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 第十一篇 九地篇(上)

同《地形篇》一样,本篇探究的重心也是军事地形,但两篇有所不同的是,前者是从战场作战的角度划分出六种地形,本篇则依据对“人情之理”的深入揣摩,从军队进入敌国的“为客之道”出发而划分出“九地”。赵本学曰:“上篇《地形》之地,排兵布阵之地也,以宽狭险易言之。《九地》之地,侵我所至之地也,以浅深轻重言之。兵之所至,其地有九等,其法不同,大要皆本于人情。善用兵者,深达人情之理,驭之以术,发之以机,则人可用而地不困。《孙子》是篇,首序地法于前,次究人情于后,且复覆说而再申之,详悉周密,毫发无漏,其秘旨隐诀告人尽矣。”可知本篇具有“本于人情”、“详悉周密”的特点。本篇可以第六段开头“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为界,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后一部分对前一部分的话题,再次给予层层展开、深入论述,故而呈现出赵氏所谓“复覆说而再申之”的特点。“九地”分别指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本篇第一段对“九地”的概念一一定义后,指出了在每种地形条件下应当采取的战术原则,即“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以上原则显然基于作者以下三种可贵认识:其一是重视士卒作战心态。其二是凸显了趋利避害、化害为利的思想。要抢先占据并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如争地、衢地,快速通过不利的地形如圮地,并要善于在不利的地形条件下扭转危局。其三是军事斗争须辅以外交手段。所谓“衢地则合交”,广交外援,争取同盟,以实现战略意图。

显然,在对“衢地”等地形的研究中,作者已脱离战术层面,而进入战略层面。而这种较为宏观的战略视野,在文章其后对“为客之道”的探索中,得到了鲜明突出的呈现。吴如嵩将本篇具有战略高度的用兵原则,依照文脉次序概括为以下八条:第一,面对强敌,必须打敌要害,一战而胜;第二,兵贵神速,攻无备,击不意;第三,投之死地,愚兵激士;第四,同舟共济,齐勇若一;第五,秘密开进,愚卒耳目;第六,威加于敌,其国可毁;第七,并敌一向,千里杀将;第八,秘密决策,隐蔽准备。以上各条,深化并拓展了本书其他篇章的相关论述。尤其是《作战篇》“兵贵胜,不贵久”的战略指导思想,以上第一、二、五、六、七、八等条,多围绕这一思想展开;合而观之,便是一套较为系统的“速胜论”。当然,本篇也有一些必须剔除的糟粕,如“愚兵”思想,正视于此,当无损《孙子兵法》在中国古代兵学领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

【原文】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①。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②;入人之地而不深者,为轻地③;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④;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⑤;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⑥;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⑦;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⑧;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⑨;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⑩。是故散地则无战⑪,轻地则无止⑫,争地则无攻⑬,交地则无绝⑭,衢地则合交⑮,重地则掠⑯,圮地则行⑰,围地则谋⑱,死地则战⑲。

【注】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吴如嵩说:“孙子在军事地理学上采用了两种区分地理门类的标准。第一种分类标准:按照军事斗争内部关系的一般规律区分为战略范围的军事地理与战术范围的军事地形。前者有九种,即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等‘九地’;后者有通、挂、支、隘、险、远等‘六形’。第二种分类标准:按照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区分为地表形态类和军事学术类。前者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以及山地河川、斥泽平陆;后者即包括前述的‘九地’、‘六形’。”李零说:“《军争》、《行军》讲‘打’,进入《九地》,是把这两个问题结合起来讲,等于全面总结。《九地》以‘地’为名,当然和‘地’有关。但它讲‘地’,不是就地论地,而是强调人地相得。‘地’和‘兵’,两个主旋律,反复变奏。它是把‘地’当治兵、用兵的手段。《孙子》论‘地’,是层层推进。……《九地》的讲法,和这几篇都不一样,它是从战线推进和战区划分的概念讲,地形、地貌和地势,是装在这类概念里讲,特点是宏观。”

