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伯未】基本方剂和处方

现代中医学家秦伯未先生为帮助人们了解怎样着手学习中医,曾写了《中医入门》一书。书中前言如下:

“近来学习中医的人很多,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要求:怎样着手学习?并希望在较短时期内学得更好一些。因此,很需要有一本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浅近的参考书,以便由此入门,逐步提高,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中医治病,主要是依据理、法、方、药相结合的一套医疗方法。我个人认为从这四个方面来认识中医的面貌,从而理解中医的特点和掌握中医的治病规律,这是学习中医比较正确的方法。故本书的叙述,即分理论、法则、方剂、药物四部,在四部内在分若干项目,作比较细致的介绍。

我还认为学习中医理论必须与中医的临床经验相结合,这样的学习才是比较踏实的。所以本书在介绍中医基本理论时,多举常见疾病的实例来加以说明,以便一边学一边联系实际。

学习任何一门学问,都要下一番功夫,学中医当然不例外。无论全面学或学一科和一种病,都不能离开理法方药,但是不必看得太难,也不可估计得太简单,只要循序渐近,由入门而提高,是不难学会的。”

基本方剂和处方

一、基本方剂

徐灵胎说:

“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能识病名而后求其病之所由生。知其所由生,又当辨其生之因各不同而症状所由异,然后考其治之之法。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药,或病名同而病因异,或病因同而病症异,则又各有主方、各有主药,千变万化之中,实有一定不移之法,即或有加减出入而纪律井然。”

的确,治疗每一种病必须辨证求因,才能确定治疗方针。同时,一病有一病的主治法,也必然有主方和主药,这是治病的基本法则。在这基础上,再根据具体病情加减出入,灵活运用,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前人留传下来的成方,都是通过实践得来的,必须加以重视,特别是几个基本方剂,必须熟悉。现在择要说明,以见一斑。

1、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为补气主方,用于脾胃薄弱、食少、泄泻等症。气不运者,可以加陈皮,名异功散;胃寒者,可以加木香、砂仁,名香砂六君子汤。

2、四物汤:生地、当归、白芍、川芎。为养血主方,用于肝血虚滞,妇人经水不调。气血俱虚,可与四君子汤同用,名八珍汤;除去生地、白芍名佛手散,能行血活血。

3、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为养阴主方,用于肾水亏乏,腰痛、遗精等症。虚寒者可以加附子、肉桂,名桂附八味丸;内热者,可加黄柏、知母,名知柏八味丸;单加肉桂,名七味地黄丸,能引火归元;加五味子名七味都气丸,能治痨嗽。

4、四逆汤:附子、干姜、炙甘草。为回阳主方,用于寒盛阳微,四肢厥冷,水泻不止。寒伤血分,脉细欲绝,可加当归、木通,名当归四逆汤;风湿相搏,身体烦疼,可加白术、大枣,名术附汤。

5、桂枝汤: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为调和荣卫主方,亦治伤风。汗不止者可加附子,名桂枝加附子汤;精关不固,可加龙骨、牡蛎,名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倍白芍、加饴糖,名小建中汤;再加黄芪,名黄芪建中汤,治中气虚寒腹痛。

6、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为发散风寒主方,用于寒热,无汗,脉象浮紧。挟外湿者,可加白术,名麻黄加术汤;去桂枝,加石膏,名麻杏石甘汤,治表邪内陷,肺热气喘。

7、银翘散:银花、连翘、豆豉、荆芥、薄荷、牛蒡、桔梗、甘草、竹叶、芦根。为风温初起主方,用于发热、口渴、脉象浮数。咳嗽者可加杏仁、象贝,宣肺化痰;热重者,可加山栀、黄芩清气。

8、六一散:滑石、甘草。为清暑主方,用于身热烦渴,小便短赤。清心可加辰砂,名益元散;散风可加薄荷,名鸡苏散。

9、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生姜、大枣。为化湿主方,用于满闷、呕恶、舌苔白腻。痰多者可与二陈汤同用,名平陈汤;泄泻溲少,可与五苓散同用,名胃苓汤。

