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酒的故事和诗歌,而不是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苦艾酒(Absinthe),是一种有茴芹茴香味的高酒精度酒,主要原料是茴芹, 茴香及苦艾 (wormwood) 药草(即洋艾 (Artemisia absinthium))这三样经常被称作「圣三一」。此酒芳香浓郁,口感清淡而略带苦味,并含有45度以上高酒精度,有的地区译为艾苦酒,在台湾absinthe直译为“艾碧斯”。

有关苦艾酒可以致幻的传言,在梵高的声名大噪之后被推向了高潮。有人认为,这位天才画家的自杀,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长期过量饮酒,尤其是热衷于一度被认定具有致幻效果的苦艾酒。人们很难断定,酒精是否让他看到了与众不同的星空,天才的世界我们不能懂,但无疑,在那些把酒精视作缪斯的艺术家行列之中少不了梵高。

生平只醉三次

关于总理饮酒,坊间流传着许多趣闻,每一则都是席间酒后的必备谈资。

一说,总理爱茅台,一人饮尽茅台镇;又说,总理酒量好,平生醉酒只有三次:第一次醉于新婚夜,第二次在莫斯科“外交醉酒”,第三次为援朝战士庆功而醉……总理性情至真,乐于饮酒,可以为了工作滴酒不沾,也可为了工作连续饮酒,有时兴起自饮,也时常替主席“挡酒”。总理的爱酒故事说不完,也许正如国人常说,“酒品即人品”,人们对于总理饮酒故事的津津乐道,大约更是源于那一种全民的拥戴。

第一个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三瓶茅台帮许世友改正强迫饮酒的习惯。

许世友将军身经百战,而且百战百胜,一把大刀横扫天下,还差点打到河内。许将军武艺高,酒量也高,无论是战场上还是酒场上,几乎没有人是他的对手,为了喝得尽兴,徐将军甚至捏住酒友下巴用碗灌。总理知道后,向这位嗜酒如命的司令员发出了挑战:“许司令哪,晚上没事我请你喝酒。”别说是酒量颇豪的许世友,谁肯放弃和总理喝酒的机会:“没事,我没事。下次我给总理打只豹子!”酒桌上总理与许世友一瓶对一瓶。许世友酒到杯干,周总理浅酌慢饮。许世友一瓶酒很快喝光。" 周恩来拿起自己的酒瓶,朝杯里倒酒。这时,许世友忽然吃惊地睁大了眼:那酒瓶居然也成垂直,流出的酒只有少半杯,又被周恩来津津有味地一饮而尽。服务员又上来两瓶茅台。周恩来仍然是边吃边聊,慢斟慢饮不停顿。许世友仍然是干两杯,歇歇气,再干两杯。所不同的是,周恩来始终不变,甚至越喝兴越浓。许世友却越歇工夫越长,越喝嘴角越抽搐。这第二瓶喝了两个小时。当许世友终于干掉第二瓶时,不再大呼小叫讨酒喝,只是摇晃着身子看周恩来。周恩来不说什么,只是将酒瓶朝酒杯垂直起来———那瓶子早空了。“服务员同志,再拿两瓶来。”周总理声音依然平静而柔和。服务员第三次上来两瓶茅台,抿着嘴忍住笑,看许世友。周恩来动手开瓶,而许世友粗壮的身体已经滑到了桌子底下。据说从那以后,许世友再也不强逼战友喝酒,自己喝,也超过半斤。变得文明而有所节制了,很少再喝醉,也不再强人所难,搞什么监酒罚酒。

周恩来究竟有多能喝酒?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其著作《领袖们》中记载:在国宴上周恩来和我彼此都用茅台祝酒,而不用这种场合中常用的传统饮料香槟酒。茅台是一种烈 性酒,用粮食酿成,含酒精高达50度以上。为了证实茅台酒的烈性,在一次宴会上,周恩来亲自点燃了一根火柴,放在装有茅台酒的杯子上,来证明它的可燃性, 这杯酒果然不久就被烧光了。尼克松还回忆说,周恩来亲口告诉过他,在长征途中一个偶然的机会,曾一天喝了二十五杯酒。周恩来提到的这段往事,发生在 1935年红军“四渡赤水”,经过贵州茅台镇期间。而据权延赤《走下圣坛的周恩来》里透露,周恩来当时喝那25杯酒,是用超过1两的杯子喝的。

其实以谨慎著称的周总理,也曾喝醉过。一次是在与邓颖超的洞房花烛夜,他情绪极好,对敬酒来者不拒,结果喝倒了。一次是1954年出席日内瓦世界和平会议前在莫斯科,他喝酒太多,加上劳累,虽然精神依旧,但胃部有了反应。一次是迎接赴朝鲜参战的志愿军归来,他与 出席宴会的所有代表几乎都碰了杯,稍后又带着醉意去跳舞,最后被抬进了休息室。