②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曹操曰:“士卒恋土,道近易散。”李荃曰:“卒恃土,怀妻子,急则散,是为散地也。”何氏曰:“吴王问孙武曰:‘散地,士卒顾家,不可与战,则必固守不出;若敌攻我小城,掠吾田野,禁吾樵采,塞吾要道,待吾空虚而急来攻,则如之何?’武曰:‘敌人深入吾都,多背城邑,士卒以军为家,专志轻斗。吾兵在国,安土怀生,以陈则不坚,以斗则不胜,当集人合众,聚谷蓄帛,保城备险,遣轻兵绝其粮道。彼挑战不得,转输不至,野无所掠,三军困馁,因而诱之,可以有功。若欲野战,则必因势,依险设伏;无险,则隐于天气阴晦、昏雾,出其不意,袭其懈怠,可以有功。’”张预曰:“战于境内,士卒顾家,是易散之地也。郧人将伐楚师,楚斗廉曰:‘郧人军其郊,必不诫;恃近其城,莫有斗志。’果为楚所败是也。”

③入人之地而不深者,为轻地:曹操曰:“士卒皆轻返也。”何氏曰:“轻地者,轻于退也。入敌境未深,往返轻易,不可止息,将不得数动劳人。吴王问孙武曰:‘吾至轻地,始入敌境,士卒思还,难进易退;未背险阻,三军恐惧;大将欲进,士卒欲退,上下异心。敌守其城垒,整其车骑,或当吾前,或击吾后,则如之何?’武曰:‘军至轻地,士卒未专,以入为务,无以战为。故无近其名城,无由其通路,设疑佯惑,示若将去。选骁骑,衔枚先入,掠其牛马六畜。三军见得,进乃不惧。分吾良卒,密有所伏,敌人若来,击之勿疑;若其不至,舍之而去。’又曰:‘军入敌境,敌人固垒不战,士卒思归,欲退且难,谓之轻地。当选骁兵伏要路,我退敌追,来则击之也。’”

④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曹操曰:“可以少胜众,弱击强。”李荃曰:“此厄喉守险地,先居者胜,是为争地也。”何氏曰:“争地,便利之地,先居者胜,是以争之。吴王问孙武曰:‘敌若先至,据要保利,简兵练卒,或出或守,以备我奇,则如之何?’武曰:‘争地之法,先据为利,敌得其处,慎勿攻之,引而佯走,建旗鸣鼓,趣其所爱,曳柴扬尘,惑其耳目;分吾良卒,密有所伏;敌必出救,人欲我与,人弃我取。此争先之道也。若我先至,而敌用此术,则选吾锐卒,固守其所,轻兵追之,分伏险阻;敌人还斗,伏兵旁起。此全胜之道。’”

⑤我可以往,彼可以来,为交地:曹操曰:“道正相交错也。”陈皞曰:“交错是也,言其道路交横,彼我可以来往。如此之地,则须兵士首尾不绝,切宜备之。故下文云‘交地,吾将谨其守’,其义可见也。”何氏曰:“交地,平原交通也。一曰:可以交结,不可杜绝之,绝之致隙。又曰:交通四远,不可遏绝。吴王问孙武曰:‘交地吾将绝敌,使不得来,必令吾边城修其守备,深绝通路,固其隘塞。若不先图之,敌人已备,彼可得而来,吾不得而往,众寡又均,则如之何?’武曰:‘既我不可以往,彼可以来,吾分卒匿之,守而易怠,示其不能。敌人且至,设伏隐庐,出其不意,可以有功也。’”

⑥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中者,为衢地:曹操曰:“先至得其国助也。”何氏曰:“衢地者,地要冲,控带数道,先据此地,众必从之,故得之则安,失之则危也。吴王问孙武曰:‘衢地必先,若吾道远发后,虽驰车骤马,至不能先,则如之何?’武曰:‘诸侯参属,其道四通。我与敌相当,而旁有他国。所谓先者,必先重币轻使,约和旁国,交亲结恩,兵虽后至,众已属矣。我有众助,彼失其党,诸国掎角,震鼓齐攻,敌人惊恐,莫知所当。’”

⑦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曹操曰:“难返之地。”杜牧曰:“入人之境已深,过人之城已多,津梁皆为所恃,要冲皆为所据,还师返斾,不可得也。”何氏曰:“重地者,入敌已深,国粮难应资给,将士不掠何取?吴王问孙武曰:‘吾引兵深入重地,多所逾越,粮道绝塞。设欲归还,势不可过;欲食于敌,持兵不失,则如之何?’武曰:‘凡居重地,士卒轻勇,转输不通,则掠以继食,下得粟帛,皆贡于上,多者有赏,士卒无归意。若欲还出,即为戒备,深沟高垒,示敌且久。敌疑通途,私除要害之道,乃令轻车,衔枚而行,以牛马为饵。敌人若出,鸣鼓随之;阴伏吾士,与之中期,内外相应,其败可知也。’”