10、五苓散:茯苓、泽泻、猪苓、白术、桂枝。为利湿主方,用于小便不利,饮水吐逆。无寒但渴者,可除去桂枝,名四苓散。

11、十枣汤:芫花、甘遂、大戟、大枣。为泄水主方,用于水饮内停,胸胁满痛。

12、琼玉膏:生地、人参、茯苓、白蜜。为润燥主方,用于津液枯涸,气虚干咳者。

13、五仁丸:桃仁、杏仁、柏子仁、松子仁、郁李仁、陈皮。为润肠主方,用于津枯大便困难者。

14、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为清热主方,用于壮热、口渴、汗出、脉象洪大。气阴虚者,可加人参,名人参白虎汤;夹湿者,可加苍术,名苍术白虎汤。

15、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山栀。为泻火主方,用于三焦积热,狂燥烦心,迫血妄行等症。

16、普济消毒饮:玄参、黄连、黄芩、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薄荷、僵蚕、升麻、柴胡、桔梗、甘草、陈皮。为清温毒主方,用于大头瘟、咽痛、口渴等症。

17、清骨散: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甘草。为清虚热主方,用于骨蒸劳热,阴虚,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

18、三仁汤:杏仁、蔻仁,苡仁、厚朴、半夏、通草、滑石、竹叶。为清化湿热主方,用于湿温身热,胸闷,渴不欲饮。

19、达原饮:厚朴、常山、草果、槟榔、黄芩、知母、菖蒲、青皮、甘草。为治湿热温疟主方,用于湿浊夹热阻滞中焦,寒热胸闷,舌苔厚腻等症。

20、二陈汤:姜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为祛痰主方,兼能理气、去湿、和中。如顽痰胶固,可加胆星、枳实,名导痰汤;胆虚不眠,可加竹茹、枳实,名温胆汤。

21、清气化痰丸:姜半夏、胆星、橘红、枳实、杏仁、瓜蒌仁、黄芩、茯苓。为清痰热主方,用于气火有余,炼液成痰。

22、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为平痰喘主方,用于气实痰多,喘满胸闷。

23、保和丸:山楂、神曲、茯苓、半夏、陈皮、莱菔子、连翘、麦芽。为消食主方,用于嗳腐吞酸,腹痛泄泻等症。气分郁滞,可与越鞠丸同用,名越鞠保和丸。

24、小活络丹:川乌、草乌、川芎、地龙、胆星、乳香、没药。为活络主方,用于痰湿入络,手足麻木等症。

25、天王补心丹:枣仁、当归、生地、柏子仁、天冬、麦冬、远志、五味子、人参、丹参、玄参、桔梗。为安神主方,用于健忘、怔忡、失眠,虚火上炎等症。

26、牛黄清心丸:犀黄、黄连、黄芩、山栀、郁金、辰砂。为开窍主方,用于邪陷心包,神识昏迷。

27、金锁固精丸:潼沙苑、芡实、莲须、龙骨、牡砺。为固精主方,用于精关不固,滑泄不禁。

28、牡蛎散:煅牡砺、黄芪、麻黄根、浮小麦。为固表主方,用于阳虚自汗。

29、诃子散:御米壳、诃子、炮姜、橘红。为涩肠主方,用于泄泻不止,脱肛。

30、补中益气汤:黄芪、人参、甘草、白术、陈皮、当归、升麻、柴胡、姜、枣。为升提主方,用于中气下陷,或气虚不能摄血。

31、七气汤:厚朴、半夏、茯苓、紫苏、姜、枣。为行气主方,用于气分郁滞,胸满喘促。

32、越鞠丸:香附、苍术、川芎、神曲、山栀。为舒郁主方,用于胸膈痞闷、吞酸呕吐,饮食不消等症。

33、十灰散:大蓟、小蓟、侧柏叶、荷叶、茅根、茜草、大黄、山栀、棕榈皮、丹皮。为止血主方,用于劳伤吐血。

34、桃仁承气汤:桃仁、大黄、桂枝、甘草、玄明粉。为祛瘀主方,用于蓄血及妇人经闭。

35、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姜、枣。为和解主方,用于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目眩等症。

36、逍遥散: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生姜。为疏肝主方,用于头痛目眩、抑郁不乐,及妇人月经不调。火旺者可加丹皮、山栀,名加味逍遥散。

37、瓜蒂散:瓜蒂、赤小豆、豆豉。为催吐主方,用于痰涎壅积上脘。

38、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元明粉。为泻下主方,用于实热便闭、腹痛拒按;津液不充者可去元明粉,加麻仁、杏仁、芍药,名脾约麻仁丸。

