说最后的结局都是变成土壤,地球上的土就是这么形成的。这一过程要多久?没说。

有人说沙子一般的组成成份是二氧化硅,通常为石英的形式,质地坚硬,化学性质稳定,足以抗拒风化。也就是说,很难变成土。

沙是会意字,从水,从少。《说文》:"水少沙见。"

海边有沙滩,说明海底有沙。

江河边未见沙滩,但看到有采沙船,说明有的江河底下也有沙。

江中水少的地方,泥沙就露出来了,形成洲。如湘江中的橘子洲。泥沙再多一些,就形成岛。如崇明岛。崇明岛原称上沙,下沙已与大陆连在一起。

罗布泊,水没了,变成了沙漠。

居延海,还好抢救得及时,保留了一块水域,否则也将被沙漠全部吞噬。

看来,沙还是跟水有关。水少沙见,水无沙漠见。

沙漠往往都在盆地里。

盆地,低洼,蓄水的地方,原本碧波荡漾。

水没了,黄沙连天,浪作不起来,兴风,报复人类。

良田没有了。

草原没有了。

树也没有了。

只剩下漫漫黄沙。

你的广角镜再广,也装不下无边的沙漠。

你的脚下再低,也没有一滴水。

摆个造型可以。像驼队那样在沙漠里行走,肯定受不了。

累了吧?

在沙漠里拍拍照还是很好的。

黄色的沙,红色的衣,鲜艳。

风光摄影,不错的选择。

墨有五色。

沙在光线的作用下,也有浓淡深浅。

摄影人快乐地辛苦着。

摄影人在沙田耕耘。

老兄,你这是干吗?学狙击手?

哦,为了获得一张好的照片,五体投地,不辞辛劳。佩服!

沙丘上风大。

舞动的纱巾也是一景。

红色的纱巾特别醒目。

飞起来吧,纱巾!

谁来帮我留影呢?

自力更生。

如要看海上游侠以前或以后的文章,请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

(0)

相关推荐

  • 魂绕梦牵,鸣沙山月牙泉

    最美中国,游在中国 深夜,听着田震唱的歌曲<月牙泉>,思绪又回到了-鸣沙山月牙泉.月牙泉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以及对它的魂绕梦牵. 鸣沙山以沙动成响而得名.东汉称沙角山,俗 ...

  • 跨越8000公里,撒哈拉沙漠狂沙即将席卷美国,为何专家说是好事?

    非洲大陆的北方,是世界上条件最恶劣的地区之一.在这里,有一片极其巨大的沙漠,那就是著名的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达到了906万平方公里,比世界上最小的大陆--澳洲大陆还要巨大. ...

  • 西行漫记Ⅱ:新丝绸之路上的摇滚【Vol.13】我欲乘风破浪,踏遍黄沙海洋

    西行漫记 Ⅱ:新丝绸之路上的摇滚 [Vol.13]我欲乘风破浪,踏遍黄沙海洋 Leon君 信笔游疆 | 6.1, 2017 离开莫高窟时,有点百感交集,思绪还在历史深处的喟叹中游弋浮沉,这时忽然收到黎 ...

  • 多亏他们,它终于从中国地图消失

    记录值得致敬的故事 01 O N E 北京的沙尘暴几天了. 几天前,朋友圈里段子文案层出不穷. 刷一轮下来,还以为没啥大碍. 事实上,这场沙尘暴根本没朋友圈图片里那么美好. 一众的乐观也掩盖不了它的凶 ...

  • 三北防护林没用吗,为什么还会出现沙尘暴?专家回应:进口的居多

    导读:我国北方12省区市遭遇近10年来最强沙尘暴,不少地方能见度甚至不足50米,受扬沙天气的影响,北方部分地区高速公路采取临时管控措施.机场航班受影响.中小学幼儿园紧急停课.部分客流涌向铁路等. 对此 ...

  • 7天200公里,孤身徒步穿越“咒誓的沙漠”

    沙漠静象于梦里美得让我屏息,恶魔纤细的尾翼也高高翘起,巴丹吉林中的"吉林"的另一层意思代表"地狱".至于"巴丹"有人说是"巴岱&q ...

  • 王之涣《凉州词》是“黄河远上白云间”还是“黄沙直上白云间”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经典名作<凉州词>.该诗在唐代就广为吟唱或传诵,甚至被推为七绝的"压卷"之作. ...

  • 丝路拾英(9):黄沙白塔黑水城

    内蒙古额济纳旗的首府在达来呼布镇. 在其东南35公里处,有一座更牛的城市,就叫额济纳城. 这是唯一一座沿用西夏党项人语言命名的城市. 党项人称黑水为"额济纳",额济纳城就是黑水城. ...

  • 丝路拾英(18):驰骋自如的沙漠之舟

    丝绸之路最大的功臣是谁? 骆驼. 穿戈壁.越沙漠,非它莫属,缺它不可. 谁能像它那样忍饥耐渴? 谁能像它那样吃苦耐劳? 我手搭凉棚,面向太阳,眼前白晃晃的一片. 远方,一队骆驼似乎从天而降. 我揉了揉 ...

  • 丝路拾英(17):天鼓隆隆鸣沙山

    小时候,北风将外滩大自鸣钟悠扬的钟声传来,好听! 钟能自鸣,沙也会自鸣吗? 请来敦煌鸣沙山! 晨曦微露,月亮还不肯离去. 来得早了,驼队还没有出发. 也许,你还在想,这沙,怎么鸣? 像战鼓?像惊雷?还 ...

  • 丝路拾英(16):谜一样的月牙泉

    在沙漠里找一滴水都是很困难的. 但是,在敦煌鸣沙山连绵的沙丘中,却有一个千年不枯的月牙泉. 谜. 月牙泉四面环沙. 风一刮,沙就流动. 沙子可不长眼睛的,怎么独独不将这块低洼地填平? 第一泉,当之无愧 ...

  • 丝路拾英(15):西出阳关无人

    "西出阳关无人"?应该是"西出阳关无故人"吧?那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句. 我说的是现在,阳关外面什么人也没有. 想当年,"丝绸之路"在敦煌兵分 ...

  • 丝路拾英(14)雅丹魔鬼城

    "雅丹"是维吾尔语,指壁陡的土丘.地质学上,雅丹地貌专指经长期风蚀,由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形成的景观. "魔鬼城"听着怪吓人的,但你只要不在月黑风高夜去,吓不 ...

  • 丝路拾英(13):失望的敦煌莫高窟

    还有更失望的. 失望什么? 是因为缺水的河流吗? 北方缺水,我知道,有心理准备. 大树没有使我失望.这是老一辈护窟功臣留下的宝贵财产,挡风.固沙,今天依然挺拔.茂盛. 没有去过莫高窟的朋友,知道大树背 ...

  • 丝路拾英(12):暮色苍茫嘉峪关

    拍风景最好的时间是早晨和傍晚. 在嘉峪关的时候是傍晚. 得抓紧时间拍了. 四周围墙圈起来的是瓮城.把少量敌人放进来,然后关起门来打,如同瓮中捉鳖,故曰瓮城. 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是南京中华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