⑧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也,为圮地:何氏曰:“圮地者,少固之地也,不可为城垒沟隍,宜速去之。吴王问孙武曰:‘吾入圮地,山川险阻,难从之道,行久卒劳;敌在吾前,而伏吾后;营在吾左,而守吾右;良车骁骑,要吾隘道,则如之何?’武曰:‘先进轻车,去军十里,与敌相候,接期险阻。或分而左,或分而右;大将四观,择空而取,皆会中道,倦乃而止。’”

⑨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杜牧曰:“出入艰难,易设奇伏覆胜也。”何氏曰:“围地,入则险隘,归则迂回,进退无从,虽众何用?能为奇变,此地可由。吴王问孙武曰:‘吾入围地,前有强敌,后有险难,敌绝我粮道,利我走势,敌鼓噪不进,以观吾能,则如之何?’武曰:‘围地之宜,必塞其阙,示无所往,则以军为家,万人同心,三军齐力,并炊数日,无见火烟,故为毁乱寡弱之形。敌人见我,备之必轻。则告励士卒,令其奋怒,陈伏良卒,左右险阻,击鼓而出。敌人若当,疾击务突。我则前斗后拓,左右掎角也。’又曰:‘敌在吾围,伏而深谋,示我以利,萦我以旗,纷纭若乱,不知所之,奈何?’武曰:‘千人操旌,分塞要道,轻兵进挑,陈而勿搏,交而勿去。此败谋之法。’”

⑩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曹操曰:“前有高山,后有大水,进则不得,退则有碍。”何氏曰:“死地力战或生,守隅则死。吴王问孙武曰:‘吾师出境,军于敌人之地。敌人大至,围我数重,欲突以出,四塞不通。欲励士激众,使之投命溃围,则如之何?’武曰:‘深沟高垒,示为守备。安静勿动,以隐吾能。告令三军,示不得已。杀牛燔车,以飨吾士。烧尽粮食,填夷并灶,割发捐冠,绝去生虑。将无余谋,士有死志。于是,砥甲砺刃,并气一力,或攻两旁,震鼓疾躁,敌人亦惧,莫知所当。锐卒分行,疾攻其后。此是失道而求生。故曰:困而不谋者穷,穷而不战者亡。’吴王曰:‘若吾围敌,则如之何?’武曰:‘山峻谷险,难以逾越,谓之穷寇。击之之法:伏卒隐庐,开其去道,示其走路。求生透出,必无斗意,因而击之,虽众必破。’《兵法》又曰:‘若敌人在死地,士卒勇气,欲击之法:顺而勿抗,阴守其利,必开去道,以精骑分塞要路,轻兵进而诱之,陈而勿战,败谋之法也。’”

⑪散地则无战:梅尧臣曰:“我兵在国,安土怀生,陈则不坚,斗则不胜,是不可以战也。”

⑫轻地则无止:杜牧曰:“故曰轻地也,当必选精骑,密有所伏;敌人卒至,击之勿疑;若是不至,逾之速去。”梅尧臣曰:“始入敌境,未背险阻,士心不专,无以战为,勿近名城,勿由通路,以速进为利。”

⑬争地则勿攻:曹操曰:“不当攻,当先至为利也。”李荃曰:“敌先居地险,不可攻。”

⑭交地则勿绝:杜牧曰:‘’川广地平,四面交战,须车骑部伍,首尾联属,不可使之断绝,恐敌人因而乘我。

⑮衢地则交合:孟氏曰:“得交则安,失交则危也。”

⑯重地则掠:曹操曰:“畜积粮食也。”孟氏曰:“因粮于敌也。”赵本学曰:“轻地不患粮食之不足,惟患士卒之不战;重地不患士卒之不战,惟患粮食之不足。”

⑰圮地则行:曹操曰:“无稽留也。”梅尧臣曰:“既毁圮不可依止,则当速行,勿稽留也。”

⑱围地则谋:杜牧曰:“难阻之地,与敌相持,须用奇险诡谲之计。”