39、木香槟榔丸:木香、槟榔、青皮、陈皮、蓬莪术、黄连、黄柏、大黄、香附、牵牛子。为导滞主方,用于胸痞、腹胀、便闭,或下痢、里急后重等症。

40、化虫丸:使君子、鹤虱、槟榔、苦楝子、芜荑、胡粉、枯矾。为杀虫主方,用于因肠寄生虫引起的腹痛阵作。

以上方剂,仅从病因和症候等方面提出一些通治的例子。雷福亭曾说:“尝考丹溪治病,凡遇气亏者以四君子汤,血亏者以四物汤,痰饮者以二陈汤,湿食者以平胃散,都以四方为主,更参解郁治之,药品不繁,每多中病。”可见掌握通治方剂就是临症上必需的。

但是通用方也当切合病情,不等于笼统施用。大凡每一个病都有主方,一病有几种症候又各有主方,这里所说的通治方是一方能治多种病的,这就在了解通治方之后,还应进一步钻研各病的主方和各种症候的主方,才能更细致的随症化裁。关于这方面的参考书可采用《兰台轨范》,一般检查则《医方集解》最为通用。

二、处方举例

中医的处方,实际上包括理、法、方、药一套知识在内,也就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具体表现。

中医处方有一个特点,就是有案有方。案即脉案,处方时先将脉案写好,然后立方。脉案的内容包括症、因、脉、治四项,脉又包括四诊。一般先叙症状,次叙病因,次叙脉、舌、气色,最后指出治疗方针。当然,这也并不刻板,可以先叙症、脉,再叙因、治,或先把原因提出,再叙脉、症,只是大体上不越出这范围。

例如叶天士洽咳嗽的脉案:

“脉右浮数,风温干肺化燥,喉间痒,咳不爽,用辛甘凉润法。”

又:“积劳更受风温,咽干,热咳,形脉不充,与甘缓柔方。”

又:“舌白、咳嗽、耳胀、口干,此燥热上郁,肺气不宣使然。当用辛凉,宜薄滋味。”

又:“脉来虚弱,久嗽,形瘦,食减,汗出,气短。久虚不复谓之损,宗《内经》,形不足温养其气口。”

以上所举各案,在叙法上对症、因、脉、治虽有先后之不同,但老实写出,活泼泼地,不受拘束,而仍不离症、因、脉、治的范围。

对病症有了全面的认识之后,然后写方。写方时,那些是主药,那些是协助的,胸中要有成竹。大概主药写在前,助药写在后,助药中又有主要和次要,同样依次书写,这就包含着君、臣、佐、使的意义在内。

过去药方都直行写,习惯上分为三排,也有两排或四排的,视药味多少而定。先写第一排,再写第二、第三排。所以中药方应当一排一排看,如果一行一行看是分不出主次的。现在多数改用横写,比较以前更要清楚了。

兹为便于理解,附录近案数则,包括汤剂、丸剂、散剂和膏方的处理,并非示范,聊供参考而已。

1、自诉肝脏肿大已近一年,右胁掣痛以季肋处最为明显,有时牵及后背及少腹,易感疲劳,食欲不振,本有痛经宿恙,经期内尤觉精神困乏。脉象细弦,舌净,二便正常。胁为肝之分野,前人谓久痛入络,即拟舒气和血法。

当归须(钱半)生白芍(二钱)软柴胡(炒,一钱)丹参(二钱)桃仁泥(钱半,包)  广郁金(钱半)金铃子(钱半)路路通(钱半)橘络(一钱)沉香曲(钱半)佛手(八分)

2、胃痛每发于空腹时,得食即定.微有泛酸,不能茹冷,大便或黄或黑,形体消瘦。症属中气虚寒,拟黄芪建中汤加减。

炙黄芪(三钱)炒桂枝(八分)炒白芍(钱半)炙甘草(一钱)驴皮胶(钱半)炮姜炭(八分)红枣(四个)饴糖(一两,分两次药汁冲服)

3、半年中常有齿龈出血,并觉肢软乏力,渐增头晕、眼花、耳鸣、心悸、心慌,经医院检查血象全细胞减少,诊断为再生不良性贫血。现诊面色萎黄,手足多汗,舌质淡白,脉象浮大而数。劳损之根,治拟温养肝肾,着重于命门。