为了爱情,为了国事,为了战友,为了胜利,喝醉了的周总理更有人格魅力。周恩来还曾多次跟人斗酒。在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期间,双方为表示诚意斗酒,毛泽东与每位敬酒者都热情握手,口中“幸会”、“谢谢”地表示感谢,而当 与对方干杯时,却是周恩来抢上前为之代酒,“毛主席酒量有限,我代了,我来代劳……”(事后他对手下说是怕酒被下毒)。因敬酒的人较多,周恩来一杯接一 杯,喝了十几杯。然而,喝得满脸红光的他又主动提出,“我代表毛主席敬大家三杯”,“先干为敬”之后,“当然,还有我自己的三杯……” “我们不是赌酒,是为友谊干杯。不强人所难。能喝的就请先干三杯,然后继续来。”有几个连干三杯酒,但没一个再敢站出来单独挑战。有个记者说:“唉,一个周恩来就打败了整个国民党……”回到红岩办事处,工作人员心疼地问:“周副主席,你怎么一杯也不让主席喝?他只要喝半杯你就可以少喝三四杯啊。”“我怕酒里有人作手脚,放毒……”

一代儒学宗师孔子爱喝酒吗?答案是肯定的。孔子经常参加乡邻举办的酒宴,而且酒量很大。他曾说过:“夫酒无量不及乱。”意思就是说:喝酒这件事,是不需要限制饮酒量,只要不喝醉就行了。平常人喝个几杯可能就醉了,他却可以无限量畅饮,还能后劲来之前克制好自己,可见是高手中的高手!

刘伶

因为喝酒挨打算什么,有人连死都不怕呢!魏晋刘伶每次出门都要带上一壶酒、一把锄头。酒,自己拿着喝;锄头,书童拿着用。他告诉书童:“要是我不小心喝死了,就地埋了罢。

刘伶平常不滥与人交往,沉默寡言,对人情世事一点都不关心,只有和阮籍、嵇康很投机,遇上了便有说有笑,因此也加入了七贤的行列,竹林七贤里的每一个人都喜欢喝酒,但刘伶却独以酒而闻名,可见他的酒量之多。他的喝酒,或许同阮籍一样,是因为受逼于黑暗的政治,污浊的社会,但他确能沉醉在酒乡的混沌世界中,不像阮籍、嵇康是充满着愤懑之心的,阮籍甚至还在酒后吐了血。

还曾写了《酒德颂》,内容是:

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为一朝,万朝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暮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有贵介公子,缙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攮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捧罂承槽,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三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大致意思是:有一个德行高尚的老先生,把天地开辟作为一天,把万年作为须臾之间。把日月作为门窗,把天地八荒作为庭道。行走没有一定轨迹,居住无一定房屋。以天为幕,以地为席,放纵心意,随遇而安。 无论动静都随身携带饮酒器具。只是沉湎于杯酒,不知道其他的。有显贵公子和仕宦处士,听到我的名声。议论着我的行为。于是便敛起袖子,绾起衣襟,张目怒视,咬牙切齿。陈说礼仪法度,事事非非一起产生。 先生在这时候正捧着酒瓮,抱着酒槽,衔着酒杯,喝着浊酒。拨弄着胡须,伸腿箕踞而坐。枕着酒曲,垫着酒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昏昏沉沉第地喝醉,又猛然清醒过来。安静地听,听不到雷霆之声。仔细地看,看不见泰山的形体。感觉不到寒暑近身。利欲动心。俯瞰万物,犹如萍之浮于江海,随波逐流,不值一提。

关于酒的古诗,在下摘录几首:
对酒(清)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放言(唐)元稹
近来逢酒便高歌,醉舞诗狂渐欲魔。
五斗解酲犹恨少,十分飞盏未嫌多。

少年行(唐)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酒德(唐)孟郊
酒是古明镜,辗开小人心。
醉见异举止,醉闻异声音。
酒功如此多,酒屈亦以深。
罪人免罪酒,如此可为箴。

又自赞(宋)杨万里
春风索我吟,明月劝我饮。
醉倒落花前,天地即衾枕。

寄黄几复(宋)黄庭坚
我宿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年雨十年灯。

坐查子·山行寄杨民瞻(宋)辛弃疾
昨宵醉里行,山吐三更月。
不见可怜人,一夜头如雪。
今宵醉里归,明月关山笛。
收拾锦囊诗,要寄扬雄宅。

如果您有什么酒的故事或诗歌,希望留言哦!

(0)

相关推荐