⑲死地则战:陈皞曰:“陷在死地,则军中人人自战,故曰‘置之死地而后生’也。”

【译文】孙子说:根据用兵的法则,军事地理可分为如下九种类型: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诸侯在本国土地上作战,叫做散地;进入敌国国境不深的,叫做轻地;我方得到有利,敌人得到也有利的地区,叫做争地;我方可以前往,敌人也可以到来的地区,叫做交地;同几个诸侯国的土地接壤,先到达就可以得到多国援助的,叫做衢地;进入敌国的纵深地带,经过敌人城邑已很多的,叫做重地;凡是在山林、险阻、沼泽等难以通行的地带行军,叫做圮地;入口狭窄,归路迂回,敌人用少量兵力就可以击败我军众多兵力的,叫做围地;速战就能生存,不速战就会灭亡的,叫做死地。所以在散地不要作战,在轻地不要停留,在争地不要进攻,在交地不要让部队首尾不接,在衢地要广交外援,在重地要掠取粮草,在圮地要快速通过,在围地要谋划突围,在死地要拼死战斗。

【原文】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①,众寡不相恃②,贵贱不相救③,上下不相收④,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⑤。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⑥。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⑦?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⑧。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⑨。

【注】①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郭化若说:“能使敌军的前、后部队不能相策应。”

②众寡不相恃:郭化若说:“使敌军的主力和小部队不能互相依靠。”

③贵贱不相救:郭化若说:“使敌军的官兵之间不能相互救应。”贵,指将军。贱,指士卒。

④上下不相收:收,聚焦,联系。

⑤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杜牧曰:“多设变诈,以乱敌人,或冲前掩后,或惊东击西,或立伪形,或张奇势,我则无形以合战,敌则必备而众分。使其意慑离散,上下惊扰,不能和合,不得齐集。此善用兵也。”

⑥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梅尧臣曰:“然能使敌若此,当须有利则动,无利则止。”

⑦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如何:张预曰:“前所陈者,须兵乘相敌,然后可为。故或人问武曰:‘彼兵众于我,而又整肃,则以何术待之也?’”赵本学曰:“苟遇敌兵多而且整,势将来攻;欲守则未备,欲战则畏其锋,若何而为计耶?”整,指阵容严整。

⑧先夺其所爱,则听矣:曹操曰:“夺其所恃之利。若先据利地,则我所欲必得也。”李荃曰:“孙子故立此问者,以此为秘要也。所爱,谓敌所便爱也。”陈皞曰:“爱者,不止所恃利,但敌人所顾之事,皆可夺也。”朱军说:“凡是运用各种手段控制敌方赖以进行战争的关键或要害,足以迫使其屈从于己方的,都是夺其所爱,也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手段之一。英国人利德尔·哈特所归纳的‘间接战略’就是源于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意思。”爱,珍爱,这里是重视的意思。

⑨“兵之情主速”四句:李荃曰:“不虞不戒,破敌之速。”陈皞曰:“此言乘敌人有不及、不虞、不戒之便,则须速进,不可迟疑也。盖孙子之旨,言用兵贵疾速也。”赵本学曰:“言兵以神速为贵必也。乘人仓卒不及为之,时而由其所不料度之路,以攻其所不戒备之处。”“善攻人者,审其几而神之;善自守者,先其几而防之。”“孙子言此三言者,可谓应人者之第一术,可为远征者之第一患。”吴如嵩曰:“后世之‘兵贵神速’一词,就源于孙子‘兵之情贵速’。《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思想在这里又作了进一步表述。‘不及’,措手不及;‘不虞’,料想不到;‘不戒’,没有戒备。这都是为客之道的打法。”情,实情,这里是原则、法理的意思。不虞,意料不到。

【译文】所谓古代善于用兵的人,能使敌人的部队前后不能相互策应,主力和小部队不能相互依靠,官兵之间不能相互救应,能使敌军上下失去联系,能使敌军的士卒散乱而无法集中,队伍集合起来了却不整齐。符合我军利益就行动,不符合我军利益就停止。试问:敌人兵力众多而又阵容严整。将要前来与我决战,我方该如何对付?回答是:首先夺取敌人所重视的要件,敌人就会听从我方调遣。用兵的原则是贵于神速,神速就能趁敌人尚未赶到,从敌人意料不到的路径,攻击敌人不加戒备的地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