熟地(四钱)熟附片(二钱)生黄芪(三钱)鹿角胶(二钱)山萸肉(二钱)枸杞子(三钱)炒白芍(三钱)潼沙苑(三钱)煅牡蛎(五钱)龙眼肉(五钱)红枣(十个)

4、自秋至冬,泄泻未止,一日二三次,肠鸣腹不痛,但腹部不耐风寒,稍觉凉意,大便次数即加,肠鸣亦甚。脉沉无力,尚能纳食。病在下焦,当温肾厚肠,略参升清,为拟丸方久饵。

熟附片(二两)炮姜炭(一两)炒白术(二两)煨益智(二两)煨肉果(二两)诃子皮(两半)云茯苓(三两)炒山药(三两)煨葛根(一两)

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钱,一日两次,早上、睡前用温开水送下。

5、患肺吸虫病已近两年,咯痰挟血,稍带腥味,近来心慌失眠,体力不如从前。中医无此病名,姑据《千金》、《外台》所载肺虫症及尸疰症拟方,不知能获效否。

麦冬(两半)磨香(一分)黄连(一两)朱砂(二钱)雄黄(一钱)川椒(一两)桃仁(二两)獭肝(二两)

上药配研细粉,每服钱半,一日三次,早、午、晚饭后,用温开水送下。

6、遗精多年,或有梦,或无梦,服药亦时效时无效。近增阳萎,肢软腰酸,体重减轻,心中优恐,无法自释。脉象沉细,入冬四末清冷,小溲频数窘迫。阴虚及阳,下元极亏,但心气怯弱不能下交于肾,亦为原因之一。乘兹冬令闭藏,为拟膏方调养。

炙黄芪(三两)野台参(三两)山药(三两)熟地(四两)山萸肉(两半)制黄精(三两)当归身(两半)炒白芍(两半)制首乌(三两)潼沙苑(三两)莵丝饼(三两)枸杞子(三两)仙灵脾(三两)补骨脂(三两)蛇床子(两半)韭菜子(二两)覆盆子(二两)金樱子(三两)炙狗脊(二两)炒杜仲(三两)北五味(一两)节菖蒲(五钱)炙远志(两半)云茯神(三两)煅龙牡各(各三两)湘莲肉(八两)红枣(八两)

宽水浸一夜,浓煎3次,滤取清汁,加入:龟鹿二仙胶八两先用陈酒烊化。黄狗肾两条先燉烊,冰糖一斤,搅和收膏。每天上下午空腹时,各用开水冲服一食匙,倘有伤风感冒,暂停数天。

研究处方,必须多看医案。医案是中医的临症记录,如《临症指南》就是叶天士的医案,也就是他平日治病的方案。

由于中医处方不只记录用药,更全面地记录下有关病人的得病原因、症状、四诊、治法、处方,和详细的分析、诊断。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作用。

同时一个人的见解和经验毕竟有限,还必须广泛地多看各家医案,虽然不一定都有好处,但必然有其特长的地方,我们认为只有象蜜蜂酿蜜般的吸取百花精华.才能更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因此,也能说各家医案是医生终身的良师。

秦伯未(1901~1970),现代中医学家。原名之济,号谦斋,江苏上海人,出身儒医世家,自幼酷爱文学和医学。1919年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在名医丁甘仁门下攻读中医。192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在上海同仁辅元堂应诊,以治内科杂病见长,对虚痨痼疾尤精。1927年与王一仁、章次公、王慎轩、严苍山等创办上海中国医学院,任教务长、院长,教授《内经》及内科。1930年,创办中医指导社,主编《中医指导丛书》、《中医指导录》杂志,开展学术交流和社会咨询,社员遍及国内外。1938年又创办中医疗养院,设内、外、妇、幼等科,有病床百余张,作为学生实习基地。

秦氏凡经史子集、诸家医典、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涉猎。尤其重视《内经》的钻研,潜心撰写评述《内经》的专著,有《读内经纪》等5种,并将《内经》原文整理成生理学、解剖学、诊断学、方剂学等7章,病症则分为伤寒、湿暑、热病等37类,还剖析《内经》与西方医学理论各自的特点和异同,独具见解。

秦氏勤于著述,医文并茂。1921年创办上海中医书局,自编医书医刊,校订古籍,整理出版。生平著作甚丰,达数百万字,较有影响的有《秦氏内经学》、《内经类证》、《内经知要浅解》、《金匮要略浅释》、《内经病机十九条之研究》、《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中医入门》、《中医临证备要》、《谦斋医学讲稿》等50余种。在报刊、杂志发表论文、小品、史话等数百篇。秦氏还工诗词,善书画,好金石之学, 40岁时曾刊印《谦斋诗词集》七卷。

1954年,秦氏受聘任上海市第十一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主任。1955年调任卫生部中医顾问,并执教于北京中医学院,兼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国家科委中药组组长、全国药典编纂委员会委员,还被推选为全国第二、三、四届政协委员。

版权声明:  本平台旨在传播医文化知识,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0)

相关推荐

  • 《金匮要略》笔记34|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总结(心臓病处方思路)

    中医把心臟的问题分为"外"和"内"两部: 1.外:即<金匮>中的胸痹症,是指心臟结构及周围心包里面的问题. 症:胸闷,虫注的痛,似虫在跑动,其实是痰 ...

  • 当归补心汤的中药方剂

    每天都有愉快的心情能让让我们每天都非常的顺利,并且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非常的顺利,平时对用中药材制作些养生汤能对身体进行更好的滋补,并且对我们的身体没有任何的副作用,其中当归补心汤就是最常见的一种,能很 ...

  • 中医馆必备方剂,各种慢性病、常见病,看这一篇就够用!

    针对疲倦乏力.睡眠不佳的问题 在往期的沟通中,我们发现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问题:白天疲倦没精神,晚上不寐,睡眠浅而且容易醒.造成以上症状的因素比较复杂,下面是几个养心除烦.有益睡眠的方子,可以辩证利用. ...

  • 秦伯未:基本方剂和处方

    编者按现代中医学家秦伯未先生为帮助人们了解怎样着手学习中医,曾写了<中医入门>一书.书中前言如下:"近来学习中医的人很多,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要求:怎样着手学习?并希望在较短时期内学 ...

  • 治疗癥瘕的中药方剂、处方大全与调理方法

    癥瘕 癥瘕是指妇人下腹有结块,或胀.或满.或痛者.癥与瘕,两者病变性质有所不同. 癥者,坚硬成块,固定不移,推揉不散,痛有定处,病属血分:瘕者,痞满无形,时聚时散,推揉转动,痛无定处,病属气分.但就临 ...

  • 秦伯未金匮要略方剂简释

    秦伯未金匮要略方剂简释

  • 中医笔记 | 基本方剂和处方(一)

      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能识病名而后求其病之所由生.知其所由生,又当辨其生之因各不同而症状所由异,然后考其治之之法.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药,或病名同而病因异,或病因同而病症异,则又各有主方.各有 ...

  • 中医笔记 | 基本方剂和处方(二)

      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能识病名而后求其病之所由生.知其所由生,又当辨其生之因各不同而症状所由异,然后考其治之之法.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药,或病名同而病因异,或病因同而病症异,则又各有主方.各有 ...

  • 治疗肋间神经痛吃什么中药?中药方剂与调理处方配方大全

    肋间神经痛(中医称胁痛,肋胠痛) 肋间神经痛是指在肋间神经支配区域发生的疼痛.临床上原发性肋间神经痛比较少见,继发性肋间神经痛多由邻近组织或脏器的病变所引起,例如胸椎结核.胸膜炎.胸椎退行性病变.胸椎 ...

  • 治疗缺铁性贫血吃什么中药?中药方剂与调理处方配方大全

    缺铁性贫血(中医称萎黄,黄胖)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储存铁缺乏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贫血,也是各种类型的贫血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其病因主要有三条: 第一是出血过多,例如妇女月经过多,消化道溃疡出血, ...

  • 缺铁性贫血吃什么药好?中西医治疗中药方剂与偏方处方大全

    [临床症状] 缺铁性贫血患者多见婴儿.儿童.生育年龄的妇女.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原料.如果饮食中缺乏铁质,就会引此病.患病原因有慢性出血如钩虫病.溃疡病.痔.胃癌.月经量过多,或对铁需要量增,如多次妊娠 ...

  • 『呼吸系统』治肺痿咳嗽的中药处方 蛤蚧散中药方剂

    肺痿是由于重亡津掖,或津液不得输布,悉化涎沫,久咳不愈而致肺脏萎缩.那么,肺痿咳嗽怎么治疗?接下来中华秘方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治肺痿咳嗽的中药处方 蛤蚧散中药方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治肺痿咳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